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音译法看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统一性

时间:2022-09-02 05:36:33

由音译法看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14-01

1 引言

著名美籍意大利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归化翻译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源语文本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目的语文化”。异化翻译是“接受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译者在选择归化翻译或者异化翻译时有很大的自由,目的语读者似乎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然而从长远来看,源语文本在目的语环境的接受却呈现了一个从异化到归化的转换过程,两者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音译法的翻译实践中,这个特点尤其明显。

2 音译法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不同语言分属于不同语系,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各有其独有的概念和思想,这个特点往往造成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问题。源语和目的语使用者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都会造成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问题。音译法是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问题的主要手段。

音译法是指用译语的文字保留源语文字读音的方法。音译法是一种偏向于源语文化的翻译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音译法本质上一种异化翻译的手段,音译词大量存在于翻译文本中,许多词已经成为目的语的一部分。以英译汉为例,英译汉文本中常见的英译词有以下几种:

地名:不列颠(Britain),英格兰(England),伦敦(London),美利坚(America),纽约(New York),华盛顿(Washington),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洛杉矶(Los Angeles)等。

人名: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巴拉克・奥巴马(Barrack Obama)等。

食物:啤酒(beer)、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三明治(sandwich)、汉堡包(hamburger)、沙拉(salad)、布丁(pudding)?等。

生活用品:沙发(sofa)、康乃馨(carnation)、卡片(card)、霓虹(neon)、香波(shampoo)、菲林(film)、开司米(cashmere)、尼龙(nylon)、梵婀玲(violin)、水门汀(cement)、德律风(telephone),卡麦拉(camera),盘尼西林(penicillin)、阿司匹林 (aspirin)、 维他命(vitamin)等。

科学技术:坦克(tank)、吉普车(jeep)、引擎(engine)、雷达(radar)、克隆(clone)、因特网(Internet)、逻辑(logic)、马赛克(mosaic)、赫兹(hertz)、焦耳(joule)等。

音乐与艺术:爵士乐(jazz)、模特儿(model)、沙龙(salon)、芭蕾(ballet)、迪斯科(disco)、探戈(tango)、伦巴(rumba)卡通(cartoon)、蒙太奇(montage)等。

音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陌生化,为了明确告诉读者音译词的存在,译者会有意避免使用常用词以免产生歧义。汉译英的音译词由于使用的拼音和英语的拼写大相径庭,译语读者一眼就能辨出与英语的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陌生感,使译语读者与其文化隔绝,如果读者想要了解这个词的含义,他必须按照译者提供的线索去寻找。在这个寻找过程中,译者往往就把源语文化灌输给了读者,完成了信息的重新输入。

3 音译词的归化倾向

但是音译词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英汉人名,英语人名以指称意义为主,有无数的Bill和Mary,用音译也能体现其指称或纪念意义。汉语人名则不同,基本上所有的字都可以用来命名,音译不足以表达这么多复杂含义。在体现民族思维、民族文化这一点上,音译远逊于意译。

另外,大量音译词的存在,增加了理解译文的难度;同时伴随音译词而来的解释或注释时时插入文中,又影响了译文的流畅性,不免让普通读者失去耐心。很明显,过多的或是不恰当的音译词会让译文过于陌生。译文“可读性”是获得大量读者的前提,而音译词在很多时候恰恰会破坏译文的可读性。

译者通过音译词在译入语创造出了一个外壳,也就是一个在译入语里面仍然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因而音译词并不能够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译者通常采用在音译词后直接加解释性文字、文中加注或是利用上下文提示的方式,以输入源语文化信息。一旦源语文化信息在译入语被接受,音译词要么被译入语吸收,成为译入语的词汇,要么被抛弃,音译词被更容易接受的译入语的词汇接受。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外国的生活用品和科技产品大量出现译入语文化中,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生活用品和科技产品音译词的变化最大,归化特征最为明显,例如:席梦思,现在叫“床垫”。香波,现在叫“洗发水”。菲林,现在叫“胶卷”。梵婀玲,现在叫“小提琴”,水门汀现在叫“水泥”。赛因斯,现在译为“科学”。德律风,现在叫“电话”。卡麦拉,现在叫“照相机”,盘尼西林,现在叫“青霉素”、维他命,现在叫“维生素”。引擎,现在叫“发动机”。等等。

4 结论

音译词的归化特征是对目的语吸入接纳源语文化信息过程一个反映,这表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鲜活的语言,一方面有着包容性,一方面有着按照自己的语法规范,结合生活实际,发展自身的旺盛生命力。译者对于音译词的取舍,则反映了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李刚.浅谈英汉翻译中的音译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6).

[2]刘嫦.也谈归化和异化[J].外语学刊,2004,(2).

[3]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J].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4]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

上一篇: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1...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分娩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