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下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时间:2022-09-02 01:11:31

“导学案”下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摘 要:“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案,是供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时所使用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它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导学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55-01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本人谈谈“导学案”下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一、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教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原理的内容,放任学生自由看书预习的话,学生是不会对其深入思考、理解的,预习效果一般性。而采用“导学案”就不同了,它明确告诉了学生本课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重点和难点,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提出有一定深度和方向性的一系列题目,能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自主预习,减少自主学习的盲目性,使自主学习更有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前一至两天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与“导学案”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主要预习的栏目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框架、案例引导、探究问题、预习试答等。预习中,要求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应努力解答好,不能解答的也要写一些思考过程性的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和想法,以备课堂上展示、交流和讨论。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自学潜力,提高自主预习有效性,还必须加强督促。要对学生是否自学和自学的效果作适当的检查,当然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把预习“导学案”在课前交上来由老师批阅。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督促学生自主预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批阅,老师能较全面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使用“导学案”在教学中合理分组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导学案”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理解能力的差异,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引导与评价。在课堂合作学习中,主要采用操作性强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织模式。所谓组内同质,通常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如A优等生2人,B中等生2人,C差生1人),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每一位学生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如主持员、记录员、资料提供员、联络员、报告员等,且这些角色在组内可以轮流担任。让学生时时觉得有活干,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分享成功的乐趣;组间同质即各合作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组内异质是为了互动和学业表现,提高低能学生的表现,使优等生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分组确定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导学案”设计。在“导学案”设计时,要本着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原则,首先提出一个中心的问题,引出课程内容,而后根据不同学生预设的不同学习要求,在组内形成互补的局面。同时,各组之间又能相互交流,再设置好教师总结时需要讲的大概内容(此部分还是要侧重于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设置好各组学生该完成的作业以及综合评价的方式。

三、使用“导学案”,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体现“导学案”的内在价值。若要真正实现“导学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能够自然流露出学生的天性,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例如:在《石缝间的生命》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层次含义,教师在“学案”设计时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课文中关于描述“石缝间的生命”的句子,分析作者写作的意图(重点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语言的深刻内涵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讨论,掌握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初步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石缝间的生命”顽强毅力;课后,让学生仿写自己认为最具哲理的句子,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挥,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掌握作品的精神实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使用“导学案”创设情景

新授课的导入,教师应创设一个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特定情景,让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学习氛围,使新知识与学生的兴趣产生联系,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和趣味,又能激发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获取的知识不容易忘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性学习强调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发挥,正是为了满足学生内心的这种强烈需求。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导学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性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低效低能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模式。当然,任何教学模式总是有利有弊,这个平台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使之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艳丽.关于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几点思考[J].学术研究,2011,(10).

[2] 周洪星.学案导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上一篇:探索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举措 下一篇: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