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县农作物常发性害虫的特点及其防治

时间:2022-09-02 10:47:17

永吉县农作物常发性害虫的特点及其防治

摘要:永吉县常发性害虫有以下几种,即地下害虫、玉米螟、草地螟、粘虫、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等。这些害虫危害极其严重,大发生时造成粮食减产,文章介绍了这些害虫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农作物;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82-1

1 地下害虫

我区常发生的地下害虫有四种:蝼蛄、蛴螬、金针虫、玉米旋心虫。

1.1 蝼蛄 俗名拉拉蛄。蝼蛄的成虫和幼虫都危害,蝼蛄在地下用口器和前足将作物根茎咬断撕成乱丝状,使植株枯死,咬食发芽的种子,造成缺苗断条。水稻秧苗田集中危害边行水稻根茎,使田边四周稻株枯死,此外,因其挖掘隧道,也常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而失水。

1.2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主要危害麦类、马铃薯、花生、玉米、大豆、甘薯等地下部分,是最重要的地下害虫。成虫取食叶片,吃嫩绿叶片形成缺刻或不规则的洞孔,幼虫在土中食害萌发的种子、幼苗、薯块、花生嫩果等。咬断幼苗的根茎切口比较整齐使植株枯黄而死,薯块被害造成空洞。

1.3 金针虫 危害玉米、大豆、谷子、高粱、小麦、马铃薯、甘薯和甜菜等。金针虫不仅危害刚发芽的种子和咬断出土的幼苗,当幼苗长大后,便钻到茎内取食,并能钻到大粒种子或块茎内危害。

1.4 玉米旋心虫 主要在玉米苗期为害,即5月末至6月上旬玉米旋心虫开始在近地表面2-3厘米的根茎基部或交界处蛀入。蛀孔近似圆形或长条状裂痕,呈褐色,土壤中有害病原菌容易从蛀孔侵染植株。中上部叶片逐渐出现黄绿条纹,生长点受害引起植株矮化,叶片丛生呈君子兰状。调查发现玉米受旋心虫危害后8-10天开始出现黄绿条纹症状,黄绿条纹持续时间、植株矮化程度与玉米受害时的叶龄关系密切。玉米6-8叶期受害重,严重时个别叶片卷曲或出现排孔,心叶萎蔫。玉米旋心虫危害植株田间症状与玉米病毒病和缺锌症等相似,要主要区分,其主要区别是旋心虫危害后在玉米根茎处留有褐色蛀孔或裂痕。一般玉米旋心虫多顺垄危害,转株性强,植株出现明显症状时害虫已经转株危害,很难找到虫子。低洼地、沙土地、晚播田及多年重茬免耕田受害重。玉米不同品种间受害程度有一定差异。

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2)清除田间地头杂草。上年发生虫害严重的地块,可综合整地将玉米根茬捡出集中处理,降低虫原基数。(3)灯光诱杀:对金龟子和蝼蛄可用黑光灯诱杀。尤其在湿度高、风力小无月光、闷热天气、晚上7-12时进行诱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4)翻地时跟随犁后捕杀蛴螬,在施肥前将厩肥弄碎捡出蛴螬。(5)药剂拌种:即种子包衣剂拌种,种衣剂必须含有7%以上克百威杀虫剂成分。(6)在秧苗期地下害虫严重时可用辛硫磷等杀虫剂灌根。

2 玉米螟

俗名钻心虫、箭杆虫,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寄生植物有玉米、高粱、谷子等以幼虫钻蛀为害玉米的心叶、雌雄穗及茎秆。心叶初见白色不规则的半透明斑点或小孔洞,后见横列的排孔。雄穗未抽出咬食穗部,致使黄白枯死。抽穗后,多数下移蛀食穗柄,使穗易遭风折,影响授粉。雌穗抽丝期,幼虫咬断花丝,食害籽粒,以后钻蛀穗轴,并且蛀入茎部,多在雌穗着生节及附近各节蛀入,阻碍养分输出,影响雌穗生育,并易折倒,玉米螟钻蛀穗部和茎秆蛀口处均有粪屑堆积。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采取高压汞灯诱杀(要在化蛹羽化盛期进行),6月末开灯到7月末结束,每晚8时开灯,早1时关灯,一般雨天照常开灯,大雨天关灯。(2)生物防治:田间释放赤眼蜂破坏玉米螟卵进行防治。当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率20%时往后推十天为第一次放峰期,约7月4日-8日,隔7天为第二次放峰期。(3)化学防治:玉米大喇嘛口期即心叶末期撒颗粒剂。①50%甲胺磷乳油1公斤拌75-100公斤细砂或炉渣在玉米抽雄前或用50%甲胺磷乳油对水2000倍液灌玉米心叶。②50%辛硫磷乳油1公斤拌50-70公斤炉渣在心叶末期使用。

3 粘虫

粘虫是世界性的谷类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小麦、甘蔗等,大发生时常把大面积作物叶片吃光,只剩下光秆或仅留底茬造成严重减产。

成虫:白天隐藏在绿肥田、麦田等植株茂密的田间及杂草丛、柴草堆、草房檐下等隐蔽处,傍晚开始活动进行取食,对含糖发酵物的趋性很强,可用糖醋诱杀。

幼虫:初孵幼虫,常群集卵壳附近,数小时后吐丝分散,行动敏捷。因为它怕阳光,所以1-2龄幼虫多在心叶、叶背及无效分蘖叶片等背光出,咬食叶肉形成斑点成条状伤痕,3龄幼虫爬到植株基部,吃叶成缺刻。4龄幼虫食量增大,5-6龄幼虫暴食顶端叶片,它的食量要占据整个幼虫期食量的90%。在大发生时,不仅可把叶吃光,还咬断茎秆,3龄以后幼虫也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晴天白天潜伏在作物根附近的松土或土缝中。有假死性,受惊动时即卷缩落地。4龄以下幼虫,当叶片被吃光食料不充裕时,便成群爬行迁移到邻田危害,迁移途中处于饥饿状态,所遇植物多被掠食一空。

防治方法:(1)可用糖醋诱杀:在5月20日-6月15日诱杀成虫。(2)人工捕杀:利用幼虫的假死性捕杀幼虫。(3)药剂防治:要在粘虫3龄前,于6月下旬用辛硫磷1200倍液喷雾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ml喷雾或2.5%功夫乳油,每亩12-20ml喷雾。

4 水稻二化螟

俗称蛀秆虫、蛀心虫等。主要危害水稻,可造成枯鞘和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半枯穗和虫伤株。

水稻自幼苗至成株期均可遭受二化螟的危害。初孵幼虫蛀食叶鞘形成枯鞘(俗称剥壳死),2龄末期开始蛀食心叶造成枯心苗,在水稻孕穗期幼虫从叶鞘进入危害使稻穗抽不出来形成枯孕穗(又叫胎里死),在稻穗扬花期蛀入稻茎危害形成虫伤株。

防治措施:应采取农业技术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处理稻茬,秋翻整地,减少虫原;处理有虫稻草,烧掉或沤肥。(2)药剂防治:用氟虫睛(锐劲特)5%悬浮剂于7月10-25日每亩用药30-40ml喷雾。还可用杀虫双,杀虫单撒滴剂。按说明书的用量使用。

作者简介:崔洪梅(1977-),女,吉林永吉人,就职于永吉县金家乡农业站,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上一篇: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