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避欧美贸易保护风险 国内鞋企转战东盟市场

时间:2022-09-01 09:45:47

为规避欧美贸易保护风险 国内鞋企转战东盟市场

在美国和欧盟的高失业率下,贸易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地成为最大受害者。随着“中国制造”在欧美市场的萎缩,国内鞋企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新的伙伴――东盟,希望通过转移市场规避当前欧美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

欧美再挥大棒

继美国之后,欧盟的失业率也攀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新一任欧盟贸易委员唯一候选人德古特主张“未来5年中,不要放宽欧盟的反倾销政策”。他将欧盟的失业率与中国出口直接“挂钩”,意图酝酿新一轮的对华贸易保护措施。

事实上,欧美鞋业市场一直是中国鞋类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而“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也颇受欧美消费者的欢迎。然而,中国鞋企拥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对欧美鞋业和社会就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出于对欧美本国产业安全和就业率考虑,欧美发达国家屡屡利用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以此将“中国制造”排除在其本国市场之外。

“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鞋类产品有很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欧美却不希望看到‘中国制造’的‘独大’。因此,欧美政府往往会使用贸易保护措施,打压中低端产品,控制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量。”温州鞋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称,中国鞋类产品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单是从美国市场来看,从中国进口的鞋就占到85%以上,而且进口量仍在不断增加。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欧美市场仍是中国鞋类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前景并不被看好。从中国鞋企的角度出发,产品并不缺乏竞争力,而是担忧欧美的贸易保护措施。

转战东盟

近几年来,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屡屡发生,鞋类的种种贸易争端也多次诉诸世贸组织。对于中国生产商而言,原本利润就并不多的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再加上欧美国家的刁难,除了打造知名品牌谋求高利润之外,转移市场也成为一个“流行”的策略。

据了解,全国各地鞋产品的出口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广东鞋2009年对美国和欧盟分别出口46亿美元和14.1亿美元,两者合计虽然占广东鞋出口总值的60.1%,但因此却分别下降11.8%和8.1%。相反,对东盟、拉美、非洲和中东新兴市场2009年出口情况与传统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对4个新兴市场分别出口6.4亿美元、5.6亿美元、4亿美元和3.9亿美元,分别增长82.1%、9.1%、24.5%和18.1%。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国内鞋企出口的“下一站”直指东盟市场。其实,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我国自东盟进口的产品中,将有93%实行零关税,对东盟平均关税将降低到0.1%。同样,东盟将对中国90%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这意味着,被欧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中国鞋企,恰好可以借东盟市场缓解对欧盟的贸易摩擦冲击。

东莞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对以后规避贸易保护有很大的帮助。公司也在考虑经过风险评估之后,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东盟。

吴振昌认为,东盟不仅是一个好的出口市场,还比较适合中国投资建厂。从成本来算,在东盟对欧盟出口可以免去16.5%的反倾销税,完全可以抵消原材料运输的成本。

中国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鞋企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带来的商机,但他同时对中国向东盟出口激增表示了一定的担忧。“中国出口激增有可能冲击东盟国家的本国产业,为此,东盟部分国家有可能会延缓实施自贸区关税的相关协议。”该负责人说。

为此,有关专家也提醒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评估需要做足功课。对于相关的政策、环境、劳动力等因素也要考虑周全。从2008年部分在越南投资的加工厂来看,已经陆续关闭了不少。这至少能说明一件事――海外投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上一篇:自贸区观察:东盟国家市场一览 下一篇: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责中国掠夺非洲资源是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