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产业园区 服务区域经济

时间:2022-09-02 06:44:38

扎根产业园区 服务区域经济

摘 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被产业园区天然包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该院积极探索“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布局,实施“政校企行合作”育人模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分集聚了办学的人气、企业气和产业气,培养了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体现了高等职业学校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关键词:高职;合作; 服务; 办学特色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在《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一文中这样谈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高等职业学校要想体现出经济性和社会性,学校就要建在有“气场”的地方,要有人气、企业气、产业气。这样一来,学校才能方便直接提供服务,企业、居民也方便接受服务、享受服务。”

中山市地处珠三角经济圈核心地带,是全国少有的不带县的地级市,全市共有15个省级产业镇、27个部级产业基地。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把职业教育办在产业园区,把服务送到企业单位,使办学“有人气、企业气、产业气”。办学仅6年,其“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布局、“政校企行合作”育人模式就受到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厅高度关注与好评。

一、有人气:把学校办到产业园区去

高等职业教育特性,就是培养高级专门技能人才,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是它的根本任务。地方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地方产业升级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如果远离产业群去发展职业教育就是无源之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11月校庆之际分别与中山南区办事处、中山古镇镇以及知名企业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区电梯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和“雅居乐学院”。“十二五”期间,学院还计划成立“沙溪服装学院”、“大涌红木家具学院”、“小榄管理学院”……把根深深地扎于镇区、企业的沃土。

把职业教育办到产业园区依靠什么?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依靠校企合作,依靠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中山南区是国家火炬计划中山(南区)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包括日本三菱电梯、德国蒂森克虏伯等多家世界500强在此落户;中山古镇镇素有“中国灯饰之都”之称,全国60%以上灯饰产品来自古镇,并大量出口国外;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沙溪镇休闲服装行销全国等。在广东省、中山市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及其特色的产业基础成为中山职院办学、兴学的基础,学院则成为政府促转型和企业谋升级的智库与人才摇篮。于是,政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顺理成章,并在短短五年间取得了服务转型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整体办学水平的累累硕果。2011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纳入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方案。扎根产业园区、紧跟产业园区、服务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让政校企合作变“两头冷中间热”为“三热”和“多赢”,增强了中山职院的底气与人气。

学院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还在于创新,去创造“人气”。政校企合作专干就是聚集“人气”的一大创举。2011年2月,学院从专业教师中选拔6名“政校企合作专干”和56名科技特派员(总数位列全省高职院校之首)分别派驻小榄、古镇、黄圃、南头、东凤、三角、港口、阜沙、大涌等9个镇区。教师深入市场一线,既能够及时了解政校企的需求,传递合作意向;又能实地适时帮助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为政府建设共性生产服务平台及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出谋划策,使产学研平台更加灵活与实用,也使政校企合作更加丰富和牢固,“人气”更加凝聚。

二、有企业气:让高技能人才造福社会

政校企合作奠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那具体的路径是什么呢?先看一组事例:2012年6月,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赛区总分第四名;6月29日,学院三支代表队代表广东省高职院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天津大赛,获得3个三等奖;7月初,学院选手获得获2012年第四届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获全国决赛资格;7月9日,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在学院举行,学院3支代表队从全国102所高职院校的155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分获二、三等奖;7月10日,广东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举办广东省第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学院郑琦老师获人文社科组二等奖,被授予“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 。

这一串串荣誉仅仅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成果一个缩影,是学院把企业竞争理念引入办学机制的结果。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手段是竞争,人才培养依然是如此。中山职院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突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实践“以赛促建(学科专业建设)、以赛提质(学生素质培养)、以赛创新(办学理念更新)、以赛助聘(帮助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院逐渐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得到夯实。在2011年12月由广东软件行业协会、东软集团主办的第六届“东软杯”网络攻防大赛上,本、专科学校63支代表队参赛,中山职院代表队力挫群雄,摘得大赛冠军,3名选手在比赛现场就被知名企业相中,成为比赛现场的“明星”。

企业气,还意味着为企业培养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学院积极探索名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四位一体的“校中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开设《创业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和《知识产权》课程,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讲座;不断夯实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建设可容纳二十余家企业进驻的创新创业教学工场和1000平米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牵头建设13000平方米的中山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发挥教师、企业家的传帮带作用,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创业讲师组成的“三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根据麦可思公司(MyCOS)的调查报告,中山职院201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3.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1.2%的比例,也高于广东省高职院校平均1.8%的比例;2011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9%,比全国高职院校2011届(44%)高15个百分点。学生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近3年连续位居广东高职院校前列。很多学生带着专利成果到企业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甚至还没有毕业就被企业争抢一空。

上一篇: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解读与思考 下一篇:让Photoshop课堂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