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若干问题浅思

时间:2022-09-01 10:30:35

高校思政课若干问题浅思

摘要:自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高校思政课教育产生了一些新的现象与新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对该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简要谈论了其改革需要遵循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问题;深层原因;改革方向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直都在培养学生优良人格与科学的“三观”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最近几年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施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阻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有关人士加以重视。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课程大都是纯理论性质的,且多是深奥的哲学原理或枯燥的法律政策条文,缺少生动有趣的内容。其考试形式也一般都是题库出题,学生考前通过短时间内的死记硬背来完成考试。这样枯燥的教材内容与传统的考试形式自然使得学生难以对思政课产生兴趣。

(二)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研究;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的单向教育,轻双向交流等问题”。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依照旧有的课件讲课,并没有添入较为新鲜的东西来扩展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也比较单调,往往是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式,缺少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枯燥的教材加上枯燥的讲解自然更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此外,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的班级数较多,课时量大,因而很难空出时间去完善课程的内容,也少有时间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学生消极应对,敷衍了事

思政课对于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高校学生的重视,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过空过虚,是所谓的“洗脑”课程,没有什么学习的价值,因而大都将思政课当作“休息课”,在思政课上写作业、看小说、玩手机、打游戏、睡觉……,甚至多次请假、翘课。再加上教师的枯燥讲述,学生更加提不起精神来。虽然很多高校采取点名的方式保持课程的出勤率,但这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学生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在别处,这使得思政课程的设置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形式主义”的象征。

二、高校思政课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探究

除了上述的表面现象,高校思政课存在的种种问题更有其深层原因。毕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与当下的整体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一)滞后的内容赶不上新鲜的时事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应与时俱进,要紧随短时间内不断发生的时事政治,要能够反映社会中的热点话题,而这恰恰是已经编定好的教材所不能够提供的。其明显滞后的内容永远赶不上新鲜的时事。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材的限制,结合国内外时事政治和热点话题不断更新自己的授课内容以及相应的课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弥补教材的固有缺陷,打破课堂的枯燥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这些。一方面,在课程中加入新鲜的时事要求教师频繁更新自己的教案与课件,这就大大加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时事政治往往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也就会多多少少干扰了教师的私人生活,因而不是对时事特别感兴趣的教师很少有意愿去做这些事。

(二)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的功利性学习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往往陷入了功利性。很多高校教师往往只是负责自己上的那节课,并不在意学生听还是没听,下课也总是立刻离开,并不与学生做过多的交流。学生的学习也往往带有就业的目的性,思政课作为非专业课的通识课程自然而然不受到重视。在就业面前,可以说思政课是毫无用处的。再加上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毕业生的生存压力很大,使得高校学生不得不时刻为以后的就业考虑,因而其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学生宁可在思政课上做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也不愿认真听课。

(三)开放市场、网络等外部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冲击

毋庸置疑,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世界。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传媒技术的多方面应用使得世界变成了交流畅通的“地球村”。因而外来的思想文化及其所承载的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对高校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这是不能够被这些西方传来的“舶来品”所替代的。这些外来的思想文化必然对高校思政课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此期间社会上难免会产生一些诸如政府官员腐败的问题,这就使得教材上的正面良好形象与现实中的问题产生了反差,使得高校学生不能认可思政课的内容。

三、浅谈高校思政课改革方向

从上述的现象与深层原因中不难总结出当下高校思政课大致的的改革方向。首先从教材方面来看,思政课教材应根据与教育部联合颁发的《意见》与《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编写,并且还应编写与之配套的网络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其能够不断跟进社会现实情况。其次课堂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应改善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增设一些社会实践课程,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再者,学校应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建立一套新型的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如调研报告、课堂练习、课外论文……最后,各高校应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度,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临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施的种种困境,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者们应采取积极的“脱困”措施,勇于创新,从而切实地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将思政课的教育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传习.“两课”教学模式亟待突破[N].光明日报,2004(04)

[2]林彤.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众科技,2005(9):153-154.

[3]郭献进,麻朝晖.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6(01):72-75

[4]罗云.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2(10):13-16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刍议 下一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给那些勇于拼搏的人提个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