“中国风”流行音乐教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2 05:53:33

“中国风”流行音乐教育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不仅需要学生从理论上对其加深认识与理解,同时还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在多学多练中努力提高自身演唱技巧及创作能力。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学习“中国风”,作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流行演唱专业学生对“中国风”的认知与看法,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专业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流行歌曲 教育实践 学习应用

与高雅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最大的优势就是通俗易懂,便于大众的欣赏和理解,这种与生活十分贴切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时尚性、流行性受到了当代青少年的追捧与喜爱。而作为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中国风”又因为兼具了古典音乐独特的民族韵味,更是迅速吸引了大量学生对其进行学习。

一、青少年对“中国风”的认知

青少年对于不同类型音乐的喜欢反映出其自身的文化心理。①通过对大量在校流行演唱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于“中国风”的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持肯定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学生基本上把文化认同看成是民族认同,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都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中国风”对于他们来说不再只是一个商品符号,而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表达方式之一②;还有一种持中立的态度,即对于音乐并不看重它的形式和意义,不关心音乐想要展现的主题及歌词内容是否有寓意,而只在乎能否从音乐中享受美感,歌曲的旋律是不是动听、优美,并且持这种观点的学生不占少数,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价值观③;另外,也有一些学生对“中国风”持否定的态度,他们将其看成是古典的诗词歌赋,认为它就是传统的精英文化,与现代的大众文化格格不入,或者说在他们看来“中国风”与现代的大众文化本来就是格格不入的事物,它们之间根本就不能相互融合,想借助现代的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文化也很难得到大众的喜爱。实际上这三种认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中国风”的误解,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风”。

二、学生学习“中国风”的途径

“中国风”正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大量优秀的作品通过媒体或网络的宣传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并获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④,利用这个契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对“中国风”的学习:

1. 歌星偶像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于“中国风”学习的原动力就是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为了加强这种喜欢的程度,借助于流行歌星偶像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就会事半功倍;

2.网络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现如今互联网、MV、电影等都可以作为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风”的良好途径,比如酷狗,使用它就可以快速下载收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

3.书籍专著对学生的影响:只是通过偶像歌星或网络媒体了解一门艺术未免有些片面,多参考研读相关的书籍可以让学生对“中国风”有更多理论上的认知,强化他们在“中国风”概念上的理解。

三、如何学习“中国风”

对于“中国风”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是要学以致用,站在受众者的角度去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使其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只有深入调研考察,才能准确地获取定位,认真揣摩大众对于“中国风”的看法要求,在充分兼顾商品经济市场化的前提下,取得艺术与经济价值的平衡。当然“中国风”歌曲的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合理抒怀,同时也要注意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音律特点,在使用民族乐器时熟知其乐器的演奏方式,懂得民族乐器在特定的环境所能展现出的意境。同时,在写词时领悟古诗词隐含的深层寓意,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仍然要尽量通俗化,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这些都需要青少年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更好地把握分寸。

四、如何进行“中国风”创作上的培养

“中国风”流行音乐只有走多元化的创作路线,才能让其具有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

1.戏曲唱腔应用:虽然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唱风格与“中国风”有较大差异,但它们之间完全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尤其是中国戏曲在咬字发音、吐字行腔等方面的技巧,以及气息运用、韵味风格等方面的把握,都是值得“中国风”学习和借鉴的⑤;

2.R&B唱法应用:R&B唱腔对中国流行音乐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中国风”歌曲在演唱时引用了R&B中情绪化、口语化、呼喊式(shouting)的唱法,这种将中国传统演唱技法和R&B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形成了“中国风”独特的演唱风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在创作时融入一些R&B元素;

3.方言口音的应用:在学习“中国风”时,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方言口音使歌曲的创作拥有丰富的表现方式,通过方言口音融合的方式,让听众体验到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可以迅速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结语

了解学生对“中国风”的认知和看法,为今后制定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提供了一手资料。“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兴趣与潜能。

注释:

①任丽华. 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②李庆玲,王蕾,赵耀.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J].渝西学院学报,2005(3).

③约翰.费斯克.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④袁茜. 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⑤顾再锡.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本土化特征浅析[J].音乐探索,2006(4).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浅析柳琴音色变化及在作品中的不同音乐表现色... 下一篇:不同术式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