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话“商轮未来”

时间:2022-09-02 12:12:15

谈到商轮的话题,北京一直都是焦点,全国主要的彩刊业务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大概有700多种,彩刊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彩刊印刷竞争更激烈,但市场总容量就那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北京这两年新晋商轮企业很少,因为700多种刊物几乎就集中在五六家企业手中,包括盛通、利丰雅高、华联、新华等,偶尔有三四台新增也主要是做一些更新和补充。另外,也有极个别企业将商轮设备卖掉不做的。

北京的彩刊市场目前来看还算稳定,无非有时品种增加一点或者减少一点,没有明显的变动,时尚、汽车、体育都还属于印量不错的种类。现在绝大多数彩刊都印刷得比较精美,但其必须依靠广告支撑各项支出,广告是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如果广告投放大量减少,那么对于承接彩刊印刷的商轮企业的影响就是致命的了。

从总体形势来看,商轮不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上数字印刷的发展、电子媒体的冲击,不可能再出现一个爆发增长的阶段。

我们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商业印刷,DM单、样本画册、说明书等。近两三年来,企业里这几样产品的业务量下滑尤其明显。

以商业说明书为例,现在不少企业都把网站做得挺漂亮,以此来宣传产品、展示企业形象,见客户时带个平板电脑就好,产品样式、报价一目了然,很方便,完全再没必要印刷几千本、几万本商品说明书出来,即使有些特定的场合需要用,可能印上五六百本就够了。

另外,DM单业务情况也不好,电商发展得太快了,而DM单主要是服务实体商超的,如果电子商务真的跟马云说的那样,取代传统店铺,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DM单的消失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我们也在尝试转型,向包装印刷方向努力,但转型谈何容易,新业务发展速度不会很快,场地、设备、团队等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投资,民营企业资金实力还是有限。

山东有全新商轮设备的企业不多,我们自己企业里没有商轮,但我觉得这个市场未来趋势不会太好,近来朋友圈子里也在讨论这个事情,个别国际一流的大型印刷企业都放下身段,跑到我们这里的三四线城市“找食”了,想必是国际、国内的“长单”没得做了;另外,还听说一家在北京、深圳、上海都有厂的商轮企业正在做一些内部资源的调配,整合生产能力,形势紧迫可见一斑。

个人感觉,全新商轮的装机量不会出现大的爆发了,它跟CTP市场不同,分食市场的因素太多了。

我们企业目前有4台商轮设备,业务基本定位在商业印刷,期刊杂志等出版类印刷业务不做,个人认为这种业务越做越窄,日本的期刊印刷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具体来讲,我们的产品主要是DM单,还有就是海外的商业印刷订单。

应该说商业印刷市场总体上是呈萎缩趋势的,这一领域的总体格局可以用“7、2、1”来概括:70%的企业在走下坡路,20%的企业勉强维持,只有10%的企业还处在上升通道。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企业目前在10%之列,每年的营收增长率都还在30%以上。

我们2011、2012连续两年引进全新商轮设备,一年一台,新商轮投产后业务量非常饱满,开机率达到100%,下半年准备再购进一台全新商轮设备。在目前的形势下,或许会有人觉得有点冒险,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做出这样的投资决策。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综合的传媒企业,而非单纯的印刷企业。在公司里,印刷板块只作为一个事业部而存在,员工不到100人,但前端的设计、营销及客户服务人员超过200人,这样的定位和结构为商轮设备始终开足马力确保了充足的活源。

不拘泥于印刷加工,可供选择的客户领域就比较广,产品线就会更丰富,我们能够做到引导客户,通过改变设计风格使业务尽可能地上商轮印刷,为客户省钱,而不是客户拿着产品在市场上比来比去。

举个例子,一本外销的挂历,本来计划用157克或150克纸,商轮是印不了的,我们帮客户进行材料优化,放到商轮上去印,质量好、效率高;再把省下来的折页费让一半给客户,把节约下来的纸张钱全部让给客户,客户当然非常愿意。

