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学校“立体”公民教育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9-02 04:47:50

构建职业学校“立体”公民教育体系的思考

摘 要:公民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要培养独立、自主、责任的现代合格公民,如果公民教育缺乏学生的参与,公民教育内容缺乏整体思考,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品质,而且会影响健康的公民素养的养成。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来思考:建构一套有效的公民教育策略,以增强职校生的公民责任。谈谈构建职业学校“立体”公民教育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公民教育;“立体”;体系

一、“立体”公民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1.班级管理中的公民教育

著名的班主任专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要带好一个班集体,就是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事情做,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学会承担相应的义务和享受相应的权利。”他的这种带班理念体现了公民教育的思想,值得广大班主任老师去学习借鉴。

在职业学校中,如果一个班级实行的是班主任权威式的管理,这样的班级就缺乏公共生活领域,少了培育公民素养的环境。如果班主任能自觉肩负起公民教育的使命,把公民教育的理念纳入到班级管理的视阈中,为学生参与班级公共事务创造条件,公民教育就能顺利地实施。可喜的是,在我校有部分班级已经开始了班级“社会化”管理,在班级设立“立法”“纪检”“金融”“”“审判”“公关组织”“宣传”等机构,这些机构负责班级管理,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同学间的矛盾纠纷、班级宣传、人事任免、选举罢免等事项的处理。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模拟社会,让学生增强体验“实战”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是公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课堂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虽然不同学科公民教育的内容存在差异,但是各个学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课堂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甚至听到学生的反对和批评声音,作为老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倾听,跟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体现公民教育理念的课堂活动会影响和改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态度与能力,并对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技能产生重要影响。

3.校园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教育

职业学校的校园公共生活应该打造成具有公民社会特质的校园环境来适应公民教育。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中的每一个群体都应该作为公民存在,包括:领导、老师、学生。他们在校内生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遵守规章制度,注重权利的平等,义务的分担,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公共生活。在校内外生活中相互包容,形成公平、自由、自主、开放的公民教育氛围。学校公共生活公民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方面,学校在涉及学生权益的公共管理事务的时候,应该由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体协商和讨论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民主的公民品质,更快地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让学生养成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能负责任的公民品质。第二方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社团的组建,在社团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组织和做事等工作能力。校园的社团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社团的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这样的公共组织的特征是:民主决策,共同管理。学校鼓励学生成立、运营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公民能力,完善了学生的公民品质。我校开展的“一加爱心志愿者社团”“管理优才社团”等等,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4.社区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教育

社区生活中的种种事件也影响着学生,平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生活、社区服务中去。社区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教育能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也为提升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这种民主实践中,学生能获得很多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例如,通过调查或手机有关资料,学生可以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像交通、文化设施、环境治理等,共同形成一项改进本地区管理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地知道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在遇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强化自身的公民身份。

5.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教育

学生作为公民的一份子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仅是学校和社区中的成员,而且是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成员。作为公民,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社区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学生通过参与了解这些社会公共生活,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公民品质,培养自身的公民精神,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二、“立体”的公民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公民教育以责任、权威、公正、隐私为基本内容,其中,责任教育是核心的内容。公民养成教育的内容也可以分解为道德、知识、技能、意识四个方面。

1.公民知识方面

学习公民的含义,知道自己是公民的一分子。了解作为公民在家庭、校园、社区、国家和国际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公民的基本社会与政治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公民的社会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具体内容。明白国家机构的组成、功能与运作方式,民主选举的程序和作用。学习国际组织及一些重要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的作用及其运作形式。了解新闻媒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全球化带来的系列机遇与挑战。

2.公民意识方面

让学生知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懂得要积极行使公民的法定权利,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意识到要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城市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体会到尊重不同观点,求同存异的意义。懂得合作、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冲突,共赢才能共存。了解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认同、欣赏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3.公民技能方面

能在公众场合表达观点,并能为自己的主张进行辩护。能使用各种信息途径调查讨论热点问题和事件。能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并对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会参与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件的决策。能监督、影响家庭决策、学校管理、社区活动的运行。能调查研究解决学校和社区已存在的涉及公共政策问题,为学校管理、社区发展与城市建设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其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4.公民道德方面

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具有责任感、爱自己的祖国、公平正义、关怀他人。

参考文献:

杨旭辉.高职教育类型定位的政策意蕴[J].职业技术教育, 2013(01).

作者简介:许杭建,男,1979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德育课课程与教学。

上一篇:《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将生物学素养的提高贯穿教学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