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2 04:44:02

“导学案”在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该课题由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申报,本人担任其中子课题组长,组织一批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参与应用研究,经过近二年教学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一、“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试图通过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主动完成尝试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点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样,教师的教又推动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做中反馈” [1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高效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教做互动”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互相作用,而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是“做”,这里的“做”,是学生应用知识尝试练习的活动,也可以是在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教做互动突出“做”的地位,强调在做中学,做中教,学教互动,做中反馈。

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有:预学、展示、精讲、训练和小结等五个环节。第一,预学环节(约13分钟),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同时完成《导学案》中所提供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第二,展示环节(约13分钟),让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和交流,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并达到兵教兵的目的。第三,精讲环节(约12分钟),学生在预学、展示中获得的知识有些是模糊的,甚至是片面的,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以确定和提升。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预学、展示中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适时引导、适当点拨、及时总结,重点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暴露的问题或“做”中的错误,促进学生完善或全面掌握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第四,训练环节(约5分钟),当堂训练是新教学模式一项重要环节,它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及时矫正学习中的不足。第五,小结环节(约2分钟),通过梳理知识,总结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突出重点,以精炼的语言使教学主题得以提炼升华,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主题鲜明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一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2 ]。

二、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导学案是实现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载体。导学案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平台。通过导学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导学案一般分为九个环节,下面本人结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二课“追寻生命的起源”加以阐述。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

案例1:复习提问:播放视频《人类的进化历程》,从视频中,你认为生命起源于哪里?点评:新课导入的方法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没有统一模式,但关注学生的感受是所有方法的归宿点。在此,学生从教师所提供的视频材料中得到语言、逻辑、空间、时间、音乐、内省、自然探索和生存智慧等多元智能,体现新课程

理念。

(二)方法指导。这是导学案的灵魂,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问题的思考角度及处理策略指导等。

案例2:方法指导:⑴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25~129页,划出重要知识点。⑵借助资料,了解达尔文、赫胥黎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认识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⑶先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由小组讨论完成。⑷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易错题、易忘知识,及时整理在导学案中。

点评:学法指导应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导学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应达到的要求,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简洁明了。

案例3:导学目标:⑴学习目标:简述进化论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⑵重难点:①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②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点评: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弄清重难点,使学习来得更有针对性。

(四)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

案例4:追寻生命的起源:㈠千年话题目——谁创造了万物。1、神创说:女娲抟土造人、上帝造人说等;2、进化论:宇生论、进化说。

㈡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

㈢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1、历史条件2、确立标志3、主要观点4、发展和完善:赫胥黎发展进化论5、影响6、科学与宗教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的分歧。点评: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问题探究。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形式加以体现,问题探究分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两个部分。

案例5:自主探究:

1、填空题:达尔文和进化论:①理论基础:拉马克提出了生物是从____向____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____对物种变化的影响。②标志:1859年《________》的发表。③主要观点:第一,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___的,是不断从低级向___发展的;第二,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_______________;第三,提出人类起源于___。④影响:第一,达尔文的进化论给___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第二,论证了整个___界都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⑤赫胥黎,_____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发表了《____________》,它使________论进一步得到确立,促进了______的传播。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列宁

材料三: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⑵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怎样传入中国的?产生了什么影响?(P129“自我测评“)

点评:自主探究一般设计3—4道问题,注重基础,其难度较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旨在给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体验到一定的成功感。

案例6:合作探究:“情景模拟”人类起源大辩论。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模拟情境,选择角色扮演。辩论的双方一方是威尔伯福斯主教,另一方是自成为达尔文斗犬的赫胥黎。(辩论要求:1、双方辩论的主要观点要体现;2、允许补充课外内容,或者自圆其说,允许带有表演艺术成份)

点评:合作探究一般设计1—2道问题,难度略大,强调综合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要求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查找资料或向教师求助等方式加以完成。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已探究的成果。

(六)课堂检测。当堂训练是新教学模式一项重要环节,它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及时矫正学习中的不足。

案例7:课堂检测

1、在论证人类起源于物质世界的进化这一问题上,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主观想象B.引经据典C.证据和实验D.推理和猜测

2、“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达尔文在这段材料中表达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A.遗传变异B.优胜劣汰C.物竞天择D.人猿同祖

3、阅读课文第125页相关内容,请回答:

⑴“是谁创造了万物”,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认识的?

⑵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P125“学习思考”)

点评:一般控制在5道题(其中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1道),问题设置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梯度,难易适中,要关注学生的程度而设计题目,目的使大部分学生感觉学而有得和能理解应用主要知识点。

(七)课堂小结。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

案例8:课堂小结: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P139“问题研讨”第3题)

提示:⑴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明都经历了长期的、曲折的复杂过程,是无数勇于献身的科学家奋斗努力的结晶。⑵近代自然科学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⑶自然科学的成就反作用于生产、指导技术革命、开发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⑷自然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又起到了巨大作用。

点评: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八)课后探究。基于学生的认知与经验进行问题设计,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案例9:课后探究:

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点评:课后探究要基于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一般地要求历史与现实结合进行课后延伸。

(九)知识链接。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概念解读、名家语录、历史情境等。

案例10:知识链接:

1、神创说:女娲抟土造人、上帝造人说

2、人物简介:达尔文、赫胥黎(具体内容省略)

点评:知识链接不仅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还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三、成效与反思

实践表明:导学案在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习探究兴趣,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不同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课堂表达接受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成绩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

但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几个问题值得反思。第一,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课改需要各学科全面推进,仅靠单科突进或个人突围,最终都无法成功;只有树立课改理念,认识到课改的紧迫性,才是根本出路。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校长。所以,校长要挺身而出,勇于探索,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全力支持课改,做到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并持之以恒,课改才会成功。第二,处理好学情与学习要求的关系。由于性格、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有少数学生还无法融入课改之中,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质疑、不敢提问和合作意识淡薄等;还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导学案所设计的环节多,有的学习目标无法完成。为此,导学案设计要有层次性,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所设计的问题不宜太多,老师精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第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新课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模式影响,在课改开始阶段,导学案的设计还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所以,要求教师时常自我反思,导学案每个环节设计都要求关注学生活动,如导入新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角,课前预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课堂问答以学生提问为主要,问题探究以学生思考回答为主,课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探究学生完成,在这里教师只是起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如果有必要的,可以硬性规定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从技术手段强化教师课改意识。第四,处理好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兴趣的关系。学生有自已认知与经验,有自已思维与活动时空。导学案的设计要基于点燃学生思维与兴趣为基本出发点,所选材料要富有生活气息,导学案的环节要清楚明了,学生学习任务要明确等。学生有了兴趣,课改将事半功倍。第五,处理好能力提高与学习成绩进步的关系。课改成功与否,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更关心的是学习成绩提高了多少?这与我们课改的初衷有差异,课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能力的加强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在课改初期阶段,由于学生不适应等因素,学习成绩有可能还会下降,这给参与课改的教师巨大的压力,有的教师甚至打退堂鼓。为此,学校领导要坚定课改信念,只有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要排除干扰,坚持不懈、对教师们多加鼓励,迎难而上。课改最终结果是多赢局面的,学生学习能力提到加强,学习成绩也会提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小芳:《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2011年。

[2]陈德康:《历史课堂学教做互动模式之教学环节的构想与实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7期。

上一篇: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白癜风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