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天下 第9期

时间:2022-09-02 08:56:00

翟东风,10年前曾以拍摄长城著称,无论是银装素裹还是五彩缤纷,长城在他的镜头中都透着静谧、庄重、雄浑,都体现着摄影师专心、投入的等待。从2001年开始,成为《时尚旅游》杂志签约摄影师的翟东风,暂时告别了这种静静守候的拍摄方式,开始行走于大江南北、飞行于世界各地,于匆忙旅行中捕捉着精彩的瞬间。

从自由摄影师到签约摄影师

记:谈谈您作为《时尚旅游》签约摄影师的情况吧。

翟:与《时尚旅游》杂志签约,其实很符合我的个性,因为我从小就酷爱旅行,骨子里就有一股当旅行家的激情,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到世界各地去游走、拍摄。对我而言,能够长期与专业的旅游杂志合作,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所以从2001年到现在,我一直都是《时尚旅游》杂志的签约摄影师。

时尚旅游,其实是人在旅游,所以要求画面新颖,可读性强,人文的感觉更多一些,让读者看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接近。通常旅游杂志在编排时,可能对画面中摄影语言的把握没有专业摄影刊物那样讲究,所以有些张扬个性、体现自我感悟、主观性很强的画面就不太容易被采用。例如我在意大利陶米纳小镇拍摄的这张照片(见上图),我个人非常喜欢,因为西西里岛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有种意大利式的神秘,所以拍这张照片时就有很强烈的自我感悟,希望通过画面上神秘女郎妩媚的眼神来表现西西里岛的诡秘,但杂志最终却没有选用这张照片。

记:现在的状态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翟:记得第一次接到出国的采访任务是在2001年底,派我一个人到印度尼西亚参加亚洲旅游论坛会议,顺道采访日惹地区的文化古迹。天啊!没有翻译、没有文字记者,一切全靠自己。出发前主编对我说:“别担心,就是让你出去锻炼、感受一下,没有具体任务”。于是我手捧一个“快译通”,在印尼充分体验了一把“老外”。那次体验回来后才发现,自我感觉良好的几十卷图片,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是一堆构图完美、曝光正确的素材片,根本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专题。

以前拍片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主观喜好去拍,但现在为杂志拍片,就要考虑杂志的风格,还要学会从编辑的角度看问题,拍摄时要考虑读者希望了解什么内容,既要保持文章的完整性,还要兼顾到版式的需要,选择拍摄不同类型的画幅。构图,要讲究不同景别、角度、动静、虚实的搭配,还要注意图文并茂等诸多问题,这在拍摄以图为主的专题时尤为重要。许多摄影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习惯,看到喜欢的题材就拼命地拍,不喜欢的题材,可能连碰都不碰。如果不准备投稿,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拍。一旦是以图片故事的形式投稿时,这种挑食的习惯就需要改一改。

现在我的拍摄节奏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拍风光照片时,通常是处在一种休闲、缓慢的状态下进行,为了拍好一个镜头,我可以多次往返,只求最佳。而现在则是处在超常的快节奏中,常年在外奔跑,每次回家的目的,都是为了下一次远行。常常是今天在南部非洲草原,几天后就来到北欧冰川,今天还在海上,明天没准就到了高山。季节变换、时空交替,改变了我的拍摄习惯,现在我总感觉到,拍摄的东西比以前粗糙了,甚至连选用的相机都不那么讲究了,实用就好。虽然我知道大画幅的相机拍出的画质好,可就是没有时间去精雕细琢。

于风光和人物间游离

记:从拍摄风光转到现在充满人文的人物、风情照片,这种转变困难吗?

翟: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种转变其实不难,传统的技术对我而言早已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观念”上的转变与突破。在众多影友的印象中,我是拍风光的,但你要是翻翻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摄影刊物就会发现,我曾经发表过不少以人物为主的照片。我不太喜欢拍那种看了让人心酸的画面,所以在我的镜头中,人物都是非常愉快的状态。《大众摄影》九十年代初的封面,还曾采用过我在云南拍摄的一对小姐妹。无可厚非,我很喜欢风光,但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特别是以摄影作为唯一谋生手段的摄影师),一生中不可能只拍摄一种题材,其实以前我也曾从事过诸如纪实、广告、体育等类别。可能因为我从影的时间比较长,拍摄过的题材比较多,所以转换角色就显得比较容易,从1995年之后,我开始大量地拍摄、发表风光照片,所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我顺理成章地成了风光摄影师。

记:现在有很多人有机会出国旅游,也拍了很多照片,比较随意、休闲,但您的照片在构图、用光等各方面还是很讲究。

翟:这可能是一种职业习惯,杂志上现在采用的一些图片,都是很随意的拍摄手法,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有一定的功力和章法的。西方摄影师的拍摄理念,我也尝试着去做,但角色转换的相对较慢。拍了那么久的风光,对于拍摄人物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比如在构图、用光、色彩、光线的微妙差异等方面可能会更讲究一点。没有拍过风光的摄影师,在切入时可能会更注重被摄人这个主体的韵味,对于他们,人是第一位的。而我在注重人物的同时,可能还会关注一些诸如构图、影调、色彩、光线效果的微妙差异,这样拍出来的照片看上去会更漂亮一点。

记:在国外拍片,风光和人物那个相对容易一些?

翟:拍人物,尤其是当你在异域他乡拍摄一些以人为主的画面时,相对容易一些。而在国外拍风光就比较困难了,即使是非常著名的景点,你也经常会找不到“北”,因为你不了解它,而且也不可能像在国内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等待。在国内我拍长城时,对于什么地方、什么角度、什么季节能拍出何种效果,我都非常了解,即便一次拍不成,还可以多去几次,直到拍好为止。但在国外走马看花,常常是拖着行李箱到处跑,每个地方最多停留两天。所以在出发前头脑中那些很好的设想,在现实中往往实现不了。现在我接受了一个拍摄任务后,除了做一些常识性的案头了解外,基本上不会再做什么预先构想,而是完全靠临场应变,如果错过了,还有机会弥补的话,就会再去拍第二次、第三次,没有机会的话只能抱憾而归。例如《真主帮了我的忙!》

记:现在拍摄时用什么器材?

翟:拍摄专题我全部选用的是135画幅的相机,比如佳能公司曾经提供的EOS1N、1V,而我自己的机器则是尼康 FM2、F100,而且很多画面都是我用尼康FM2拍摄的。到了国外,由于没有时间使用大机器,所以即便是拍风光,我也采用135画幅的相机。大机器固然有优势,但使用起来太繁琐,镜头组合也不如135相机宽泛,所以我出国通常就带两台传统135相机,一台小宽幅相机,一台小数码相机,三、四个镜头,一只闪光灯和一个捷信的碳纤维三脚架。考虑到印刷效果,我只使用反转片。

上一篇:第一个风光展黄山影展 下一篇:拉你下水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