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上诉不加刑原则

时间:2022-09-02 09:57:00

【摘 要】本文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着手,重点阐述了该原则在管辖、加刑、数罪并罚、共同犯罪等案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应对之策,对确保司法公正和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诉不加刑原则;问题;对策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原则。由于法律对该原则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没有明确上诉不加刑的具体情形,所以导致上诉不加刑原则在司法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偏差。

一、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及相关规定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罚的审判原则。具体是指对于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决定改判时,只能适用比原判决较轻的刑罚,不能适用比原判决较重的刑罚,也不得变相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我国对此原则的相关规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诉人的范围特定 刑诉法第180条规定,有权提起上诉的人包括自诉人、被告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人,以及经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近亲属,还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而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的上诉人是特指被告人一方,即被告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人,以及经被告人同意的被告人的辩护人、近亲属。同时需要注意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只有征得被告人同意方可提起上诉,否则无权提起上诉。

(二)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 刑诉法规定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对法院一审判决可以提出上诉,而公诉案件中检察院对一审判决可以提出抗诉,自诉人的上诉和公诉人的抗诉是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的。如果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和被告人同是提出上诉,或者公诉案件的被告人提出上诉而检察院同时对本案提出抗诉,就不能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即二审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作出比原判刑罚较重的判决。所以只有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

(三)不得加重刑罚 不得加重刑罚是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核心。具体包括1、不得判处比原判更重的刑种和罪名2、不得加重同一刑种的量刑幅度3、对被告人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1]。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能否改变管辖加重被告人的刑罚问题

对基层法院判处的有期徒期案件,被告人提起上诉,经中级法院审查认为应判无期徒刑或死刑的,中级法院以管辖错误为由撤销原判,改由中级法院作为第一审重新审判,是否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诉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中级法院可以纠正一审法院在案件管辖上的错误,与二审直接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是有区别的,不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宜采用改变管辖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方法,因为它不仅有变相加刑之嫌,而且产生了上诉加刑的实际效果。反观之,如果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后不提出上诉,就不会立即出现这种加刑的后果,即便以后被发现,也只是采用审判监督程序解决的问题,因此有违上诉不加刑的立法精神的。出现管辖问题不仅是一审法院的责任,提起公诉的检察院也有责任且又没有抗诉,在此情况下由二审法院改变管辖,“加重”被告人刑罚的做法和社会效果都是不好的。[2]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

2、关于有无正确的加刑渠道问题

河北高阳县农民董克强没有想到,儿子董亚洲负气出走后竟会卷入到抢劫团伙,并因此于2000年8月6日被捕入狱,并被判了死缓。董克强以儿子被捕时并未满18周岁为由提起上诉,二审发回重审。随后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重新开庭审判,判决董亚洲死刑。[3]被告人上诉的案件,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经二审法院审查认为原判量刑过轻,是否可以根据刑诉法189条第二项的规定直接改判?或者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本案中,原审法院仅仅在被告人近亲属上诉的情形下,在重审中加重了对被告人的刑罚。笔者认为在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情况下,对于被告人上诉的案件,无论是由二审法院以量刑过轻为直接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还是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都是违反刑诉法规定的。所以对于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畸轻的案件,如果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不得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或者适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二审判决裁定生效以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加重刑罚。这种做法,也是当前被视为唯一合法的正确的加刑渠道。

3、如何处理好数罪并罚的上诉问题

对数罪并罚的上诉案件,如何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现行刑诉法典未作具体规定。在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上诉审法院对数罪并罚的案件,被告人单方上诉的,如果认为其中有一罪或几个罪量刑不当,往往在保持实际刑期不变的情况下,加重其中一罪或几个罪的刑罚。这一做法表面上好像遵循了上诉不加刑原则,但实际上与这一原则的立法精神是相违背的。因为上诉不加刑原则包含着“质”和“量”两方面的含义,我们不能片面地将不加刑理解为量刑幅度的增加,而应该从“质”与“量”的整体结合上来贯彻原则的精神。对数罪并罚的案件,不增加原判刑期的总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加重数罪中其他未上诉罪的刑罚。因为数罪并罚的实际执行刑期是以各罪的分别量刑为基础的,加重其中某一罪的刑罚,相应地会增加刑期的总量,如果保持原判刑期的总量不变,势必会减少某个或某一些罪的刑期,将其转加到另一罪或另一些罪的刑期上。[4]

4、共同犯罪案件中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的处理问题

共同犯罪的案件有的被告人提出上诉,有的没有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对全案进行审查后认为原判决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和没有提出上诉的被告人,是否都应当受到刑诉法第190条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的限制?如果检察院对部分被告人提出抗诉,对于没有提出抗诉的被告人,是否可以加重其刑罚?

