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研究探析

时间:2022-09-02 03:17:15

关于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研究探析

摘要: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随着建筑物本身的高度以及体积的增加,使得建筑主体承受的负荷将会越大。因此,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当中,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被施工单位广泛的应用,以便增强建筑本身的承载力。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工艺等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研究探析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设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材料,为建筑施工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系统的监督与管理,切实保证混凝土整体的浇筑质量,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一)外界温度的不断变化

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它本身的浇筑温度会由于外界温度发生变化而不断改变。当气温骤降时,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会形成温差,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温度越大那么应力就越大,出现裂缝的机率就会有所提高。

(二)水泥水化热造成裂缝产生

水泥在整个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因为大体积的混凝土本身的结构断面比较厚,而表面的系数较小,这就会导致水泥释放出的热量不容易扩散出来,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逐渐上升,同外界形成温差,进而出现裂缝。

(三)混凝土内部自缩

大体积的混凝土有20%水分是提供给水泥硬化的,剩下的应当被蒸发出去,如果蒸发的水分大于应当蒸发的水分(自缩值),就会出现混凝土收缩的现象。因此,自缩值的变化与混凝土本身的自缩有着非常大的联系,而自缩值与材料本身有着很大的联系。除此之外,一些添加剂、矿物质的掺合物、水灰比以及骨料含量等也会影响到自缩值。

(四)地基约束力

在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中,一般的大体积混凝土都是整体浇筑物的结构,这就使得地基本身对其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力。这样的外部约束力会导致裂缝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混凝土内部由于温度效应产生的约束力也会造成裂缝的产生。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提高的方式与方法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由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本身结构的散热性较差,因此应当对其的温度应力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水泥量,保证灌浆材料本身的水化热量能够减少。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添加剂从而更好的保证混凝土能够符合工程的施工标准,添加剂一般选择减水剂以及其他混凝材料等,通过这些添加剂能够充分的释放混凝土结构当中的热量,保证混凝土材料在搅拌时就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除此之外,应当对温度加以控制,可以尽量避免在夏天施工,而且还应当采取其他措施将原材料的温度降低,对其进行了确认以便降低浇筑的温度。

(二)尽量使用抗裂性强的材料

为了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性能,需要使用一些抗裂性能较强的材料,而且在对原材料进行配合时应当选用合适的添加剂,从而更好的将混凝土自缩值合理的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同时,在对原材料进行搅拌时,应当进行必要的实验,、严格控制材料本身的膨胀率,让混凝土的结构能够保证很好的抗裂性。而且应当适当的提高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严格对材料进行选择,依照结构的特性与需要进行科学的配比。在施工之前,应当让技术人员对混凝土的材料配比进行正确的验证与判断,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在搅拌时要依照标准的步骤进行,让水与水泥完全交融,切不可出现离析的现象。最后还要切实地做好配筋施工,提高结构的强度,减少裂缝出现的机率。

(三)尽量减少内部与外部的约束力

第一,针对内部约束力来讲,由于约束力主要是源于内部的温度应力,因此只要合理的减少温度应力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内部约束。减少温度应力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保温法,即暖棚法、材料覆盖法以及蓄水法等。

第二,针对外部应力的减少问题,主要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减少地基的作用力。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大都采用的方式为设置滑动层,滑动层即是指在混凝土与地质之间铺设的沥青油毡层与砂垫层。通过滑动层能够有效减少地基本身对大体积的混凝土产生的约束力,进而保证大体积的混凝土地块可以自由进行变形,降低裂缝产生的风险。

(四)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维修与养护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时,主要的核心在于防止混凝土表面的失水,补充早期混凝土水化使用的水分,帮助水泥水化工程的进行。在混凝土的路面进行施工时,最为困扰的问题就是塑性的收缩裂缝。在以前的施工中,会采用二次收浆的方式,之后在配合养护以便阻止塑性的收缩裂缝产生。但是在现在工程施工中,如果遇到风大或者温度较高的天气,水分的蒸发量会不断增加,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又会出现裂缝,这就必须在终凝之前进行再次抹面将裂缝闭合。

(五)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后的验收

当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完成之后,应当严格的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验收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外观尺寸和内在质量。这两部分的验收有着必然的联系,切不可将其分割。当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对外观的质量进行确定,从而判断内在质量是否过关。外观质量检查主要是检查外观是否存在裂缝,是否有麻面、蜂窝、部位连接错误等现象存在,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有缺陷的存在要及时进行返工,并采取加固方式进行处理。检查尺寸主要是使用检测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检查混凝土的构件是否真正符合使用的功能,而且还要对产品本身的质量等级进行客观评价。

在对内在质量进行验收可以说是整个验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对工程直接进行否定。通过检阅工程的施工记录、材料化验单等资料,之后再依据混凝土质量检测报告单的实际表述,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强度评价,从而更为可靠的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只有等到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将产品进行交付使用,避免出现竣工后再返工的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

结语

在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利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需要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建筑主体的质量,需要严格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设计,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原料,不断研发新型施工技术,从而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春燕,节春利.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2]梁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

上一篇:海砂在沿海工程中应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方面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