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失业”

时间:2022-09-02 05:44:51

“毕业即失业”

摘要: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造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除了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几个因素之外,更深层次在于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发生了偏离,即:片面强调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继而提出,“人本化”的价值取向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个人价值 个体价值 回归

一、问题的提出

又一年毕业季,爆满的人才市场上,人们再次将目光聚集在大学毕业生们焦虑的脸上。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曾经的天之骄子迎来了就业的“寒冬”。最新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有超过630万大学毕业生,比2009年增加20多万,而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下降。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2010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更出现了所谓的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

1.社会原因

首先,200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其次,我国落后的产业结构难以承受劳动力结构猛然升级而形成的压力,制约了对毕业生的需求。

2.高校原因

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的数量激增,人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学科设置不合理,理论型人才偏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偏少。

3.大学生自身原因

许多毕业生自视过高、择业功利化,把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大企业作为求职的优先选择,希望取得较高的稳定性和社会福利。这些原因是现在社会上较为流行的说法,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首先,经济危机造成失业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国大学生的失业率远高于社会失业率。其次,落后的产业结构的确制约了对大学生的需求,可也制约了其他失业群体。再次,有人认为,我国高校的扩招是超前的,可是教育部2010年的《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就目前而言,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还是偏低的。另外,许多人认为大学课程设置不科学,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然而,如果高校成了一个专门生产社会所需产品的工厂,那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学术性。最后,公众指责大学生眼高手低,鼓励让大学生从事那些本来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职业。

揭破这些浮于表面的假象,我们不由得思考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连工作都难找到,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如何得以体现?

二、“毕业即失业”深层原因揭示

高等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高等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当今社会过于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其个人价值,特别是个人的理性价值,将个人沦为社会需求的“工具”,使得高等教育对个人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才是导致了“毕业即失业”现象的主要原因。

从高等教育的价值主体来说,高等教育价值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体价值的实质在于主张高等教育应促进个人知识与理智的发展。社会价值的实质在于主张高等教育应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价值体现在价值观上,经历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交替过程,但总体而言,更重视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无论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或社会团体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他们较多地考虑了高等教育对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促进政治民主、促进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所起价值,很少考虑高等教育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所起的知识价值、对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所起的发展价值和对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所起的个性价值。在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人们总是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关注作为客体的教育能够培养多少人,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当社会吸纳不了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时,则会埋怨高等教育没有体现自身价值,不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优秀人才。实际上,从高等教育的起源来看,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探讨总是个体价值在先,社会价值在后,社会价值不过是个人价值的一种衍生。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离开人自身的发展,教育本身都不会存在,教育的社会价值更无从谈起。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以个人受教育、个人发展为前提的,关注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要以受教育者的利益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其发展提供机会。

从高等教育价值的表现形式来说,高等教育价值分为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高等教育理性价值在于高等教育应当促进人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完善,不应为任何外在功利的目的服务。高等教育工具价值在于高等教育在促进人社会的发展中,人和高等教育自身是社会发展的工具。从个人价值角度来说,高等教育的理性价值在于个性的完善和自我实现,将个人的身心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高等教育的工具价值是将人作为工具,通过个体身心发展、智慧技能的提高实现人生外在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过分追逐高等教育的个人工具价值,忽视甚至排斥高等教育个人理性价值,不仅阻碍科学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影响高等教育的学术性,还忽视了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与追求与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疏远了人的主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

三、“人本论”――高等教育价值的本源性回归

在我们从高等教育价值角度探讨毕业即失业原因时,追根溯源,都是因为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人成为高等教育遗忘的‘存在’”,从而导致高等教育价值产生了对“本源性”的偏离。长期以来,人们受实体化的“社会”观念支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全球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形势的影响,“社会”成为独立于人之外,并凌驾于人之上的一种“实体”。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理解也就遵循着一种“社会――人――社会”的逻辑,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主体性被悬置,人的发展沦落为一种工具价值。当代高等教育也正是遵从着这种逻辑和观念而步入误区,引发一系列危机。因此,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出这一误区,就必须实现高等教育中人性的复归,确立高等教育“人本论”。高等教育只有回归人自身,把人的发展作为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确立起自身合法存在的根本依据和价值旨归,实现人性的复归,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中,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等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应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夏.关于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3]王恩华.高等教育本体价值追寻与高等教育思想转变[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

[4]张贺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教育价值取向的变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

[5]何旭明.高等教育价值体系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2,(4).

上一篇:台州学院课程建设:现状\目标\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探析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