还是那句话,拥有强大的前端设计、服务能力,直接做终端产品,能够独立开发国内外市场,这些使我们企业在市场中掌控了一定的主动权、话语权,如此来看,商轮设备不过是一个实现最终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而已。

不过作为手段和工具的商轮设备也有讲究,每年引进的商轮都是厂商按照我们的要求定制的,顶级配置,自动化程度更高,而且短版活也能做,甚至比平张机做短版活成本还要低,但这也意味着设备价格不菲,企业前期投入很大。

当然,目前这对我们而言问题还不大,根据计算,按企业现在的发展势头,3500万元左右一台的商轮将在5~6年收回投资。

商业印刷格局如果按照“7、2、1”走下去,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商轮市场也一样,最终会像日本的商轮印刷企业一样,大多数都被淘汰了,只剩很少一部分耳熟能详的品牌。但我认为,中国不会再像日本一样,出现一个企业的工厂拥有30几台甚至更多商轮设备的情况,那是在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发生的,比如IT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数字阅读没那么盛行。最近还听说,上海有家一流的商轮企业已经拆了商轮设备,准备转型做包装,市场的萎缩与行业的整合是大势所趋。

长此以往,全新商轮安装数量的爆发增长简直是天方夜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日后,除了特定领域需要,商轮这种大型设备本身都很有可能被连续纸喷墨数字印刷机等替代,如果一定要说出个期限,或许是10年左右。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不论有无商轮设备,对于更多的印刷企业而言,关键的还是尽快摆脱被动加工者的身份,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企业里有一台2007年引进的全新商轮设备,目前还在用,主要做DM广告、报纸彩插广告、期刊等业务,但不饱满,开机率不高,还没到50%。整体来看,商轮设备没有开拓出什么新业务,各项细分业务又都有下滑的趋势,原因不一。

报纸彩插广告原来的业务量还可以,合肥市两个大报社的彩插广告都在我们这里做,但这两年报社相继新进了商轮设备,彩插广告拿回去他们自己做了,对我们而言是不小的冲击。期刊杂志都是本省的,量大的也不多,加上其自身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前景不是很好。

DM广告这块市场其实在合肥还是增长的,主要因为近年有大的超市入驻,另外合肥市场中全新商轮并不多,只有几台,由于设备效率高、质量也不错,我们的报价还算有优势,再者交货期也能保证,这一业务在我们企业的占比也是最大的。现在像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互联网、移动互联的渗透很快,合肥的步伐相对较慢,所以业务还可以,以后能支撑我们企业的也就剩下些DM单业务了。但是由于合肥这几年经济发展得不错,交通也便利,就出现了一部分DM业务外流到南京等地的现象,成为业务减少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现在整个市场的竞争不规范,这也很要命,比如我们商轮的价格挺便宜,但有些厂不用商轮用平张也开出特别便宜的价格,还有就是国内市场很多业务依然要靠人际关系去做,我们最近有一家超市的业务就莫名奇妙地丢了。

总之,现在市场上“量大”的业务已经很难找到了,而商轮的优势正在于此,得形成规模竞争力,那些做得好的企业都不只一台商轮,这样有大客户时也才能担得下来。我估计再进到商轮市场中的企业应该不会再有了,全新商轮的数量更不会出现井喷,一是投资大却没有多少市场空间,二来并购整合或许更符合商轮“做规模”的特点。

我有一个朋友前段时间想找合肥商轮企业合作,虽然他在深圳有两台商轮,但感觉做华东地区业务在合肥更方便,这种情况估计以后会越来越频繁。

其实不只是商轮业务不好做,整个商业印刷市场情况都不乐观。盘子就那么大,企业现在都有钱了、能贷款了,平张机都买新的,好处是二手设备没多大市场了,印刷水平显著提升,但竞争也愈发激烈,工价报得很低。之前和几个朋友聊天,大家都觉得可能还会有一些企业倒闭,行业洗牌会加快。我了解的一些有点想法的印刷企业老板也在转型,早早涉足其他领域,围绕土地、厂房做文章的多,通过这种方式“曲线救国”;转做包装印刷的也不少,合肥市场上平张机卖得很好,都是要做包装印刷的;还有一些做设计、做出版的,比如找几个人做做教辅内容等。

