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词语动态训练研究

时间:2022-09-02 06:47:20

轻声词语动态训练研究

摘要:轻声词语在普通话训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下对普通话轻声词语的训练多立于词语本身,孤立于具体的语言环境,失却于语言的动态性特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探讨轻声词语的动态训练途径,旨在把轻声放存于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来灵活运用。

关键词:轻声词语 动态训练 途径

轻声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复杂的音变现象,是普通话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在自然语言中,轻声是自发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多处于约定俗成的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往往具有动态的特性,如“棉花”是轻声词,但在“棉花种植”“棉花销售”等组合关系中,基本不读轻声;“东西”是轻声词,但仅限于表示物品的词义,如表示东方和西方的短语义,则不读轻声;又如句子“他想起来了。”“起来”读轻声作补语,不读轻声则作宾语。诸如以上语言实例,轻声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语言现象,所以无论是对轻声词的界定,还是规定范围,我们都不能恪守死板,墨守成规,而应该使轻声放存于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来灵活运用。

一、轻声词语的训练情状

哪些音节读轻声呢?一般来说,新词、科学术语里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此现象,具体而言,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来把握。

显性指的是那些有规律可循的轻声词语,如词类中的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语气词(吧、吗、啊等)、表示方位的词(道路上、桌子下、屋里等)和表示趋向的词(出来、回去、跑起来、掉下去等);另外一些口语中的重叠形式(如姐姐、看看,讨论讨论中的第二、四音节)与词缀形式(我们、你们、孩子、石头等)也通常读轻声。

隐性指的是那些无规律可循的轻声词语,着重于一些常用的双音词,后面的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困难、风筝、胳膊、牡丹等。这些轻声词语多源于约定俗成的语言发展变化而来,掌握起来较有难度,多受时间、地域、文化水平,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普通话轻声词语训练多强化于此类。

据研究发现,现下对普通话轻声词语的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多数立于词语本身,孤立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侧重于视频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对读,练读。长此以往,教师乏力,学生无趣,轻声词语的训练效果不突出。也有少数教师力求训练方式多样化,注意训练气氛,增强训练效果,尝试读句子、读文章来进一步体会轻声的特点与效果,但收效甚微。

语言是自然的,应保其鲜活性、灵动性,才不囿于语言的发展与进步。语言的训练应着重于动态环境中语感的培养及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轻声词语的动态训练途径

依于语言的自然灵动,源于轻声的复杂变化,笔者通过研究借鉴,认为轻声词语的训练应还原其动态生成的过程,强化以下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动态训练途径:

(一)聆听标准语音

语音是一种感知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起始阶段抓好语音训练利于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发音习惯。在轻声词语训练中,聆听标准语音,可从课堂与课后两方面加以要求。课堂上提倡教师多使用录音录像等视听材料和设备,以保证语音示范的规范性,同时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多样化,可立于词语本身,亦可灵活选用语音规范的节目类片断,如《探索发现》《子年书简》等。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清楚示范音的各个音素,并能够恰当指导与强调,在没有听清楚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模仿,必须先认真聆听示范发音,然后再进行模仿。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还可以从课后强化听音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听取播报新闻类及央视主持等节目,时时听取,时时辨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标准语音的语感。

(二)注重口语训练

随着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展开,口语训练已成为重中之重,多数口语训练课堂单一于普通话口语会话题目练习,但从所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口语表达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口语会话是学生综合口语表达能力的最终体现,平时训练忽略一些基础环节的训练,基础不扎实,自然总体效果也不强。轻声词语的训练也需强化口语训练的环节,事实上学生在口语会话中很多轻声词语都没有准确地把握,如地方、我们、知识等。对于轻声词语可循序渐进,说词语――说句子――说语段――联缀成文等,训练方式亦可采取交谈式、表演式、演讲式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会使学生对于轻声词语的掌握灵活机动。

(三)强化情境朗读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基本环节,反复诵读利于语感的形成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轻声词语训练中多设置情境朗读氛围,可以使学生深入体会轻声的效果,进而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轻声。具体可读句子,如“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除了必要的助词与语气词外,下划线的字要细细体会。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散文,如朱自清的《春》《匆匆》之类,实际上,朱自清的散文《春》,全文622个字中,有178个轻声字,读得好则优美动听;若字字读原调值,则显得平板、呆滞、僵硬,既折磨听者,也使原文的优美荡然无存。

(四)深入写作实践

在整个口语训练中,写往往是最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而事实上写是根基,也是深化。凡对于内容的理解与消化,写出来的感觉是最扎实的,最深刻的。在普通话轻声词语的训练中,笔者尝试对轻声词语进行写作实践。具体让学生从普通话轻声词语中自主选择一些轻声词语进行情境短文写作,如下所示:

乡情

朋友,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透过窗户凝望碧空上的月亮,可否不由自主的想起你思念的人,和你那可爱的家乡。那是多么魂牵梦绕啊!有的时候,人生就像故事,总要自己去编写,去追寻。可我们又如风筝一样,即使飞得再高,也会有根线把你牵绊,所以,即使你飞得再远,也请记住,有一个想你的地方――故乡。

写作时,可不限制写作的题材,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记事,或写情,或说明,或议论,等等,但力求短小精悍,语义丰蕴。课堂训练中又可采用听、读交流相结合,使学生在赏鉴的氛围中加强对轻声词语的掌握和运用。实践得知,如此课堂,学生情绪高昂,气氛活跃,训练效果极为显著。

实际训练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交相融合,有机统一。当然,一般而言,由于语言的地域差异,各校的课时安排,训练的内容不同等,实际情况,教师还要灵活侧重。

语言现象是灵动多样的,对于任何语言的训练,都应呈现于多样化的动态生成过程。以上针对轻声词语的训练,依托于轻声的基本理念,立足于轻声词语训练情状,侧重于对轻声词语的动态训练途径加以阐释,亦只是还原其在语言中的动态形貌,希冀对于轻声词语的掌握和运用更加灵活机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万莉.论普通话轻声及其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上一篇:运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让化学课堂在问题中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