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堤的地质勘查与防渗措施的相关分析

时间:2022-09-02 01:09:57

防洪堤的地质勘查与防渗措施的相关分析

【摘 要】在对我省沿河县城区防洪堤进行勘查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和建筑物密集以及人群活动的频繁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完成工作,笔者采取了见缝插针式布置钻孔等方法。此外,在勘查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防渗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防洪堤;地质勘查;防渗措施;分析

1 基本的地形和地质状况

某省沿河县城区防洪河段的基本状况如下:河床比较宽缓,河流的两岸都是河流堆积岸。此外,还有一段一级阶地及漫滩地形发育。河漫滩高程是288~291m,比河水面高出0.5~3m。而一级阶地高程是304~314m,比河水面高出15~20m左右。此外,河段比较宽,流速也比较的缓慢,沿岸的地貌形态多种多样,有:沟渠、心滩、河漫滩、阶地、丘陵岗地等。拟整治工程堤防的下游和北部属于丘陵岗地,坡度基本在25度左右,此外高程的范围是35―74米。对于河流的1级阶地来说,其组成部分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下部冲积层。该冲击层和剥蚀积岗地呈缓坡连接,这就是工程区的基本的地貌形态。该阶地的地形并不是那么的陡,而是比较平坦,阶面的宽度基本上超过了1000米,22―26米是高程的范围。第四系全新统上部冲积层组成了河漫滩。在勘查的期间,河流的水位基本上在17米左右。在该区域内,有几条小河流的水汇聚。此外,还有渊塘几处,这些鱼塘的大小不一,基本上是人工开挖的。深度在1.5~4米之间。

地层岩性。该工程的大堤堤基的状况是:第 4系全新统冲积层,下伏基岩是下第 4 系。此外,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在河流的北岸分布,也就是工程堤线的西部一带,主要有:细砂岩、灰岩、页岩以及硅岩等。

对于下第三系(E)岩性基本上是:黏土岩、褐红色砂砾岩、粉细砂岩以及泥质粉砂岩等,该岩层基本上出露,主要在工程的东部一带。

而第四系(Q4)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粉质壤土、紫红色黏土主要构成了残积层,而沙质土则比较少。新统下部冲积层中有:粉细砂、中粗砂、砂砾石、灰黄色壤土、黏土等。人工填土主要是:粉质黏土、砂质土壤以及粉质土壤等。

2 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和防渗

2.1 工程地质勘查方法的选择以及运用

整个防洪堤勘测区的人口比较密集,因此给勘探线路的布置以及测量造成了阻挠,实施的难度也增加了许多。因此,我们布设了2条主勘探线,这两条线在工程区纵向的分布。而横向的工程区,我们设置了4条主勘探剖面。此外,还有辅助勘探线9条。在此工程中,我们使用到的勘探方法有:钻探、物探以及地址测绘等。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对工程区的基本地质结构进行查明。

2.2 堤基地质结构

该工程堤基多主要是由第四系全新统下部冲积层构成,我们在对堤基地质结构进行分类时,使用的参考和依据是地层岩性的差异。分类的结果见表1。

2.3 堤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我们从有关的规程规范出发,对于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压缩性指标取建议值时采用了平均值。抗剪强度参数的内摩擦角的取值为峰值平均值的0.85~0.90。此外,工作人员从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建议值,我们可以在表2中看到。

2.4 堤基防渗建议

笔者对堤基结构型式以及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决定采取以下堤基防渗方案:(1)Ⅰ、Ⅱ1型结构堤基,使用水平铺盖防渗处理的办法。为了达到堤基防渗效果,增加了一些防渗路径。(2)Ⅱ2型结构堤基,不另做防渗处理,这是因为上部厚层的黏性土可以被看做天然防渗层。(3)对于Ⅳ型结构堤基,砂性土和淤泥质土等结构存在于下部局部,因此我们需要从上部结构特征来出发,因此可以使用垂直防渗或者是水平铺盖的方法。

3 防洪堤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3.1 对防洪堤稳定的基本要求

由于岩体比较完整,强度也比较大,此外局部裂隙较发育、延伸长。对于建基面的后壁,主要为29米的土质边坡。土质边坡的主要成分是砂质黏土,因此稳定性比较差,含水量大。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参考《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拉应力不能出现在岩基上的防洪墙基底。防洪堤基底应力控制标准是0

3.2 防洪堤稳定性评价

如果外江水位达到312m,这时无论是堤体抗滑,还是抗倾均均符合要求。如果外江水位处于最低水位,那么堤内外水头差要低于4m;如果外江水位降到河床常年水位是293.0时,存在多处断面在达不到稳定要求的状况,比如在抗滑以及抗倾。因此,外江低水位属于对该工程最不利的情况。

计算之后发现,对于堤内水位的控制,需要使用排水系统。这样,才能让其不大于304m高程,保防洪堤的安全和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4 结束语

笔者对防洪堤的地质勘查与防渗措施进行了分析,此外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最终让工程达到要求,洪堤的安全以及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钧.贵州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总结与思考[J].人江,2011 (04).

[2]庞崇安.张云莲.沈镇伟.生态护坡在防洪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1(16).

[3]岑兆伍.堤坝裂缝抢险技术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6).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