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补体

时间:2022-09-01 09:27:13

中医说补体

【摘要】 一个世纪以来,西化派编造了中医不科学不能和现代科学沟通的世纪大谎言!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间自发的黄帝医学学派提出了人体社会科学、人体互联网、显微中医时代创新理论,推出了《中医说微观系列》,说钠泵、说微循环、说受体补体、说动脉粥样硬化……,用事实证明,中医学是高级人体自然科学,其宏观理论有拿来分子细胞的本能。

【关键词】 补体反应;胃热;胃府;卫分;受纳腐熟;西化派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4-02

从上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个西化派,其理论根据是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要“用西医来化中医”,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信口开河的主观臆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由此出发的实验室研究就是伪科学。迄今,中西医没有结合,新医学创造失败,中国科学界不能回答中医学是什么科学,科学性何在的问题。事实胜于雄辩,西化派的“用西医来化中医”是错误的,奇怪地是,这个西化派对研究失败问题秘而不宣,坚持错误,死不改悔!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西化派把中西医结合引入死胡同之时,立足中华文化,实施“显微中医时代”的“用中医来化西医”的来自民间的黄帝医学学派登台亮相,从1997年以来,提出了“人体社会科学”、“人体互联网”、“显微中医时代”创新理论,将宏观的中医理论引入分子细胞领域,推出了《中医说微观系列》,用事实证明,中医学是超级现代的高级人体自然科学!所谓中医不科学不能和现代科学沟通,要通过实验证明的说法是西化派编造的世纪大谎言![1-6]

客观物质有上下左右南北东西、厚薄宽窄深浅高低远近之别,此种表达客观物质之时间空间而进行定位的学问应该是方位学。在日常生活中,顶天立地、坐卧跑跳、上班回家、测绘勘探、山水地貌、海拔光年、经纬定位等等无不体现了方位学,如果没有了方位学,世界将会乱成一锅粥。黄帝们认为要客观认识人体生命物质,必须要用方位学,其阴阳、表里、营卫、升降出入等等都属于方位学。《黄帝内经》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用黄帝们创造的营卫学说看,动脉血出血管是由营分到卫分的宣降,肺主宣降;组织液回流静脉血管是由卫分到营分的收升,肝主收升;肺气宣降则动脉血灌溉组织,肝气收升则静脉血回流容量血管;肺气宣降则天阳之火“普照大地”而温煦细胞群,肝气收升则地水温升而心得滋养;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如环无端。

感受风寒之初,恶寒头痛脉浮紧,表示体表卫分之血脉收升,用宣肺解表发汗法促进动脉血由里向表、由营向卫运动,促进汗腺发汗,得以治疗。老年人肝脾两虚,收升乏力,下肢水肿,用归脾汤补益肝脾收升之气,加强下肢水液回归静脉,心悸水肿气短失眠诸证得治。低血容量休克时,用四逆汤温复肝脾升水之气而动员组织液回归静脉血管,以有“自体补液”之效。

以上所述,第一,用方位学认识、分析、判断生命问题,纲举目张,操作方便,理论联系实践。第二,这里的肝升肺降不是脏器概念,是藏象理论,藏象就是巨系统。肝升肺降都是内涵非常广泛的巨系统。第三,任何物质都由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构成,世上不存在单纯地微观或宏观。人体本来就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体,因为历史的原因,西医从微观角度去研究,中医从宏观角度去研究,西医之微观的头顶上有宏观,中医之宏观的大帽子下有微观。以上用中医之营卫、肝肺升降“拿来”了分子细胞,进行了“用中医来化西医”的中西医结合。用事实说明,中西医都是人体自然科学,一个是微观语言,一个是宏观语言,两者之沟通只是一个东西方两种说法的“翻译”工作,也就是要用传统的思辨式论述的研究方法进行沟通,两者就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就结合一体了。

《黄帝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把复杂的人体看成一个内盛水液的器,此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高度概括的本领正是擅长系统与宏观的黄帝们的睿智高明之处。“器”的基本结构就是一层皮,就像一个水口袋。一个细胞、鸡蛋、葡萄都是一个内盛水液的器。笔者称这个“皮”为皮膜。皮膜属于卫分,水液属于营分;肺主卫分皮膜,肝主营分水液;肺主表,肝主里。皮膜包括细胞膜、管腔壁、和大脑皮层。血管壁、细胞膜虽在体内,但属于表和卫分。

张景岳说:“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把人体的结构物质称为精,所以精就是蛋白质和细胞。又说肾藏精,指精的时空性或客观存在是一个“成形”生命态,其学术语言是肾藏精,或者说肾精以成形状态而存在。当肾精进入功能状态或激活时,会发生蛋白质与细胞结构的“变构”,这是“精动为血”,蛋白质和细胞从精态变成了血态,肾精变成了心血。

