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档案大国、档案强国

时间:2022-09-02 12:32:10

建设档案大国、档案强国

新中国档案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之初到1966年,初创并迅速发展,成为档案大国。1966年到1976年,“”,档案工作遭受严重破坏;1977年到1995年,恢复、完善,形成国家档案事业体系。成为强国,1996年到现在,巩固、提高,持续发展。

回顾一下这个过程,我们深深感到中央文件的巨大力量和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造血”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党中央、人民政府把档案事业作为政权建设的一个部分,公告、命令,保护档案,接收旧政权档案,收集革命历史档案。使档案免遭破坏损毁;接着成立国家档案机构,召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适时下发文件,使全国的档案工作迅速有序地开展起来。

从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下达,到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颁布,40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档案事业下发了50多个文件,对于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体系的建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决定》与档案大国

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发出,这是我国政府建设国家档案事业第一个法规性文件,提出了我国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全国档案工作,都应该由国家档案管理机关统一地、分层负责地进行指导和监督”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加强档案工作的7条规定:(1)“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统一管理”;(2)“全面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以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3)“迅速整理开国以来的积存档案”;(4)“必须积极收集和清理分散在各地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5)“国家档案局在加强全面规划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对全国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的积极作用”;(6)“加强各级档案工作机构”,(7)“加紧培养干部、提高档案工作的业务水平和科学水平”。这是国家档案事业建设的纲领也是对全国档案工作的部署。

这以后,全国掀起了档案工作高潮。各级档案工作机构局、处、馆、室普遍建立,全国档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科技档案工作、城建档案工作,农村档案工作、连队档案工作、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逐步建立。全国档案工作拓展到了几乎所有形成档案的机关和单位。全国建档单位数和档案工作人员数都是世界上少有的,成为档案大国。

中央批示与档案强国

正当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开始了,档案机构被撤销。人员下放,档案被“清、精、轻”损毁。粉碎“”以后,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改革开放,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80年2月14日中央发出了另一个法规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批示指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专门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希望各级党委和各级机关的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帮助档案部门解决工作中亟须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目前尤其要抓紧解决档案机构的恢复,人员编制、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配备和训练,档案馆经费和档案库房建设等问题……”

文件下发后,中央有关部委局和地方各党委、政府认真贯彻。

1980年4月国家档案局科研所恢复。9月22日国务院《批转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11月4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各级档案馆事业费的联合通知》。12月27日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家档案局联合《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年底,国家档案局教育处设立。

1981年1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1983年5月4日,劳动人事部、国家档案局印发了《档案专业干部业务职称实施办法》。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1月,中国档案学会成立。

1982年1月,中国档案出版社成立。3月10日国家档案局、国家建委、国家农委下发《关于建立乡镇建设档案的通知》。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档案局《关于开放历史档案问题的报告》。

198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档案工作条例》。

1984年7月21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免征档案馆库房和工作用房自筹资金建筑税的通知》。

198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调整我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请示》。2月11日,劳动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地方各级档案馆人员编制标准(试行)》。同年,国家档案局科技处设立。

1987年9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1988年4月4日,国家档案局教育中心成立。11月,国家档案局宣传处设立。

1990年。全国已有约30所高等学校开设档案专业。

1994年国家档案局外事处升格为外事办公室。

1995年3月9日《中国档案报》正式创刊。

至此,以组织形式和职能任务为标志的国家档案事业体系最终形成。

这个体系由八个方面组成,即档案行政管理(局、处、科等)、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档案室)、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教育、档案科研、档案宣传与出版、档案学术理论研究(学会)、档案外事。

这个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形成了自我造血机制和中国特色。

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档案强国的诞生。世界上尚未发现哪一个国家有如此完整系统的国家档案事业体系。

国家档案事业体系与可持续发展

国家档案事业体系建成后,国家档案局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下属机构,主管全国档案事业,统领,协调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各个方面,认真履行职责,互相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活力。国家档案事业持续发展。

1、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主办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

