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及其应用探析

时间:2022-09-02 09:19:49

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及其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R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97-01

【摘要】固体脂质纳米粒属于亚微粒给药系统,制备方式和给药途径相对较多,虽存在载药量、稳定性等问题,但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本文在简单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基础上,从制备、给药、存在问题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SLN;给药系统;药物载体

固体脂质纳米粒,即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简称SLN,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乳剂、脂质体、微粒、毫微粒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粒径10~1000nm的胶体给药系统),其载体为固态天然或合成的,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特点的类脂,药物以包裹或吸附的形式置于脂质膜中,能够避免药物降解、控制药物释放。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式和给药途径相对较多,且因具有以上优势,因此在新药开发中的前景非常广阔。

1 固体脂质纳米粒所需载体材料与乳化剂

生理相容,且能够生物降解的天然或合成类脂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基质,其中,脂肪酸类包括二十二酸、癸酸、棕榈酸、硬脂酸;甘油酯类包括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等;蜡质类、类固醇类主要包括鲸蜡醇十六酸酯以及胆固醇。

在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时,常用的乳化剂包括卵磷脂、蛋黄磷脂、大豆磷脂等;短链醇类包括丁酸、丁醇等;胆酸盐类主要包括牛磺胆酸钠、胆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泰洛沙姆等。

2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析

2.1 微乳法

采用此种方法时,工作人员会对低熔点脂质载体进行加热,待温度略高于熔点时使其熔化,随后将亲脂类药物加入溶解,再通过乳化、助乳化剂进行乳化,最后向熔融脂质中加入热的水溶液,得到的O/W型微乳具有较高的热力学与外观稳定性。搅拌条件下将微乳分散到2~3℃的冷水当中,形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分散体系。

2.2 高压乳匀法

在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过程中,高压乳匀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此法的匀质原理如下:流体在高压泵的作用下通过若干微米小孔,在高速冲击以及减压膨胀的共同作用下,液体内会形成强劲的涡穴和湍流,乳状液因此被粉碎成大量的微小珠滴。

2.3 薄膜—超声分散法

该方法首先将脂质与药物溶于相应的有机溶剂当中,随后通过减压的方式将有机溶剂去除,在脂质薄膜形成后,加入适当的乳化剂水溶液,并使用超声仪进行分散,即可得到分布均匀、粒径较小的固体脂质纳米粒。

2.4 溶剂蒸发法

溶剂蒸发法首先将脂质和亲脂性药物溶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当中,随后将其加入至含有乳化剂的水中,待有机溶剂蒸发后,脂质会在水中沉淀、析出,进而形成稳定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分散系统。

2.5 高剪切乳化超声法

首先,对脂质、药物、表面活化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待其达到熔融状态后形成油相,随后,将温度相同的、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加入其中,通过高剪切力进行乳化,再进行超声处理,即可得到固体脂质纳米粒。

2.6 溶剂乳化—低温固化法

首先,将表面活性剂溶入水中构成水相,将脂质和药物溶入有机溶剂中构成油相,对其进行分别加热,温度相同后,将油相在机械搅拌下加入水相,在有机溶剂挥发前继续进行搅拌,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迅速分散至低温水相当中,再进行一段时间的搅拌后,就可以获得成品。

3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给药途径分析

3.1 口服方式

可以通过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将药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制成粉末状,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成为传统的粉剂、胶囊、片剂等剂型,或将其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分散体, 直接将其填充到软、硬胶囊中,也可以作为压膜时的润湿剂。

3.2 注射方式

在将固体脂质纳米粒制成冻干粉针或胶体溶液后,即可用于静脉注射,从而使药物能够在靶部位及循环系统中停留时间更长。相对来说,固体脂质纳米粒在脑、脾、肺部的血药浓度较高,而一般溶液多集中在肝肾部位。

3.3 经皮方式

在局部给药方面,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其特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因化学性质不稳定所导致的降解问题。同时,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分散体会在水分挥发后产生形变,将药物挤出,经皮吸收的效果因此得到保障和提升。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将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固醇类、皮质类药物的载体,就能够提高患者对药物的吸收效果。另外,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显示,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如果将其用于物理、化学防晒剂的包封,则能在体现出协同防晒效果的同时,防止因防晒分子进入皮肤所导致的炎性反应问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3.4 眼部给药

一般来说,眼用制剂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药物的治疗效果会因易流失性而大打折扣,如果能够使用由生物黏附性材料制成的药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就能够将粒子留置在眼穹窿部位,药物也能够以一个适当的速率缓慢释放,从而大幅度提升眼内药物的滞留时间,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3.5 肺部给药

固体脂质纳米粒在肺部的耐受性较强,在有效控制药物释放的同时,靶向于肺部的巨噬细胞,容易被巨噬细胞接收,因此可以应用于肺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4 固体脂质纳米粒应用所面对的问题

4.1 载药量不足

在对某一药物载体系统的适用性进行评价时,载药能力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但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5%,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临床治疗对于药量的需求。

4.2 药物释放问题

在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药物释放方面,突释无疑是最主要的难题之一,药物性质、工艺参数、纸质材料的性质、活性剂的浓度决定着药物在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的分布情况,若果脂质材料的熔点低于药物熔点,那么在冷却的过程中,药物核心就会优先凝固,表现为缓释;如果脂质材料的熔点高于药物熔点,脂质核心则会优先凝固,使药物集中在外层,表现为突释。

4.3 渗漏问题

在加热和储存的过程中,三酰甘油类脂质会出现晶型转变,一般是亚稳态α型通过β型转化为完整形态β型,药物的容纳能力会随着晶格的有序提升而降低,使药物出现渗漏。

4.4 稳定性问题

尽管在组成和制备方面,固体脂质纳米粒与脂肪乳较为相似,但是并不能将其简单的视为“乳滴固化”胶态脂质体系。除具有如脂质体、混合胶束等多种胶体结构外,固体脂质纳米粒还具有非球形、多种类脂构型、冷熔融物的特征,这些都与其稳定性有着较大关联。如果在贮存的过程中,稳定性受到影响,就会导致药物降解、粒径增长等问题。

5 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蛋白类、核苷酸、DNA药物层出不穷,但是受自身稳定性与无法穿过生物膜的影响,多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便捷性较差,因此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就成为了给药途径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必将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世平、陈晓清,等.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质量及稳定性影响因素[J].医药导报,2011,(12):1617-1620.

[2]陈延杰、陈卫东.新藤黄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J].中国药业,2011,(21):36-38.

[3]张春喜、张娜.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及应用[J].食品与药品,2009,(4):57-60.

[4]王卫国、郭彦亮.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08,(9):806-808.

作者单位:046000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上一篇:浓“写字文化”气息 扬“正字树人”精神 下一篇:新课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