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乙肝“小黄疸”16例的观察

时间:2022-09-02 04:04:46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乙肝“小黄疸”16例的观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观察组16例,对照组8例。①全部病例血清检测HBsAg、HBeAg、抗-HBc均(+),均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②入院前黄疸指数在50~96U,伴ACT升高176~200U,有不同程度肝炎症状。入院后均用清开灵,强力解毒敏静滴及口服护肝片,维生素C、维生素B1、肝泰乐等,治疗至黄疸指数15~10U,再继续巩固治疗2周而黄疸指数持续下降且伴不同程度升高及ACT轻度异常及小范围波动。现观察组16例,对照组8例。

观察组:全部停用上药,改用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1次/日静滴,7天、14天分别查肝功作疗效评价依据。

疗效标准:分Ⅰ级疗效、Ⅱ级疗效、Ⅲ级疗效、无效。①Ⅰ级疗效:1周内黄疸指数及肝功恢复正常。②Ⅱ级疗效:2周内黄疸指数及肝功恢复正常。③Ⅲ级疗效:症状较前稍有改善,2周内黄疸指数在8~12U内波动。④无效:肝功能项目与症状无变化。

结 果

观察组Ⅰ级疗效12例(62%),Ⅱ级疗效2例(11%),Ⅲ级疗效1例(6%),无效1例(6%)。

对照组Ⅰ级疗效1例(13%),Ⅱ级疗效2例(25%),Ⅲ级疗效2例(25%),无效3例(38%)。

另外,观察组出现10例HBeAg转阴,而对照组HBeAg无转阴。

讨 论

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的等量混合物。在人体内门冬氨酸是草酰乙酸的前体,当本品进入肝脏后,参与肝细胞的三羧酸循环,在三羧酸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鸟氨酸循环,提高肝细胞的潜在功能,从而改善肝功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并使氨(NH3)与二氧化碳(CO2)生成尿素而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循环中氨和CO2含量。它还有降低ACT的作用,由于门冬氨酸与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作为钾镁离子的载体进入细胞内,故可维持和补充血钾、镁,尤其是细胞内的含量。钾离子为细胞生存所必须,它尚能改善心肌代谢,促进细胞除极化,维持心肌收缩张力,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它也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与分解的催化剂,镁离子则是生成糖原以及高能磷酸酯不可缺少的物质,是糖代谢中许多酶活性的催化剂,因此,在退黄消浊,保肝降酶,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消除症状,改善肝功,影响肝细胞代谢,促进HBeAg转阴,降低传染性等方面,门冬氨酸钾镁疗效是肯定的。

门冬氨酸钾镁应用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滴注过快会引起恶心、呕吐,滴数应控制在30滴/分以下,10ml钾镁中含钾10.6~12.2mg,含镁3.9~4.5mg,此药还可引起血管疼痛,潮红,血压下降,少数患者在平卧滴注时有胸闷感,改为平卧位滴注即可消失,极少数患者用药时出现心率减慢,停药后可自行恢复。而对高钾血症,严重肾功能不全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

门冬氨酸钾镁除注射针剂外还有口服液,一般每10ml含钾93~119mg,含镁30~37mg,1次服40ml,1日3次,治疗肝病以10~14天为1个疗程。

上一篇: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高压氧治疗时的血压变化 下一篇:自拟“头痛Ⅱ号”方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