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色彩学的方式分析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时间:2022-09-02 06:23:51

试以色彩学的方式分析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通过色彩学视角对东北林业大学整个校园中各景观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新的色彩学角度为引导,提出对已有校园景观的改造建议。论文以校园景观设计中忽视色彩因素的现状进行引入,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各功能区的现状色彩设计要素以及其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论述了如何凭借色彩学理论创造适宜校园中群体使用的校园景观,同时提出了在此基础上改造现有景观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色彩学;景观设计;现状改造

【绪论】:近年来,高校扩招,造成的校园用地需求扩大,校园景观因其广泛性与特殊性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色彩作为环境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观中表现最为直观的景观要素――色彩,作为环境美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决定了人在环境中的心理感受。而在设计过程中,色彩却常被忽视,即领导的个人审美和建筑的表面材料颜色决定了景观空间中的主要色彩,使得环境中色彩随意化、混乱化现象严重,导致使用者心理的不适,进而破坏高校形象。

1、景观中色彩对心理感受的影响

因为色彩对人的温感产生的影响,受地理位置影响的气候因素就成为了校园景观色彩的主导因素。如南方院校因气候温和,植被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因此各景观因素就不必有具有鲜艳的色彩;而林大所处的哈尔滨则因长达四个月的结冰期,植被色彩单一,因此各景观因素就要相对丰富,如橘红色、红褐色等,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再比如,鲜亮的红色给人以热情与活力之感,而红色明度降低或加入紫色系因素时将会带给人稳重、庄严的感觉。

2、东林校园绿地景观中的色彩要素

教学区:因其严谨的氛围,选用灰色、黑色等无彩色,冷色调的铺装小品,配以深色调规则式的植物,或以少量浅色系花卉小品进行点缀,在沉稳之余不失活泼。一些秋色叶树种(如白桦)的引入,反映了求学者求实又不失创新的态度。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建筑多具有暖色系外墙,适合长达半年的哈尔滨。而家属区和少部分学生生活区的外墙为灰色,冬季感觉寒冷而难以接近。植物则选用深色调的松、柏类植物,缺少生活的朝气,缺少明亮色调。相较之下,家属区四季多彩的花卉和明度较高的乔木,都使人感觉心情愉悦、舒适。

道路绿地:与深色系的路面铺装进行对比发现,冬季绿地色彩较为单一,景观、小品和道路也未选取暖色系或较丰富的色彩。春夏秋三季色彩较为和谐,但冬季较为单一。

体育绿地:选取了一些冠幅高大的树种,但多属深色调或灰度较高,地面也为灰色系。缺少明度较高的色彩,也就缺乏活力感,不与体育精神相符,也不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公共绿地:色彩丰富,季相丰富,植物种类也较为丰富。但因配置方式,缺少较好的景观可赏,也因季相树种分布零散而缺少季相变化。

3、调研景观现状总结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教学用地扩张的使用需求,在总用地无法扩张的前提下,各类建筑从其他原有建筑的夹缝中生长出来。面对建筑风格的不统一,加之公共设施、地面路况和绿化植被纵横交错、多样复杂,仅仅通过点、线、面的外形或样式的归纳根本无法视线校园视效的统一。但通过调节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因素却能够直接有效的平衡校园建筑、地面、植被等各环节之间的外在形态差异,从而在整体上建立协调、统一的色彩秩序和实现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4、|林校园绿地景观改造建议

教学区:铺装主要采用灰黑色等无彩色,搭配以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引入更多的季相树种和花卉,保证其三季有景,又不至喧宾夺主,仅起点缀作用。如二教门前的空旷区域,采取改变中心广场构图,将绿地面积扩大,人行路路宽增大。

体育绿地:场地充满活力,色彩应较明艳,用以衬托热烈氛围。且由于地面主要为无彩色,应配置以各类具有较高明度色彩的植物,增强活力感。栽植的植物主要以高度不太高的灌木和草本搭配为主,虚隔空间,既保证视野的通透性,又将活动绿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划分,还能解决场地积水的问题。

道路绿地:为了与深色系的道路铺装进行对比,应选取更多色调较为明亮的乔木,或者引入一些季相树种,但车行道旁行道树颜色不宜过于明艳。此外,可引入一些观干或冬季具有其他色彩的树种(如红瑞木),用以解决积雪终日不化导致的单调感。如理学楼门前的道路绿地,由于观赏面包含了校外人行道,应注意两个方向上的植物景观层次。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草本植物,丰富冬季外季节景观;或引入几株高大彩叶乔木,还能增强围合感与私密感。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与家属生活区绿地区别较大,因此将二者区分开提供改造方案。

(1)学生生活区:植物主要为松柏科的深色系植物,应在保留大部分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替换上一部分较大冠幅的变色叶乔木,配以一定灌木和草本,提供三季丰富的色彩,同时将空间进一步围合,保证生活区所需的私密性。如11号楼前的小型绿地,仅有草坪和列植树木搭配。在树下栽植一些色彩较为丰富的阴生灌木和草本,或者去除一部分高大乔木,替代以秋色叶树种。

(2)家属生活区:植物搭配较为合理。但在家属区中心绿地,植物配置却显得有些单一,也就导致了其色彩变化既不明显也不丰富。可引入一些花卉或一些季相树种,改变其单调的色彩设计。

公共绿地:色彩与季相都十分丰富,但配置不合理,导致色彩分布过于零碎,缺少较好的观赏景观。应将同色系分布的过于零散的植物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拼凑,重新成组。将季相树种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各个季节的可观的植物形成组团而不至于给人过于零散。如专家公寓门前草坪,单调的色彩、冷静的绿色系,缺少对比色,也就缺少视觉中心。难以让路人产生进入其中的欲望。而加入一些色彩丰富而鲜艳的花卉提供视觉冲击则会改变这一状况。

结语

目前,色彩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所表现的各类问题也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缺失的弥补需要高校领导与各位设计者在高校文化认知上的统一,进而在景观色彩混乱、校园景观趋同的今天诠释出对高校文化的个人理解。

【参考文献】:

[1]荣玮. 色彩学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大连工业大学, 2010.

[2]孙琴. 校园建筑色彩设计中色彩地理学的应用和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 35(1):57-59.

[3]吴红岩, 李岩. 用色彩学的视野解析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的校园绿地景观设计[J]. 企业文化旬刊, 2015(6):21-21.

上一篇:神木县度黄土沟壑区杂果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 下一篇:提高园林管理与绿化管理工作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