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词》隐秀风格寻绎

时间:2022-09-02 04:51:00

《珠玉词》隐秀风格寻绎

摘要:《珠玉词》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隐秀”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类型,而是由“隐篇”和“秀句”两部分组成。晏殊思想深刻精辟、洞察幽微,才诞生了这样优秀的隐篇秀句,引起读者联想。

关键词:珠玉词 隐秀 寻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68-01

《珠玉词》是晏殊令词创作的结集,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对《珠玉词》的隐秀风格进行了简析。

“隐秀”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类型,而是由“隐篇”和“秀句”两部分组成。所谓“隐”,从审美意义上来说,是指审美意象的多义性,即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情意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复杂的。至于“秀”,一是指超出一般卓绝即“秀出”,一是状溢目前的“秀丽”,是对审美意象的一种规定,要求审美意象鲜明生动,能给人以直接的感受。下面我们来寻绎一下《珠玉词》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体现这种“隐秀”风格的。

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限制,晏殊的视线只能囿于他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天地范围之内,使得他文学创作的生活基地,必然相应地显得狭窄。《避暑录话》载:“晏元献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见每有宾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声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己为常”。自然由于这样的生活氛围,歌儿的形象,便成了晏殊较为突出的审美对象之一。

〔更漏子〕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浣溪沙〕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

晏殊写男女情爱,真挚感人,歌儿,清新动人,晏殊为人们描画的是经过净化和升华的女子形象,他轻轻地用笔勾勒:如剪的秋波、轻舞的雪袖、淡落的罗衣,意境的渲染代替了纯客观的描绘,让人在意中体味。他将笔放了又放,充其量不过是“淡淡梳妆轻结束。无意与,脸红眉绿”(《红窗听》)“宿醉醒来长瞢松”(《木兰花》)“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卷。寻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木兰花》)晏殊始终奉行的是淡妆、优雅、平易,显出一份秀洁的美质、庄严的美感,使人直接感受到形象的鲜明生动,而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是词家生活的一幅幅画面,是词人真实情感的流露,甚而至于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气象的缩影。这所有的感受,通过“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恨无消息画帘垂”这些句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是这样,在创作过程中,《珠玉词》总是借物寓人,托物寄志,景多情少,景显情隐,有一种在词外的余蕴,而这种余蕴又不是单层涵义的,而是多层次的,多重意义的。我们看《渔家傲》十三首咏荷词,一气呵成,细细读来,“荷”这个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一方面寓意着眼前人容态之美:“脸傅朝露衣剪翠”“粉面啼红腰束素”,真是“人貌与花相斗艳”。令人感到感官的愉悦,引起了对美的无限联想,可晏殊创作过程中追求的是更深隐的情致,荷美喻人美,是一层联想,由此延伸开去,荷之资质,不也同样寄托了人物高洁之志么!而荷之飘零,不正暗示着人物命运的不幸么?“飒飒风声来一饷。愁四望。残红片片随波浪”,正是说有情人难成眷属,却如残红片片,随波而逝,这是有情人遭到挫折时发出的哀怨,或是风烛残年之人的一种恐惧和惆怅。“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莲”,秋风严霜相逼,婀娜的莲蓬,被人摘折,成为盘中之物,尽管“欲落又开”顽强地抗争,终拗不过无情的秋风。一“逼”字,倾注了词人多少丰富复杂的内心观照,透露出词人多少恐惧和怜悯。这在相似情趣、相似经历的心房中引起相似的共鸣,获得长久地美感享受。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只解催人老”是隐藏在语言现象后的理智思考,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着自然时序的更替,人们不觉老已冉冉将至,年轻到年老,是多么容易的事情。晏殊轻轻说来,却在许多人心中溅起了层层涟漪。当晏殊感到苦闷之时,他总是以酒驱愁,不知酒中沉有多少情意,有长醉不复醒的心愿,可是,每每“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让读者去联想补充,达到“隐然无穷”的一份美感享受。词的下片,最能体现晏殊的表现风格,一句话便是一可感的形象:窗外西风急卷,梧叶乱飞,寒气袭人,暗淡的天空,一轮孤月,朦朦胧胧,飒飒野风,威胁着有生命的世界,惊破了转辗反侧的人的好梦,尤其是“好梦”,留给了读者非常丰富的情感的联想,是梦见了离人相逢“彩袖殷勤捧玉钟”?梦见了“劝我金卮,@ジ唱新词”的萧娘?是梦见了“佳人画阁新妆了,对立丛边。试摘婵娟。贴向眉心学翠钿”?幸福、欢乐、美满,梦中让人得到满足,无奈这时天际传来一声凄厉的雁声,一声长鸣,哀厉高旷,留下一片空白,晏殊将所有的心思都寄托在一声凄厉的雁叫声中,词人之心五脏六腑也被撕破了,这或许是晏殊不平则鸣的象征,他要如大雁,挣脱现实的羁绊,去寻求真正的理想,找回纯真的情爱,找回自己不该失去的一切,词中所描绘的室外各种音响:风声、叶声、雁声,无声胜有声的淡月;各种色彩:灰蒙蒙的天空,昏暗的月色,黄的梧叶,迷目的高楼,一系列客观的形象,分别寄寓了词人的主观情感:时光催老之苦,情人长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由此可见,“殊”词中审美意象(雁等)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和内容,通过审美意象的多义性联想,使读者产生长久的思考。

总之,晏殊思想深刻精辟、洞察幽微,才诞生了这样优秀的隐篇秀句,每一个具有美感欣赏能力的读者,都会在其中发现和自己情感振动频率发生共振的情和理,这一切,均是晏殊真诚质朴、崇高情理的审美观所决定的。就是这样,《珠玉词》为宋词揭开的是和婉、雅丽、隐秀的第一页。从此,文人词在这基础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晏殊开辟的这条路上,秦观、李清照使宋词婉约风格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上一篇:合适的选择,最好的选择 下一篇:Never put rocks in your mout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