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找寻班级管理中的教育盲点

时间:2022-09-02 04:42:46

准确找寻班级管理中的教育盲点

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产生一些不同类型的教育盲点,班主任只有找到真正的教育盲点,在管理中有的放矢,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扎实有效的教育。但是教育盲点都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怎样找,才能发现这些教育盲点呢?笔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归纳了一些找寻教育盲点的有效途径,在此与同人共享。

一、关注课间,但不霸占休息时间

课间时间虽只有短短的10分钟,班主任也往往会忽视这不起眼的一点时间,认为这点时间有的学生要去办公室找教师个别辅导,有的要去洗手间,有的要稍微活动一下等,没有必要在该时段关注学生的动态。其实,在学生们眼中的这10分钟用途可是巨大的,他们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都必须通过这一天中的几个10分钟来解决。如与同学交流与沟通,利用课间看看手机的短信、回回同学的QQ信息,看看课外书籍,解决同学间的矛盾纠纷等。很多意外事件都是在这不起眼的课间里发生的。一些教师意识到这10分钟的重要性,课间还给学生辅导,甚至一下课就驻守班级,虽然学生不会惹事,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些学生课间直接玩消失,给教师留下的只有困惑和不解。很多教师不得不感慨:“课间,学生都去哪儿了?”

最近常有教师向我抱怨课间经常找不到要找的学生,我也很纳闷,有几个学生一下课就不见人了,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会匆匆出现在班级门口。我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原来班级里几个男同学一下课就去厕所,而且上课铃声不响就不出来。了解下来才知道,这些下课就“消失”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点:他们有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而且学习自觉性也不够;有的回家作业不能完成,有的作业不能按时订正。教师只能在下课的10分钟时间内去找他们补作业或者个别辅导。身为教师,我不得不肯定这些教师的责任心和良苦用心。可是如此负责的教师,学生却有着太多的抱怨:“有些老师一下课就堵在教室门口,有时连我们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下课放松一下了。我们知道老师是为我们好,帮我们辅导功课,可是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谁不知道厕所臭呀,但是只有在这里老师才不会找我们。”

在教师抱怨“课间学生都去哪儿了,怎么总是找不到”的同时,有多少教师会知道,学生正在动脑筋:“课间我们还能藏在哪儿,让老师找不到?”师生关系如同猫鼠游戏一般,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和反思:如此的教育方式何时才能达到“学生幸福地学,教师幸福地教”的美好目标?学生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一点他们高兴做的事。

二、关注室外,但不控制活动空间

班主任一般都很关注学生在班级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加上班级中有班干部的监督,所以在班级中发生事情的几率很小。可是学生的在校时间,除了教室外,他们还有其他活动场所,比如操场、卫生间、图书馆等,班主任能关注多少呢?这些地方往往教师很少出现,但却是学生活动非常频繁的地方。一些男生会选择在操场上来场较量,以发泄对对方的不满情绪;女生可能会选择在卫生间解决同学间的纠纷,甚至会发生一些暴力行为;图书馆比较安静,适合学生交流感情,男女同学会选择在那里相互倾诉等。一些班主任可能会通过严格控制学生的活动范围以达到监控学生的目的,这同样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空间。

