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素材格”写作训练之十三:小屋?书房?自行车

时间:2022-09-02 12:40:11

刘老师“素材格”写作训练之十三:小屋?书房?自行车

【素材展示】

一种感觉

刘德福

我不知想居于何处,那山中小屋,

即使废弃了,还有一种灵魂的吸引。

犹如生活,没必要在乎什么外形。

我站在书房里,翻书,写字,找答案,

我发现写书的人,当年也是那么自如。

如果想惬意的话,其实只要在书房里。

我常和骑的自行车,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我舍弃了你,钻进了汽车,

它说:“那你有了空调,就没了清风”。

事实上,我们都困惑,就像向炒锅里

放多少克盐,菜才算不咸。

我们无法给生活安上齿轮,精准到分秒

【素材格解析】

我要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为了使表达更形象生动,选用了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山屋”、“书房”和“自行车”这三个素材。运用“山屋”时,我抓住了“没必要在乎什么外形”和“有一种灵魂的吸引”两个特点;写“书房”时,我抓住了“自如”和“惬意”两个特点;而写“自行车”时,我用了一个俏皮的对话,“汽车”指的是追求物质享受,而“清风”指的是精神愉悦。最后一段点出了自己的困惑,表达了幸福无法量化,只是“一种感觉”这个中心。

【作家文章】

我的小小山屋

张 炜

我居住的这座都市,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丛丛高山,它们笼罩在雾气下的神秘诱惑我,甚至是召唤我。我每次走进大山深处时,心境都为之一变,有时甚至会为这样的情绪所惊喜,在心底自问一句:多么奇怪啊,仅仅是半天不到的时间就来到了这里,而此地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啊。寂静的山谷,树的谛听和注视,还有鸟儿问答。黄昏时刻,一种低沉的山之咏叹开始了,它感动我们,我们却找不出它的源头。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若有若无的声音。大山的早晨也有这种咏叹,但那又是另一种色调和意味。

山中绝少人烟,只偶尔看到几处遗下的小小山屋。它们如今完全被丢弃了,主人是谁又为何离去,这已经是个谜了。不管怎么说,一个个挺好的小屋就这样被遗留山上,它们空空的,静静的,黑黝黝的。

我和家人,又约上三俩好友进山,挑选了一幢山屋认真打扫整理一番,又搬进一些吃物和用具。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如数移来,就是享受另一种幸福。果然,这儿的山屋让我有了清新的思绪,活泼的想念,愉快的心情,更有了安定的志趣。奇怪的是深夜寂山并不使我害怕,听了猫头鹰的长号也安之若素。百鸟作歌,林兽和鸣,溪水在山侧回响。这样的时刻多么适合回忆,回忆青春年少时光,回忆无拘无束的日子。我正在开始的工作效率极高,仿佛不知疲倦,常常日夜劳作而不觉困顿,不愿停下。

偶尔有好友来访,他们总不忘捎来一些吃和用的东西。这样的白天或夜晚啊,是多么愉快的时刻,好像整个的友谊都变得簇新了。大家一块儿从拥挤中、从无边的繁琐中挣扎出来,这时大大地舒出一口气。山下,凡是不好的消息都不愿提起,暂且让我们与他方隔绝。这里有树林山泉和鸟兽,有久违的一切,于是什么都不缺了。朋友当中的大多数没有长时间离城的条件,他们只好匆匆地来,恋恋不舍地去。我从他们的身影联想起自己,想这几十年的光阴,想那些消磨和耗损,想每一个人究竟会被什么拖累、拖累一生?这样直想到许久,想到头疼。

我在山屋中愉快而真实地生活,高效率地劳动,日常生活用品却消耗甚少。我这会儿真地感受了美国梭罗的自得,也真地认为一个人并不需要那么多。同时我也进一步明白了,简朴的生活并不等于简陋的生活,更不等于难以为计的尴尬,不是无米之炊。简朴生活是一种自由,一种浪漫,一种心安理得和一种和谐自如。

两年的时间里,我前后换了两个山屋,但几乎没有在城里长时间生活过。一切正常,收获甚丰。没有那么多电话电传和呼叫的催逼,没有因为争夺生存空间而招致的可怕倾轧,没有呛鼻的煤烟和汽车尾气,没有一天二十四小时的马达轰鸣。

这里没有了时髦信息网络消息快报慢报,没有了铺天盖地的报刊杂志,更没有花男绿女和荧屏把戏。我宁可做一个背时的无知之人,一个当代懵懂。可是我并没有因此而真正缺失什么,没有耽搁任何要紧的事情。相反,我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握了劳动时间,还赢得了双倍的安宁和健康。

【素材格解析】

“小小山屋”带给了“我”幸福的感受,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作者开头写大山深处的神秘河诱惑,为下文小小山屋的出场做铺垫;然后具体写小小山屋的位置特点,“我”和家里人到小屋居住,小屋精彩的自然生活,朋友的来访和羡慕;最后写小屋与世隔绝的生活以及对“我”的影响。文章紧紧围绕“山屋”这个素材展开,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生命追求。

【精彩文题】

2012年山东潍坊中考作文题:

请以“生活,因 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教师下水】

生活因诗意而精彩

刘德福

这是在买房的时候,我和妻子在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要让那些随我漂泊了好几个学校的书有一个安稳的家。

