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利明目汤治疗湿性脾气虚弱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研究

时间:2022-09-02 06:38:50

清利明目汤治疗湿性脾气虚弱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清利明目汤治疗湿性脾气虚弱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56例,8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8例(42只眼),对照组28例(42只眼),治疗组用清利明目汤治疗(主要方药组成:决明子、桑叶、金银花、枸杞子、苍术等),l剂/d。1疗程/2w,l疗程后休息3~5d。每例患者均服药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50mg/次。维生素E丸0.l g,2次/d;维生素C片0.2g,3次/d,15d为l疗程,以上病例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42只眼,显效29只,有效8只,无效5只,显效率为69.05%,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42只眼,显效11只,有效14只,无效17只,显效率为26.19%,总有效率59.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年性黄斑变性;清利明目汤;疗效研究

老年性黄斑变性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老年性黄斑变性(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 , SMD),本病作为欧美国家的首要致盲疾病而受到关注,在临床上既是常见病又是难治性疾病,且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主要分为干性(萎缩型)和湿性两种,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SM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56例,8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8例(42只眼),其中男16例,女12例;单眼14例,双眼14例;病程1个月~3年;就诊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34岁;对照组28例(42只眼),其中男15例,女13例;单眼14例,双眼14例;病程1个月~3年;就诊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3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

1.2.1脾气虚弱型辨证标准 脾气虚弱型辨证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中医眼科学》制定:①视物昏朦;②视物变形;③神疲乏力,少气懒言;④面色无华;⑤食少纳果;⑥舌淡苔白;⑦脉细弱无力。具备3项以上。

1.2.2疾病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标准参考《眼科学》及《眼科全书》制定: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③黄斑区有盘状渗出,渗出灶内反复出血,可见新生血管.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④荧光血管造影:出血区呈遮蔽荧光,新生血管有荧光渗漏。凡符合上述3项者,即可诊断为该型SMD。

1.3临床表现 湿性之脾气虚弱型SMD: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黄斑区有盘状渗出,渗出灶内反复出血,可见新生血管,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萤光素眼底造影见出血区呈遮蔽荧光,新生血管有荧光渗漏;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脾气虚弱之象,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

1.4方法

1.4.1治疗组治疗 清利明目汤,基本方药组成:决明子12g,桑叶12g,金银花12g,枸杞子10g,苍术12g、茯苓20g、茺蔚子15g、黄芪30g、党参20g、炙甘草10g、三七粉(冲服)3 g、升麻6 g、葛根15g。眼底后极部渗出、水肿,网膜下积液较多者,加猪苓、泽泻活血利水;出血较多者,加茜草、早莲草;伴高血压者,加钩藤、决明子;伴高血脂者,加生山楂。上药加水800ml,水煎40min,取汁200 ml。二煎加水600ml,取汁200ml。二煎混合,分2次服,l剂/d。每2w为1疗程,l疗程后休息3~5d。每例患者均服药3个疗程。

1.4.2对照组治疗 予口服葡萄糖酸锌,50mg/次。维生素E丸0.l g,2次/d;维生素C片0.2g,3次/d,15d为l疗程,以上病例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疗效标准[3] 显效:全身症状消失,眼底黄斑部玻璃膜疣明显减少,渗出、出血明显吸收,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效:全身症状减轻,黄斑部玻璃膜疣减少,出血、渗出部分吸收,视力提高l~2行;无效:全身及眼底症状无改善,视力无提高或减退。

1.6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2.0统计分析,数据用(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判断组间差异。当P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而中心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看时间、识别面部特征和驾驶等。它是不可逆的中心视力的下降或丧失,很难再治愈。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发病率有种族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黄斑变性在中医学里属"视瞻昏渺"、"暴盲"范畴,过去由于条件与诊断技术的限制,对本病未能深入探讨。近年来,许多眼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各病变时期的辨证规律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4]。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参照历代中医治疗内障眼病文献后认为:尽管该病的病因是多元化的。但究其根本是老人细胞组织衰老、退行性变所引起,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特别认为黄斑属脾所主。《兰室秘藏》云:"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素问-金匮真言论》亦云"中央黄色,入通脾胃"。眼科前辈陈选夫老先生在眼科六经辨证中也明确提出"黄斑区属足太明脾经"。黄斑是中心视力最敏锐的重要部位,黄斑能否明视万物,全赖精气,而后天之精气,主要由脾化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位居中焦,吐故纳新,运化有序,则气血津液生化无穷,黄斑得养,神光充沛而不病;反之,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承养目,黄斑部失去营养则出现色素紊乱,中心反光点消失,变生玻璃膜疣、新生血管等。脾虚则气不摄血,统摄失职,血不循经见黄斑部出血;脾虚运化失常则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日久可见黄斑部水肿、渗出等。此外.脾虚生化无源,则肝血因而亏,肾精因之不足,同时,久虚可致瘀,久病可致郁,从而继发肝肾不足、痰湿瘀互结,肝郁气滞等证型。故导师认为脾气虚弱为该病最根本之病机,易挟痰瘀为特点,治疗宜益气健脾,兼活血利水。临床初步观察显示,清利明目汤加减对湿性脾气虚弱型SMD有显著疗效。方中决明子、桑叶、金银花、枸杞子等均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因肝开窍于目,滋补肝肾,养阴补血;黄芪、党参、炙甘草健脾补中益气;苍术、茯苓益气健脾、燥湿利水,茺蔚子、三七粉化瘀止血、活血明目;升麻、葛根鼓舞清阳,清利头目;其中甘草又可调和诸药而用以为使。全方标本同治,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明目之功效。临床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有疗效的通常是那些发病时间短的早期病例;而发病时间长、黄斑部反复出血者则效果不佳。因此,对于SMD患者。要做到尽早治疗、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李风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73-2283.

[2]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0~113.

[4]惠延年. 眼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

上一篇:水电站物资仓储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PlCC超声引导肘上置管与常规PICC插管在恶性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