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市场的垄断与竞争

时间:2022-09-02 12:37:47

中国通信市场的垄断与竞争

[摘 要] 中国通信行业作为固有自然垄断行业,虽然经过一系列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但实际上,有效的竞争机制尚不完善,通信市场垄断态势依然严峻,加入WTO对中国通信市场的垄断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如何进一步打破垄断,构建通信服务领域有效的竞争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 垄断;竞争;制度;架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0. 029

[中图分类号] 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0- 0052- 02

1 中国通信产业属性及其垄断性

通信业作为传统设施领域中的一员,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通信业仅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两大部分,完成着信息的加工和传递的功能。到20世纪后期,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信的基础业务不断更新和扩大,新兴的电信业务大量涌现,使电信产业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成为通信业的主导产业。

目前,在我国通信业主要划分为通信制造业和通信运营业两大类。其中通信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两部分。通信设备制造主要提供相关通信设备给运营商,如程控交换机、网管设备及技术、光通信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等。通信产品制造业主要提供消费终端设备,如手机、各种固定电话、小灵通等。通信运营业主要包括固定通信网业务、移动通信网业务和其他电信新业务三大部分。固定通信网业务主要指市区电话业务、国内国际长途业务、电报和电传业务等;移动通信网业务主要指无线传呼、移动电话、公共无绳和集群电话、卫星移动通信等;其他电信新业务主要包括基于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兴业务,比如宽带业务、IPTV以及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相关的服务。电信行业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使其有别于其他一般服务行业。各国电信市场在发展初期基本上是由政府法律法规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垄断型市场结构。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一家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市场可能出现的产量范围内是递减的,就会出现垄断。可见,垄断和相对于市场需求的企业成本结构有关。由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固定电话、手机、宽带的使用数量大幅增加。而通信行业在我国一直作为公益性事业,采取的是国有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方式和低成本、高财政补贴的机制。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加上其生产的网络性、规模经济性、技术和成本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又很高,很难进入这个行业市场与之竞争。由此,通信行业垄断滋生自然难以避免。如社会较为关注的通信资费不合理问题,由于涉及价格垄断,一直是舆论争论的焦点。而资费收取合理与否关乎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前不久,就宽带接入问题,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的反垄断调查,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可能面临被处以数亿至数十亿元的巨额罚款。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共占有2/3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与其他运营商之间没有充分实现互联互通,并通过“价格歧视”阻碍其他竞争者的进入。由此造成的垄断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通信产业的发展。可见,我国通信行业的垄断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打破垄断格局,引入有效竞争,势在必行。

2 建立竞争机制的理论依据

2.1 引入竞争的可行性

自然垄断性变异和公共性变异当代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已证实:竞争是提高产业整体效率、改善社会整体福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建设网络供给系统的巨额固定成本及其沉淀性,以及基于网络供给系统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等技术经济方面的原因,现存的垄断性行业具有完全的、不可动摇的自然垄断性,不可能也不应该引入竞争。同时,传统观点还认为,通信产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于存在消费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及受益的非排他性,垄断性行业无法采用市场化收费的提供方式,使得非公有资本参和投资的收益得不到有效实现,也会进入壁垒。

实践向上述传统观点提出了严重挑战。随着技术条件的变化、市场容量的扩大及其竞争形式的多样化,通信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开始趋于弱化;与此同时,①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一部分业务领域的市场进入成本和供给成本大大下降,降低了电信市场的进入门槛;②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使通信产品更加多样化,产品替代性大大加强;③政府管制思路发生变化,以形成竞争机制为目标,探索建立更有效的市场竞争框架。

2.2 通信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由于通信行业技术经济特点的影响,基础网络运营市场很难出现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为维持有效竞争,行业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中企业的竞争行为,并通过实施竞争政策或采取管制手段限制妨碍竞争的行为。

(1)定价行为:电信市场从垄断走向竞争,新进入者与原有的在位运营商具有不同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力量。通常主导运营商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在其有能力控制的市场范围内高于业务成本制定资费,而在新运营商进入的竞争市场范围低于业务成本制定资费,从而达到排挤新进入企业的目的;如果主导运营商采用垂直价格挤压的定价方法,它可以提高向竞争对手收取的上游投入业务的价格,同时降低下游业务价格,这样就会导致竞争对手利润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利润,从而达到一种双重挤压的效果。对应于竞争企业之间结成价格卡特尔或竞相降价的博弈中,产品价格会以一种梯形下降方式在竞争企业间轮番降低,直至达到边际成本的水平。这样做的后果,从短期看,能为消费者带来益处,但对于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的通信行业来看,则无益于企业的发展。

(2)销售行为:在寡头垄断市场上,除了价格竞争外,寡头企业还可以选择其他非价格竞争方式,来达到控制市场竞争的目的。在电信业,捆绑销售是一个十分普通的销售手段。许多主导运营商和竞争者都提供捆绑的业务组合,同时在资费上给客户提供捆绑优惠,此时的捆绑销售往往能为用户带来便利和减少支出的利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捆绑销售却有妨碍竞争的嫌疑。当主导运营企业提供的捆绑组合中包含某种产品或业务或便利条件是竞争者无论如何也提供不出时,这种捆绑销售策略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3)企业兼并:从企业出发,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的公司合并行为可以使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达到规模或范围经济,从而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益;其次,兼并可以创造新的合力,通过结合各公司不同的技术、人才促进创新,并且提供新的资源来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兼并也是市场资本集中的一种基本形式。企业通过兼并,可以削弱或吞并竞争者,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影响和控制市场的能力。

3 建立健全有效的反垄断制度及架构

3.1 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形成反垄断组织架构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信市场迈出了打破垄断,引入了竞争的第一步。1998年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设,重组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式成立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2001年,以打破固定电话通信领域的垄断为重点,对中国电信实施了企业、资源、业务和市场的分拆和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我国由此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不同的电信市场竞争的格局。

2008年,我国以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为契机,为合理配置现有电信网络资源,实现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经营,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既防止垄断,又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发放了3张3G牌照,支持形成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3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

3.2 完善制度体系

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首要改革任务就是制度建设,具体来讲,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制和反垄断制度。包括颁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电信法和反垄断法,成立独立的规制机构,建立和健全反垄断机构,从而做到对电信业的监控职责清晰,有法可依。

我国《电信条例》中对反垄断的规定,其中第4条明确规定:“电信监督管理遵循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并且还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限定电信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电信终端设备或者拒绝电信用户使用自备的已经取得入网许可的电信终端设备;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中止对电信用户的电信服务;以任何方式限制电信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电信业务或者服务,进行不正当竞争等。

建立有效的规制和反垄断制度,确立电信开放竞争后新的游戏规则是为了促进有效竞争的形成,提高电信运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运营商和国家都能从电信开放中受益,形成各方都是赢家的局面。竞争的压力会促进服务资费的降低,服务质量包括服务的多样性和服务创新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改善,财政收入的增加等,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我国通信行业一定会走上健康、高效的发展轨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娟,罗宁.中国电信垄断弊端及其对策思考[EB/OL]. 百度文库,http:/wenku.省略/view/56374fd428ea81c758f57860.html.

[2]张婕.浅析电信行业垄断及其法律规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上一篇:基于绿色增长的河南省山区发展主导产业探讨 下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医院成本核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