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肿瘤热36例

时间:2022-09-02 05:56:36

中医药治疗肿瘤热36例

摘要:介绍肿瘤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治疗、并附典型病例验证。

关键词:肿瘤热;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肿瘤热亦称为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这种发热具有以下特点:一般无规律性,呈间歇或持续状态;热型以低热为主,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超过38℃ ,多为肿瘤进展期或晚期,抗肿瘤治疗有效[1]。肿瘤热可出现于疾病的整个过程,持续的发热使患者机体消耗增加,体质下降,影响生存质量,及进一步抗肿瘤治疗。因此,有效地控制体温,影响患者病情的控制及预后。关于肿瘤热发生的机理,一般认为:肿瘤中的致热源如肿瘤坏死组织;宿主对肿瘤的免疫产生了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产生的自介素-1;许多肿瘤细胞能合成致热原前列腺素[2]。本观察3年收治36例难治性肿瘤热病例,以中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肿瘤热诊断标准

①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②发热时间均持续15d以上;③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除外感染和其他发热性疾病;④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对发热无影响;⑤服用萘普生可完全消退,停药又恢复发热。

2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其常见临床表现,分为虚实两端[3],实证可见:① 肝胆气郁化火证临床证见低热,热势常随情绪变化有起伏,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胀,口干苦,妇女常伴月经不调,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解郁退热。选用加味逍遥散加减。②痰湿郁热证见低热,身热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闷身重纳少,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略数或滑。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选用三仁汤加减。③血瘀血热证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或自觉局部发热,烦躁,口干不欲饮,肢体痛有定处或有肿块,面色晦暗,舌紫暗脉涩。治以凉血散血,选用血府逐瘀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④热毒炽盛证见高热不退,伴有面赤汗出,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虚证可见:①阴虚发热证证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失眠多梦,颧红口干,大便干结,舌干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无力。治以滋阴清热,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②阳虚发热证证见发热欲近衣,形寒畏冷,倦怠嗜卧,腰膝酸软,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补肾阳,选用右归丸加减。③气虚发热证证见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劳累后加重,自汗、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甘温除热,补脾益气,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④血虚发热证见低热、小劳即热,头晕眼花、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加减。

3 病案举例

男,62岁,因"咳嗽咳痰伴胸痛2月"入院,胸部CT:左肺中心型肺癌并阻塞性改变,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行纤支境病理示:左肺上叶新生物状鳞癌,右下叶粘膜低分化鳞癌。查无禁忌行全身化疗6周期,TP方案2周期,吉西他滨单药1周期,GP方案3周期,化疗骨髓抑制Ⅳ度,消化道反应Ⅲ度,对症治疗后好转,化疗期间行胸部肿物适型调强放疗DT60cGy/30f,放疗反应轻,放化疗疗效评价无效,后患者行厄罗替尼治疗1周期,无效,口服替吉奥治疗2周期,无效,后未再行放化疗,患者间断发热、咳嗽轻,咳少量血丝痰,胸闷、憋气轻,发热无明显规律,体温37.5℃~39℃ 动侧汗出,头目眩晕,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消瘦、舌淡黯,质略嫩,苔白腻,脉沉缓无力。中医诊断为肺积病,证属气虚发热。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30 g,白术20 g,茯苓、黄芪各15g,当归10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10 g、龙骨15g、牡蛎30g、三七粉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1剂/d,早晚温服。服药7剂,患者发热减轻,体温 38℃以下,汗出明显减少,原方加白薇12g、木香10g、再服14剂,患者汗已止,精神转佳。体温降至37.5℃,尚感眩晕、便溏、口淡、腹胀。为脾阳亏虚,寒湿未化。上方减当归、白薇,加干姜12g,附子10g,继服10剂。复诊患者食欲大好,大便成形,眩晕消失,体温37℃,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观察10d,体温保持37.3℃以下。

4 讨论

传统的解决肿瘤热的方法为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及物理降温,前者停药后反复,且易影响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少数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不利于进一步抗肿瘤治疗;糖皮质激素为免疫抑制剂,不适当地应用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双重感染,临床上应用时应慎重考虑。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是一个因虚得病,因虚而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基本病理因素有气虚、痰结、阴虚、血瘀、气滞、热毒、阳虚、血虚八种,肿瘤热属内伤发热范畴,是由于阴阳气血虚或气血痰湿郁滞,癌毒内蕴,蕴而化热所致。肿瘤热早期以邪实为主,治当以解郁退热、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等法,后期可致气血阴阳俱虚,治以调补阴阳气血。

本案例患者久病放化疗后,耗伤脾胃之气,脾虚中气不升,则阳陷阴中而成李东垣所言之"阴火",治之体现了《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劳者温之"的治则,以甘温之法,补升中气,以除大热,而不可简单地有热攻热。其中黄芪配党参、白术、甘草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并佐当归补血以生气。柴胡升举下陷清阳,升麻与之相配,一则助柴胡生养之力,二则兼有清热解毒之功,已退阴火。加入龙牡等图其强卫收散,敛汗固表。二诊投白薇,清退虚热,巩固既效,复加木香行气以助健脾。三诊主攻脾阳未复之症,故减当归、白薇,而入干姜、附子等温振脾阳。我们必须认识到,肿瘤热患者,临床症状往往十分复杂。不会仅表现单一某一个证型,可能是多个证型的叠加,必须辨明标本虚实,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包兴才,张惠然.肿瘤急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

[2]张业芝.痰热清治验[J].河南中医,2003,23(7):82.

[3]陆宁,郭勇,阮善明.癌性发热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1):66-67.编辑/苏小梅

上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下一篇:红霉素胸膜固定术对难治性气胸的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