我校有一个绿色长廊,幽静优美,非常适合学生在那里读书和休息。可是,平时我们很难看到有学生在那里看书,因为教师们普遍认为那里不在自己的视线控制范围之内,学生们不知道会做些什么。所以,学生的活动空间常常被控制在教室之内。学生当然不会完全听从教师们的安排。由于这个绿色长廊是我班的包干区,我让班里的两个班干部负责这一包干区的卫生工作。没多久就有老师向我反映,这两位班干部中午经常借口打扫卫生不进教室写作业,而是躲在长廊里,不知道在干什么。我对这两位同学还是非常信任的,不相信学生是为了玩而不进教室学习。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两位学生只是利用中午的时间在长廊里背书、写作业。他们认为,中午时间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在教室里只想趴在桌子上睡觉,来到长廊,吹吹风,头脑会立刻变得清醒,看书、学习的效果比在教室里要好得多。在学习压力大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来到这里还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愉悦心情。他们还告诉我,班里还有一些同学想出来看书,可是迫于教师的压力不敢出来。听学生这么说,我就和同学们进行了商量,最终决定,他们可以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的活动场地,但每个活动场地必须选出一个负责人,大家相互监督,不做违纪的事情。虽然在课余时间,班级里的学生不再在教室里埋头学习,可是学生们学习的场景随处可见;虽然,有些教师质疑,这样的宽松管理方式会影响一部分学习不自觉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是更多的教师看到的是,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提高了;虽然,我也曾担心,学生的违纪现象会不会因为缺少教师的监督而增多,事实证明,当学生有了发泄情绪、放松心情的空间,同学间关系、师生关系就变得更为融洽了。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需要享受一份自由,让他们学会自主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与空间,过分地限制活动场所只能控制学生的身体,并不能抓住孩子的心灵。

三、关注心理,但不增加额外负担

处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每一个人,无时不受其心理需求的支配。通过激发和抑制人们的心理需求,可导致人们产生特定的行为。作为班级群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应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懂得中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导向。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被爱的需求、表现的需求和被赏识的需求,班主任要关注到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创造机会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可是,我们的很多教师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认为那是“为了学生好”。但又有多少教师认识到“为了学生好”,应该是学生成长需要的“好”,应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权利,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从个体需要的差异出发,探究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从而寻找到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班级里有一个男生吴某,成绩全校倒数第一,家境贫困,平时几乎一言不发,他也极度自卑。同学们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经常独来独往。本学期在他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我对“如何爱学生”进行了深刻反思。在上午第二节课课间,一位女同学跑来告诉我:“老师,吴某把大便拉在身上了,臭死了。”我不敢相信这位女生的话,让她重复了两遍后,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谁会相信一个九年级的学生会把大便拉在身上。但这位女生强调,她说的是事实,班级里很多同学都发现了,说吴某的凳子上都湿了。我将信将疑地来到教室,想求证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来到教室,发现吴某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动,其他同学都围着看他,看我走过来,学生们都七嘴八舌地向我汇报情况。我立即问吴某:“同学们说的是真的吗?”吴某无助地看着我,我从他的眼神中已经得到了答案。一想到大冬天的,他的裤子都湿了,肯定会很冷,而且这么多同学看着,于是,我立马把他拉到办公室,让他在办公室等,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带他回家换洗一下,可他的父亲却说他在上班,没时间来接,让他自己回家。也许他的父亲根本不相信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许他的父亲因为丢不起这人,不愿意来接他。于是我求助一位同事,和我一起把吴某送回了家。在班级里对着那么多同学嘲笑的目光,他没有哭;在办公室里,当有老师问我怎么回事时,我把吴某的情况告诉那位老师时,他哭了。当时他的眼神中有愤怒、有委屈……那瞬间,我不敢再看他的眼睛,我意识到,我自以为是的关心可能对他造成了伤害。因为我的“爱”,同学、家长、老师都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他会成为全校的笑话,对他的伤害是我无法想象的。

事实也是如此,这件事情之后,他变得更沉默了,直到毕业,他看我的眼神中都是有不满的。所以,当学生发生这样的事情时,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心,而我所谓的关心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许,我该为这位同学说一个善意的谎言,在同学面前保护他的自尊;也许,我该直接带他回家,把事情变得简单一些,让大家还不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就帮他把问题解决了;也许,我哪怕什么也不做,当作没这件事,对他来说也比现在的结果要好得多。教师需要记住一点――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爱。

教育不可能是完美的,班级管理中教育盲点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这些盲点,只有找出这些盲点,才能及时预测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让问题不发生,或者把问题扼杀在摇篮状态中。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找准教育盲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让盲点变成我们的关注点,而且在关注的同时必须掌握好一个度,否则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上一篇:CFD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方向 下一篇: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codeword算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