清代黄元御将《黄帝内经》之五脏六腑归纳为六个藏象,分别是心肺胃下降(右降)系统和肾肝脾上升(左升)系统,形成了一个升降循环圆,从此,中医学的系统科学达到了一个高峰,登高望远,具有了涵盖分子细胞的高水平高能力,笔者称为人体生命研究的《总纲》。

张景岳说:“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故君之能神者以其明也,相之能力者以其位也”。张聿青说:“胆和胃,主右降”,“胆降则化为相火”。心主神明,心火(阳)宜降,由里出表。心神明指大脑皮层之高级神经活动的思维意识记忆功能,去大脑之植物人是行尸走肉,人有大脑是为了应对与适应外界,使人具有了自主性能动性。中医认为,心神明除了应对外界,还有自体之原动力作用,即命门。根据傅青主之心肾两个命门的观点及黄元御之说,肾命门通过肝脾而主升,心命门通过肺胃而主降。心命门的具体表现是阳明胃热,这是其用在实在位的相火。所谓在位,指相火必须在称为“胃府”的封闭隔绝的特定范围内进行消化即腐熟活动。

胃主腐熟其实应该是心肺胃主腐熟,心通过肺胃主腐熟。心肺胃主人体之表,凡非己的或外源性物质与自体结构秉性大异,要进入人体,必先经过受纳(识别)腐熟,使之变“异”为“己”、变“生”为“熟”,谓之腐熟。人体内的细胞们之间也有物质交流,但每个细胞有其相对独立性,对于来自其它细胞的物质视为非己,也要经过受纳腐熟,比如肾上腺素来到效应细胞,被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受纳,再经过一系列级联酶的腐熟,才将其携带的升糖信息传导至细胞内,发生升糖效应。因此,受纳腐熟是一个巨系统概念,能宏观又能微观。

使人得病的细菌、病毒等病邪属于外源性非己的蛋白质和核酸。还有自身衰老病残及变坏的细胞,已经变性变态变形而“非己”,这些都是人体卫气即免疫系统消灭的对象,消灭过程就是受纳腐熟,又称肺胃主肃清肃杀。卫气属于心肺胃而在表向外在位。血液里有一种蛋白质称为补体。它是一种具有“腐熟肃杀”活性的酶蛋白。此种由里向表祛除异物病邪的生命态称为肺胃合皮膜主表主卫气免疫主腐熟主肃杀。肺胃合皮膜主表主卫气,乃人体最外层。凡外源性物质包括病邪与食物进入人体,首先经过皮膜,从表而入,肺胃应之,进行受纳与腐熟。《黄帝内经》说:“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指出肺胃是同一个主表主受纳腐熟的巨系统。

《黄帝内经》说:“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认为人体物质有两个存在状态,一个是“守而不走”的成形状态,谓之脏;一个是“走而不守”的流通流动的变化状态,谓之六府或胃府。胃府中流动流通着“津液”与“血”两种物质。蛋白质属于精,有成形作用谓之“脏”。蛋白质“精升为津”生成的氨基酸谓之津。蛋白质和细胞之“守而不走”的状态谓之“脏”,一旦激活而进入功能态就是“血”,换言之,蛋白质和细胞之未激活及休息态谓之“脏和精”,激活态及功能态谓之“府和血”。津血在胃府流通流动。“精动为血”就是西医学所说的“变构”。从中医学之动态方位学角度看,补体、抗体、受体之未激活时谓之精和脏,属于肾水;激活后谓之血,属于心火。如同一个人可以有兴高采烈与愁眉苦脸;有工程师、会员、顾客、家长、听众等不同身份或动态。某时空中的生命状态谓之生命态,这是动态系统科学的基本单位。生命态意味着锁定、抓拍、捕捉某时空中的动态,使动态认识人体生命具有了操作性,这是何等的先进科学!

人体是一个社会。就说人体的防御、治安和警戒,何尝不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由各种兵种各种武器组成的协同作战的一个联合部队,这就是卫气免疫巨系统。有称为B淋巴细胞者,遇到病邪后,会生产一种称为抗体的蛋白质,再次遇到该病邪时,抗体具有记忆与识别功能(心神明),就“精动为血”而上前捕捉擒拿,西医称抗原抗体结合为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意味着胃主受纳,受纳就成为信号,补体随之“精动为血”而激活,并向复合体靠拢,抗原、抗体与补体三者互相受纳为一体,补体发生腐熟活性,将病邪抗原消化消灭。抗体补体在“精动为血”后,才有了识别受纳腐熟功能,才使心神明之火落实到了胃府,成为相火,即阳明胃热。抗原抗体补体三者的受纳腐熟结合体之时空性即占有空间谓之“胃府”。或者说它们三者在胃府中发生受纳腐熟的抗病反应。