根据刑诉法第186条的规定,二审法院对于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的审查,不受上诉、抗诉的限制。其第二款规定: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的,应当改判时,一并处理。二审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原判决量刑不当,应当改判时,对于已经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应当受到刑诉法第190条第一款规定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规定的限制。对没有提出上诉的被告人,也不得加重其刑罚,以体现适用法律的统一,不因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而遭受不利的后果。如果检察院对部分被告人提出抗诉,被抗诉的被告人根据刑诉法第190条第二款的规定,应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但是对于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被告人,为了体现适用法律的统一和全案量刑的平衡,也应受到不应加重其刑罚的限制。[5]我国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被加重处罚的被告人来显然不再享有上诉的机会和权利。未提起上诉的共同犯罪的被告人对上诉权的放弃仅意味着他们对原审判决的认可,而不代表他们对加重判决的接受,二审法院一旦加重了他们的处罚,就等于剥夺了他们上诉的权利,这显然违背了立法本意。

5、检察院为被告人利益提出抗诉的案件,对于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被害人、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该原则就不能适用。

刑诉法第190条第二款的规定,又排除了检察院为被告利益提出抗诉的案件这种例外情形。之所以规定这一例外,是基于诉讼人的请求和上诉不加刑的目的两个方面来考虑的。根据现代诉讼理论,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应当受当事人诉讼的限制,而不得超越自已的职责而从事当事人诉讼主张之外的活动。既然检察院是为了被告人的利益而抗诉的,那么原审控辩双方的诉讼主张自然合而为一,此时若二审法院加重了被告人的刑罚,那么该审理活动则明显地超越了诉讼人的主张,有悖于诉讼中所遵循的“不告不理”原则的。从上诉不加刑的立法目的来看,该原则实质上是体现对被告人利益的维护和保障,以有利于上诉制度的贯彻实行。检察院为被告人的利益而抗诉的目的和动机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法律要求是相容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二者并不矛盾,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而对检察院为被告人的利益而抗诉的例外情况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一审法院法官的审判水平是减少上诉不加刑原则争议问题的关键。因为一审是每个案件必经的阶段,而二审则不是所有案件审判的必经阶段。提高一审法院法官审判水平,力争对案件在一审过程中审的清楚、判的公正,是减少二审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提高审判水平主要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提高一审审判人员的素质,包括提高一审审判人员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应用能力、对法律程序的熟知和正直的品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审判人员和审判过程的监督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监督程序,使审判真正做到合法公正。

(二)加强公安部门的侦查工作和检察院的抗诉意识。对于公安部门,收集更完全、更真实准确的证据是能否正确定罪量刑的关键。对于检察院,法律在赋予被告人上诉不加刑的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而检察院的抗诉是不受上诉加刑原则限制的。检察院应用好法律所赋予的抗诉权,使案件能够得以公正的判决,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那些重罪轻罚的案件,而不必待被告人上诉后由于不能违背上诉不加刑原则而无能为力,甚至采用我们认为那些有争议的办法来处理。

(三)对于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二审法院认为一审证据不足或者事实不清的重审案件,除非发现新的罪行,否则不能加重对被告人的刑罚。因为既然认定证据不足或者事实不清,那么一审法院本身的审判就不能令人信服,如果这种情况下被告人上诉再被加刑就显得十分不合理。[6]笔者建议,如果二审法院认为一审诉讼程序有错误而发回重审,除非发现新的罪行,同样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因为如果被告人不上诉,再审程序又不启动,那么被告人就不会被加刑,而上诉加刑相当于法院将自己发生的错误转嫁到被告人身上,这也不合理。对于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有问题,但维持原判,二审生效后,立即提起再审,再审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情况,笔者认为是变相违背了上诉不加刑原则,应该以法律形式规定这种情况下不能提起再审。如果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有问题,都采取这种方法处理,那么上诉不加刑原则的设立则真正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柯永祥.论上诉不加刑原则[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12月.

[2]马春娟.论上诉不加刑[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月.

[3]杨涛.重审不能规避“上诉不加刑”[N].中国青年报.2004年5月24日.

[4]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5]陈林林.论上诉不加刑原则[J].法学研究.1998年4月.

[6]伍玉功.论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完善[J].济南公安高等专科学科学校学报.2002年6月.

作者简介:

孙 锋(1984-),男,江苏南通人,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学。

上一篇:浅谈春运 第2期 下一篇:网络数据库安全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