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开始“高调”起来

时间:2022-09-01 10:21:45

老建筑开始“高调”起来

成都有着悠久的建都历史,城市几何中心在历史上从未有较大改动,因此建筑遗存数量巨大。走在现在的成都城中心,从大街拐进老巷子,一不注意就会经过名人故居、老式建筑,亦或是见证了特定历史的“内涵建筑”。

12月1日,成都为保护历史建筑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政府规章《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今后,6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50年以上的老建筑,将被认定为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目前,已有包括鹤鸣茶社、邱家祠堂等15处历史建筑成为第一批纳入保护名录的古建筑。根据“先易后难”原则,它们将逐一被修缮。

历史建筑的当下“活法”

11月17日下午,人民公园歌声阵阵,好不热闹。从正门进入公园,左拐经过一段约50米长的竹林小径,便可来到另一片天地。这里紧邻湖畔,入门处架有青石桥一座,流水潺潺,过桥处立有木质牌坊,“鹤鸣”二字遒劲洒脱,这便是目前成都历史最悠久、保存也最完好的茶馆了。

鹤鸣茶社内古色古香,连廊和建筑都看得出有些光景,但是黑瓦、木柱旧而不烂,也许是由于长期有人喝茶、有人维护的缘故吧。据说,以前的人民公园有6个茶馆,鹤鸣茶社是其一,每年6月和腊月举办教师招聘会时会人气爆棚。如今,虽不见从前的应聘场景,但由于名气在外,仍吸引着市民和游客来此享受惬意时光――沏上一碗茶,看看报纸,摆摆龙门阵,再掏个耳享受享受,成都生活的悠闲全在于此。

另一处“大隐隐于市”的豪宅,藏身于龙王庙正街,是湖广填四川时举家迁徙的邱家人在此建造的“邱家祠堂”。祠堂内,除了两家邱姓后代仍在此居住外,还有20多户人家也居住在此。院子里盆栽花鸟相映成趣,晾晒的衣物和摆放的盆盆罐罐堆满院子,充满市井生活气息。居住在院内的老人说,只可惜岁月流逝,历史变迁,曾经祠堂内的雕栏玉砌和繁复的装饰已不复存在,幸好还有人住,“只要有人居住,有了人气,就有人管,房子烂了,也有人修补。”但是,仅仅是居民们的小修小补,很难让老宅重现当年风光。

走进锦江区通盈街699号,在一片新建的高楼小区之间,有一座颇具民国风情的青石建筑,尖尖的屋顶显得很“洋气”。进入院子,这座别具风情的洋房掩映在花草树木之间,显得肃穆庄严。原先,这座公馆是民国时期成都知名企业家康季鸿的寓所,始建于上个世纪40年代。独栋中西结合式的近现代建筑,在当时曾是成都著名的新派建筑代表。去年底的一次外墙修缮过后,公馆又展现出当年风貌。如今一家餐饮公司入驻,让这里既保持了近代风情,又能够物尽其用,发挥其社会价值。

老建筑有了“护身符”

两年多来,改在成都市房管局的历史建筑办公室对“全城成都”范围内的老建筑进行了普查调研,初步梳理出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973处,其中中心城区有99处,可以说,成都处处是历史。

今年9月,流沙河、魏明伦、李致等5位文化名人曾联名写信,强烈呼吁“针对成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薄弱和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应尽快立法,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他们认为,“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和灵魂,是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留下的历史印记,而历史建筑是展示它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保住守住,才能有真正科学理性的发展和进步。”《办法》的起草、问世,可谓与他们不谋而合。

成都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被列入保护名录的古建筑外,更有清末民初以来的一大批具有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许多还埋没在大街小巷,其辉煌历史还缺乏关注,一旦维护起来,将为成都弥补上一段建筑历史记忆。

历时两年起草、修改和论证的《办法》,填补了成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空白。自此,这些尚存的老建筑有了“护身符”。它的出台将会在促进城乡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保护成都优秀历史建筑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被认定为历史建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根据新出炉的《办法》,对于已灭失的建筑物、构筑物,按原貌恢复重建或异地迁建,符合认定条件的,可以认定为历史建筑;建成30年以上不足50年,但具有特殊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或者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也可认定为历史建筑。经批准公布的历史建筑,将以市人民政府名义统一设立保护标志,实施挂牌保护。

在作家马识途眼里,这些历史建筑,都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永续成都三千多年的辉煌文脉。

上一篇:天全梦:绿色崛起 重建跨越 下一篇:驾照自学自考应回归“宽学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