我们这里讲的热固型商业轮转印刷机所面对的市场,有这样三个趋势应当引起注意。

首先是互联网的冲击。具体来说,商轮的业务来源不外乎期刊杂志等出版物印刷,DM直邮等市场,还有产品目录、黄页等,多年来在业务范围上没有大的突破。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杂志一定是向着种类多样、印数小批量发展,目前商轮印杂志的平均印量大概已经降到了15000~20000份;另外,从近期几次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来看,传统媒体正受到社交媒体的深度挑战。

在国内,微信就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它不仅仅步步触动传统媒介的神经,更是让电信业有了危机感,未来它会将触角深入到什么程度,谁都不敢说。而DM是非常容易被互联网应用所替代的,相信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电脑上、手机上可以买衣服、买家电,甚至可以买菜,想要优惠有团购、有电子优惠券,对于以往那种铜版纸印刷的报纸广告、产品目录的需求越来越少。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出版领域的活也是越来越“短”,很多出版社宁可加印,也不再一次性下很长的订单,可能牵涉到版权、市场、仓库沉没码洋等等问题,所以也有一些实力较强的印刷企业干脆舍弃传统商轮印刷,在POD(按需出版)方向上有了实质性进展。

其次是商轮印刷市场价格竞争惨烈,北京尤甚。估算一下,商轮印刷的价格大概在5年时间里掉了一半,现在市场上五六块钱的工价都能看到,八九块在北京都算比较高的价格了。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加上竞争的白热化,也严重抑制了印刷企业投资商轮设备的热情。

第三是设备供应商动向。个别商轮设备制造商关闭海外生产制造基地,欲将生产线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国家,是否来中国还未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商轮印刷需求都趋于萎缩,或许中国还是为数不多的相对肥沃的市场。

虽然面临种种冲击,但在商轮印刷领域,毕竟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的,只是新技术、新模式的挑战越来越紧迫,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深刻。为什么最顶尖的商轮印刷产品仍然集中在顶尖的企业手中?我相信这已经不仅仅是装备的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差异,从印前到印刷,从客户服务到内部管理,从品质把控到成本控制,每一个环节的持久打磨都至关重要,都是竞争力的支撑点。日后,有限的商轮业务会以更快的速度涌向更有限的几家好的商轮企业,这期间,相信市场中并购整合的故事不会少。

如果单纯从内地全新商轮装机数量上来看,虽然每年还有新增,但不可能再出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会越来越深刻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中,也会逐渐颠覆以往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样的趋势下,很多印刷企业非常急切地想找到一条出路。相当一部分出版、商业印刷企业选择了跨进包装印刷领域,先不论“此印刷非彼印刷”,包装印刷实际上跟出版、商业印刷有不小的差异,就包装印刷业本身而言,虽然被各方寄予厚望,增长潜力巨大,但它仍处于供应链体系中较为被动的一环,仍受成本要素的巨大影响,除少数细分领域外,也早已不是七八年前的高利润、高回报。

总而言之,还是回到之前提过的一句话:竞争,越来越深刻,企业最好的应对办法便是顺势而为,去巩固原有的竞争力,并创造新的竞争力。如果互联网将全面吞噬传统出版、商业印刷业务,如果市场需要跨媒体服务的提供者,那么印刷企业就应该积极正面地思考,就需要考虑如何赶上这种新的浪潮,而不是悲观地认为市场没了云云。

很多人会说,传统印刷业较为封闭,缺乏人才,对IT技术的认知太浅……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谁拥有绝对优势,关键就看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愿意承担风险,先于别人迈出第一步。

上一篇:浅析国际贸易惯例的内涵和法律性质 下一篇:“商业轮转在中国”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