我喜欢将玻璃擦得亮亮的,这样可以随时观赏窗外河边的风景。我住在三楼,当时要安防盗窗,我极力反对,因为那如牢笼一样的栅栏和我诗意地生活的理念相左。但是,小偷又不能不防,我请教了做护栏的师傅,他们说,可以不全封,只封一少半,而护栏是向外伸展的,这样小偷就无法攀缘上来了。我又安装了封闭的报警系统,这样一来既照顾了我饱览窗外风景的嗜好,又将安全工作做到了位。

本来,以前我就不喜欢走动,现在,有了这样满意的书房,我更将我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书买的多了,花草栽得旺盛了,我的书房自然成了一道风景,我愿意将我的朋友带到书房里,他们都感叹:真是个好地方!

我越来越迷恋深深地陷在书房的幽深氛围中的感觉。最好是夜晚,外面的喧嚣已经沉寂,内心的波澜涌起。漂白的灯光,洁净的书页,墨黑的方块字,都从静止中活跃起来,我的眼光是一只具有魔力的手,抚摩之下,文字成为形象,或站立,或舞蹈,都和我心灵中的节奏应和。这时候,我的褐色的书桌仿佛是一片奔涌着热浪的大海,我的书籍就是中的一艘艘船,而手中的笔就是船桨。

书桌的小,是受了书房的限制,这样,我的领地就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领地上,书本比书桌小,笔尖又比书本小,而笔尖是我获得智慧的最佳武器。和局促相对的是驰骋,笔尖的驰骋又是无限的,足以涉猎古今,足以游走龙蛇。上溯可以抄写《诗经》,下启可以抒写心志。适合于心灵耕作,灵魂舞蹈。这个如点的笔尖,是我开垦智慧荒地的犁铧。

也许我们只看到了有形的书籍,文学、地理、历史、期刊杂志之类。而那些白纸,却是另一块土地,也会生长出树木、庄稼。这些植物也有根叶,也有荣枯,也有春华秋实,那是人类文明文化的鲜花和硕果,我们叫它名人和学者,他们都是从书房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植物。和那些名人学者相比,我只是一株卑微的小草,但我也有我的盎然绿意,我也有我的诗意生活。

虽无大名无大钱,每晚却有文字寄情养眼。

无须四处乱转,书房内就有最好的食粮——文学的诗意。

我的生活因诗意而精彩。

【素材格解析】

看到“生活,因 而精彩”这个题目,在张炜的“我的小小山屋”的启发下,我想到了自己的书房,那是一个让我沉醉的地方,可以说我精彩的人生和生活都和我的书房有关,于是,有了这篇下水作文。

我先写买房子,然后写了一个“装防盗窗”的细节,这个细节其实是用来反映我的诗意追求,防盗窗让人像囚犯一样生活在笼子里;然后我写书房里的生活,写书房生活主要围绕读书写作带来的诗意和精彩,最后再扣题。

“书房”这一素材的运用,让我有了这篇妙文!

【学生习作】

生活因自行车而精彩

张辰源

我有一辆自行车。

它并不出众,只是单一的黑色。但它却让我体会到速度的快乐。

我喜欢在夜晚骑车,因为相比白天,夜晚的风更加凉爽。夜晚空旷的大道上,我可以在路灯下尽情奔驰,晚风从我身边滑过,让衣襟飒飒作响。这清爽的风不仅带走了我一身的沉重,还熄灭了我内心的焦躁,那一刻,我是放松的。

以前,我并不愿意出门,因为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走路,几千米路程在我的眼里可以称得上是长途漫漫。又或是要站在公共汽车站边吹半个小时的冷风,无论是哪种方式出行,都称不上愉快。现在,有了自行车,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到我想去的地方,也许是心高气傲,有时候我甚至认为,拥有这辆自行车,我能够穿越脚下的地球。

我越来越迷恋快速骑自行车的感受了。清风不断地涌进袖口,衣服像涨满的帆,使我产生漂浮的感觉。耳边呼呼的风声不断告诉我有多快。到那时,我的脑中只会想着“快,快,再快点”。高耸的丘陵,蜿蜒的河水,翠嫩的树木,各种奇花异草,甚至广袤的天空,都无法挽留我的目光,我的内心一直盯着远方。

车的速度终究还是受到了限制,确实,比起汽车、火车、飞机这类交通工具,自行车就像蜗牛。可是,坐在那些封闭的空间里,什么感觉都没有,就能到达千里之外,有时这会让我失去真实感。还是自行车好,它能让我贴近自然,头顶着蓝天,脚下是坚实的大地,能够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又能回应清风的问候。骑在车上,有清风伴随着我,我不再是孤身一人。

虽然简单,却能让我体会生命中的自然。

无须茫然,骑上它你会知道要奔向哪里。

我的生活因自行车而精彩!

【素材格解析】

“自行车”是这位学生形影不离的交通工具,他根据范文的素材运用方法把“自行车”写得富有诗意,尤其是写“我”骑车飞驰的细节,很生动,流淌着生活的精彩。文章结尾部分写出骑自行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深化了主题。

上一篇:尽水兴波,跌宕起伏 下一篇:争,不争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