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军的发明“储梦空间”

时间:2022-09-02 04:07:26

两个矿泉水瓶中,各装着半瓶湖水,绿澄澄,看不出区别。迎着阳光,黄建军举起瓶子,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仿佛要“钉”进水中。

就是这双眼睛,寻找出水面漂浮物的奥秘,成功发明了水上“环卫车”——水华及水面漂浮物清除机,使他荣获第一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优秀奖。

黄建军的眼睛不大,但像雷达一样灵敏。2000年的一天,他和妻子到公园散步。湖面上,清洁工划着船,伸出长长的钩杆,费力地打捞落叶,“清洁马路有扫地车,怎么没有清理湖面的机器?”眼睛捕捉到的信息迅速被送入黄建军的大脑处理,“能不能发明一个水面清除机呢?”

同行的妻子突然发现丈夫没了声音,扭头一看,黄建军眉头紧锁,一声不吭。妻子知道,丈夫又进入了自己的世界。

黄建军的大脑里有一个“储梦空间”,存放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水上清洁车”成了当时最新的一个。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有机会接触到相关资料,黄建军就会立即存入大脑这台“计算机”里。散步时,看电视时……他时不时地就会进“储梦空间”转一转,思考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我的潜意识一直在工作。”

2002年,国家水利部的工作人员找到了黄建军,希望他能发明一个清理湖面漂浮物的机器,解决湖面蓝藻无法人工打捞的现状。这与黄建军从公园散步得来的灵感不谋而合。两年的琢磨让他仅用两个月就攻克了难题:利用水泵、射流泵等从水面表层取水,有选择性地将表层水连同水华、漂浮物一起从水体中清除出去,同时还能大幅减少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防止水华复发。整个发明就像事前已经把“数据”录入“电脑”,关键时刻点击“启动”按钮,发明就自动生成了。

灵敏的眼睛,为他捕捉到发明的灵感;长久地坚持与积累,则给了他把灵感变成现实的能力,使发明变得简单。

少年时的黄建军算得上是“神童”,14岁就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在国内和日本从事研发工作。1998年回国创业时,他不仅带回了自己在日本获得的两项专利,还有近30箱行李,全部都是收集的各种先进产品和自己的创意记录。

“科技工作者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随时随地搞发明。”如今经营着一家环保公司的黄建军已经拥有了11项发明专利,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就是他的发明秘笈。

现在,黄建军把秘笈传给了女儿,小姑娘的脑瓜里也常常火花四溅。有一次,女儿把不能用的铅笔头和长铅笔粘在了一起,然后兴奋地向爸爸炫耀“新发明”:“看,铅笔头不会浪费了。”

上一篇:比尔城堡庄园游记 下一篇:泵房排水自动化监控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