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初探

时间:2022-09-02 05:35:40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途径初探

【摘要】 想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 树立问题意识,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数学学习不断向灵活与深入方向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主动性不足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因此,只有从学生自身处产生主动找寻知识的愿望,整个教学过程才不致陷入被动,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显著提高. 本文所要探讨的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促进开展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敢问”,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勇敢迈出这一步却并不十分容易.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单方讲解为主,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 想要让学生一下子转变角色,由聆听者成为发现者,离不开教师们的不断鼓励以及通过巧妙设置课堂环节来对学生的求知意愿进行激发.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之前,我先向学生们展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下图当中有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画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坐标如图所示. 现将这个三角形以点C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一个新的直角三角形EFC. 那么,原直角三角形中点A的对应点E的坐标是什么?这个形式的问题是学生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觉得很新颖. 我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引导学生的思路,而是让大家在小组之间自由讨论. 在这种和谐气氛之下,大家通过画图、裁剪等方式得到了最后结果,并且也提出了“如何找到一个固定的规律来解决平移现象”的问题,使得本次课程的讨论顺利展开了.

由此可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们敢于提问的前提.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显得过于强势,或者一味地对学生提出要求,很容易对学生心理造成压力,使学生不敢运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问题,更不要说主动质疑提问了. 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开始阶段,教师就应当首先更新观念,尽可能地让课堂氛围平等、和谐、自由,让学生们敢于思考,敢于提问.

二、巧妙预留遐想空间,让学生“想问”

在为学生们问题意识的形成树立信心之后,接下来,教师们要做的就是增加学生提问的意愿,即让学生们“想问”. 问题意识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们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 因此,引导学生做到“想问”至关重要,然而,如果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于禁锢,让学生们的思维活动完全走在教师的预定轨道之上,又怎么能为自主提问留出空隙呢?所以,教师们必须在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刚刚开始接触平面几何知识时,在学习有关线段的性质及公理时,我将学生们带入了这样一个情境当中:王力需要从广州到上海出差,现有火车、飞机、轮船三种交通方式可供其选择. 如果乘火车,其路线是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如果乘飞机,其路线是连接广州与上海两地的一条标准线段;而如果选择轮船,其路线则是一条弧线. 那么,不考虑时间因素,仅从这三种路线上来看,哪一种交通方式所经过的距离最短呢?飞机的路线距离最短,这一答案的得出并不难,但学生们很自然地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在这样的疑问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呼之欲出了.

想要预留出合理的遐想空间,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手.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具备足够的数学知识基础,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独立思考和处理数学问题,于是始终手把手地进行教学,造成学生们毫无自由思考的空间. 实际上,只要教师们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学生常常可以迸发出令人惊喜的思维火花.

三、有效激发好奇心理,让学生“爱问”

当然,自主的数学学习,仅靠一两个问题的主动提出,远远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因此,问题意识对于教师、学生所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就是“爱问”,让学生们对于提问与解问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自发的数学问题链条,推动整个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选择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入手,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概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下一幅柱状图,并且告诉学生,这是对于某学校初三学生的年龄进行调查统计之后形成的统计图. 从这幅图当中,我们可以得出,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其年龄为17岁的概率是多少,这句话一出,学生们立刻兴趣大增. 这种柱形图是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但是,学生们往往只会关注其所表示出的表面含义,如本图当中的每个年龄段有多少人,却没想到还可以从中得出上述概率. 这让大家感到很好奇,对于这个问题解答方法的关注热情也高涨了很多.

通过上述方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了. 很多时候,教师们都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地灵活处理,不要一上来就进行平铺直叙的讲解,而是可以为这些内容保留一些神秘之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会主动关注这部分知识内容,并且在关注的同时发现问题,由“想问”走向“爱问”.

四、适当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会问”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很喜欢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但不少问题的含金量并不高,常常是稍加思考,或是再次验算便能够得到解决的. 这说明,学生们还是不够“会问”. 质量不高的问题过多,反而会造成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对于问题的发掘也就流于形式了. 因此,在问题意识培养的高级阶段,教师们需要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们会找问题,能够找出高质量、有思考的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问题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过二次函数的知识之后,学生们认为自己对于这部分内容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 于是,我引入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当我们将一个小球垂直上抛的时候,小球会经历一个上升再下落的运动过程. 如果现在已知这个小球所运动的高度h同它的运动时间t之间满足h = -4.9t2 + 9.8t的二次函数关系,那么,小球所达到的最高点的高度是多少?这个实际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们迅速理解了这个问题的指向所在. 大家发现,自己现有的关于二次函数的基本认知还很肤浅,想要解决类似问题,还需要找到求解二次函数最大值的方法. 掌握了这个方法后,生活中的很多类似问题便都得以解决了.

结合实际生活寻找问题,是问题意识培养当中的一条捷径. 初中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之中的体现有很多,相关素材的选取比较容易. 与此同时,生活情景的融入,也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顺利地接受知识内容,从中发现问题也容易、贴切了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因此,在这当中所发现的问题,也一定是颇具实践意义的,可以很好地启发和深化知识理解.

由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之下,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面对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学生本能地想要去探索答案予以解答,也正是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自主学习随着展开了. 可以说,培养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是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基础动力. 当然,问题意识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敢问、想问、爱问、会问等阶段性要求出发,逐步达到以问题引领数学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3) .

[2]李瑞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1(01).

[3]张春城.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J].数理化学习,2010(02).

上一篇:小学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探析 下一篇:初中数学几何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