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时间:2022-09-02 02:26:29

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新教材探究意味浓厚,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全书共有“活动与探究”课题14个,包括实验型探究、习题型探究、小组活动型探究、调查型探究等多种形式。受时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的主要是实验型探究,它们大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缺乏生机和活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思考、创新,大胆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笔者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深挖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通过认真的思考,大胆的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实验,设计悬念,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奋,积极探索、研究问题。如在“燃烧条件的研究”的实验中,完成教材中的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设疑猜想“怎样让白磷在水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演示:将氧气通入盛有白磷的热水中,伴随这氧气的通入,白磷开始在水下剧烈燃烧,黄色的火团在水中上下翻滚,缕缕白烟在水面上四处飘荡。学生完全沉浸在美妙的实验现象之中。这时教师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归纳,将观察到现象的喜悦之情转化为探索未知知识的动力,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计,注重实验探究的过程

在现行的实验探究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去观察,始终处在观众的位置上,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悬念的制造,营造出强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让学生主动地设疑、猜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边动手实验边积极思考,探究的过程烂熟于心,知识也就能够全面掌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是说明探究式教学优越性的好例子。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做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呢?刚开始学生会觉得问题很难。教师再提示学生以前学习过哪些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回忆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如下反应: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有即将学习的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会认为它们都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排除,碳酸本身不稳定;单质碳和甲烷燃烧产物容易混有空气或氧气杂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苛刻,实验室实现不了。相比之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室温下反应,反应前没有气体,产物中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容易分离收集。教师又提问:此实验采用的石灰石能不能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碳酸钾等代替,稀盐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吗?教师找若干名学生到前台协助完成下几步实验。每人发一只试管,分别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再同时滴入稀盐酸,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其他学生也全神贯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体反应速率较适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应太剧烈无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试管。每人再发一只试管,同样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同时滴入稀硫酸,同样看到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反应速率过快,剧烈无法控制,但石灰石固体反应表面生成许多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反应中止。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样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一个顺利进行,另一个反应中止呢?教师在黑板上画解释的草图,说明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一种难溶的化合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慢慢积累,内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绝,故反应中止。由此得出反应物应当采用块状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既然此反应是在常温进行的,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反应发生仪器装置呢?让学生回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有哪些特点,教师提示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考虑。学生能答出制氧气时,反应物都是固体,需加热,采用大试管和酒精灯。学生对比发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制氧气的装置不同,教师请学生选择教材上的仪器试着连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师生通过分析比较达成共识,再请一名学生在前台选择仪器并连接成制二氧化碳装置。结合实验特点,让学生思考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替代装置方案?集思广益,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几种方案。教师也可展示教参上的几种方案,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探讨研究的互动气氛中,蕴涵着无穷趣味,在教师的一步步的严谨逻辑推导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联想的思维流畅性,学生的智能得到健康发展,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会慢慢形成。

三、加强指导,增添学生自主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完成实验,更好地促进创新意识的深化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如在“绪言”课中,讲解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用一张纸和一盒火柴完成至少两个化学变化和两个物理变化”的实验,经过思考、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动手,每小组都完成了许多个物理、化学变化的实验设计,并积极动手实验,甚至大胆地走到讲台前为全班学生作演示。尽管实验简单,但是一下子缩短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同时也使学生不再畏难,敢于创造的心情油然而生,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去从事21世纪的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化学实验探究题失分原因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