1996年9月,由我国主办、在北京召开的这次会议,是国际档案理事会(ICA)成立以来近半个世纪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大会。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662名代表参加。大会虽然只有7天,但会前、会中、会后有一系列相关活动,大会套小会共100多次,还举办了12个展览,设计会徽、纪念章、纪念邮票,摄制电视片,用中英法三种文字编辑出版《中国档案事业体系丛书》,开展全

国档案系统外语人员普查,选调外语工作人员,用英文编印《大会日志》、中国档案报等。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一致的好评。ICA主席瓦洛说:“从各方面讲,这届大会都是最为成功和极其有效的。”ICA秘书长凯斯凯姆蒂说:“我参加了10届国际档案大会,这一届是最成功的。”

这次会议,不仅是对我们实力的展阅。还是(1)对全国的大动员,是一次档案知识和社会档案意识的普及;(2)以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地向国际档案界介绍了中国档案事业,让他们有了全面正确地认识;(3)我国国家档案局局长出任ICA主席,ICA下属机构也有我国更多的人员参与工作,开启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确立了我国在国际档案界的重要地位。

2、档案管理现代化有7历史性突破

1996年9月国际档案大会上,我们才开始使用计算机。全国档案部门大多还是计算机盲区。1998年1月,当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1999年11月,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时,我们还以为档案数字化是遥远的事情,没想到就在最近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家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也广泛使用。不仅中央档案馆新成立“信息中心”。各省、区、市档案馆也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在网上提供档案利用。大多数中央、省、区、市机关档案室,在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时,也从单机管理发展到网络管理,从案卷文件目录管理到全文信息管理,从单一的档案管理发展到文档一体化管理,还正在研究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问题。

3、档案馆数量增加、结构改善、利用方式创新

我们将2007年与体系形成前的1993年作个比较,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

档案馆总数3987个,比1993年的3574个增加413个,平均每年增加近30个,增加最多的是文化事业单位,由20个增加到126个,科技事业单位由31个增加到94个,一些乡,镇、村,甚至个人也建起了档案馆。这说明档案馆的结构在改变。

馆藏档案2.5285亿卷,比1993年的1.0457亿卷,增加1.4828亿卷,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档案开放5596万卷,比1993年的1370万卷增加4326万卷,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

档案馆合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1993年新建成的档案馆仅29座,而2007年接近翻番到了45座。新的《档案馆建设标准》实施后,馆舍面积和质量还会提高。

档案利用范围和方式有创新。(1)公开政府信息。200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颁布,国家档案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法定场所。在这以前,政府公开的现行文件已在档案馆对外开放。2008年5月1日前后,各级国家档案馆大都建立有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2)摄制文献电视片。中央档案馆近几年摄制了《百幅手迹怀伟人――110个故事》等11部文献片。一些地方档案馆也摄制了一些。(3)一些部门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对外开放。外交部档案馆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开放一批外交档案,已开放了三批8万余件,已有3400多人借阅参观,其中外国人700多人次。(4)档案馆普遍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成了档案馆的常客。

4、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在稳定发展

乡镇农业档案工作。1997年国家档案局同有关部召开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会上形成的三个文件《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和《县、乡、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工作网络试行办法》下发执行。近几年一些地方已将三级农科网变成了电子“互联网”。农村档案工作得到加强,农民能够方便地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资料。

企业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1996年制定了《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2002年下发了《企业档案工作规定》,整体规范国有、民营、外资以及股份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档案工作。现在,我国企业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007万个,企业档案数以亿计。

档案教育。1997年国家教委成立了高等学校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截至2008年,全国除台湾外,31个省、市、自治区都设有档案培训部门。一些地市也有干部培训工作。

档案科研、档案学术理论研究等工作都有新成果。

然而,国家档案事业需要发展,体系需要完善,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比如,电子文件、档案如何保障其原始性问题;立卷、文书处理部门立卷这样一些体现档案固有特性,符合规律的制度、做法,在新时期如何有效实行,档案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更多地为国家各项事业,为专家、学者,为人民大众所利用。这不但关系到档案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档案事业的作为。发展档案事业,建设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最高宗旨和根本目的就在于这种作为。

上一篇:发展 提高 创新 下一篇:中央档案馆为何选址北京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