关于藏象理论之营卫,笔者称,一是血管内外说,二是血脑屏障说,三是细胞内外说,四是功能表里说,五是皮膜水液说。从外环境吸取营养为入营,向外环境排出排除物质为出卫,这属于“功能表里说”。免疫系统之补体抗体、白细胞等,其功能是驱邪外出,由里向表,属于肺胃所主的卫分之表和受纳腐熟。补体未激活时属于营分,激活后就由营分出卫,属于肺胃之卫分了。

补体激活是一个级联反应,由9个血清蛋白质成分组成的补体一个接一个的依次序发生受纳腐熟,你激活我,我激活它。此种级联式受纳激活过程也是普遍存在的生命态,一是因为这个过程不是一步能够完成,就像工厂车间的流水生产线,要经过一连串的生产过程才能产生产品一样。二是,多个本来分散的生产线,要联合起来需要有一个信息传导召唤及发动的过程,才能由单一部队形成多种部队的联合。这种部队规模及力量由小变大的过程,西医学称为瀑布放大效应。如凝血过程、补体反应过程都是瀑布放大过程。9个补体蛋白成分用符号C1-C9书写。补体激活分为两条路径,从C1开始者是经典路径,从C3开始者是替代旁路。9个补体成分如同接力棒赛跑线,上一个为下一个开路,下一个承前启后,如此一个连一个的激活。在激活中,对抗原的腐熟作用不断强化,并且产生一些扩大影响进行宣传动员、联络其它卫气方面的物质。C1激活后成为脂酶,就去腐熟C4,将C4分解为C4a和C4b。C4a可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作用,C4b具有细胞毒性免疫作用。接着是C2被激活,释放出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物质。接着是C3被激活,分解为C3b和C3a,C3b附着在抗原细胞的表面(免疫粘连),使细胞易被吞噬,属于胃主受纳。C3a有过敏毒素活性,表现为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还有化学趋向作用,可吸引召唤中性多核白细胞至抗原作用地点。以上属于中医之“风”的范畴。还能促进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属于腐熟作用。接着是C5被激活,产生的C5a具有和C3a相似地过敏毒素及化学趋向性活性。这时用电镜观察抗原细胞膜,出现了超微结构的损伤。到了C6到C9参加激活后,抗原细胞膜更加损伤,细胞内物质渗透到细胞外,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发生了溶解。在补体激活中产生的一些游离碎片游走他乡,或传递战争信息,或召唤其它兵种配合作战,或在这“一连串”中“煽风点火”,造成声势,扩大影响,使补体级联反应“火热”进行,谓之瀑布放大效应,中医学称为由卫分进入了气分,肺胃阳热之气旺盛,谓之阳明。

在补体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受纳腐熟活性:一是杀菌、灭毒和溶细胞作用。电镜发现,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膜,使之结构改变,当加入补体后,细胞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肿胀,数分钟内可丧失蛋白质、钾离子而破裂死亡。抗体补体受纳某些病毒再与血小板或红细胞互相受纳形成大的聚合物,使网状内皮系统易于吞噬。二是炎症介质作用。C3a、C5a之过敏毒素作用,使肥大细胞及血小板释放组织胺“风”性物质,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其趋化作用,吸引白细胞到炎症部位。三是免疫粘附现象。指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红细胞等互相粘附受纳,形成体积较大的凝集物,有利于吞噬,同时粘附时又可发动吞噬和促进酶释放。即受纳促进腐熟。C3b有粘附作用。四是促进血液凝固与血块溶解。前者属于肝藏血,后者属于肺释血。总之,肺胃主受纳腐熟主表主卫气,免疫反应属于卫气。其中,抗体、补体等对病邪的杀灭作用,称为肺胃主肃杀肃清。好像秋冬肃杀萧条之气。过则伤阳、伤气血。

《黄帝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这里的胆指信息传导。胆属于六府,六府之代表是胃府,故胆属于胃府,信息传导通畅谓之胆降于胃,胃府通降。信息传导阻滞谓之胆与胃府通降失司。在补体激活之9个成分的连锁反应中,存在着信息传导,即胆胃通降,心火降胃。张聿青说:“胆和胃主右降”,“然胆不能自降也,必胃降而胆木之气方得下行”。从C1到C9之序列激活,是胆胃通降则受纳腐熟作用得以发挥,病邪得以消灭。心主神明,依赖信息传导,胆是心神明的使者,胆降则心火落实为相火。中医之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通降胆胃等治胆的方药,有促进免疫及补体激活作用。

何元长说:“胃热乘心,神识昏冒,妄言不休”,《验方妙用》说:“胃热蒸脑,无不发现神经诸病也”,“凡斑皆胃家血热”。说明中医学的胃博大精深,绝非剑突下的解剖学的胃脏器所能取代。关于心脑神明与胃热是历代前贤讨论未休的悬案,笔者为此提出了心胃一体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民以食为天,人之求食、消食其位在胃,其主在心,可以说心脑主食。来自体内外的病邪是别样之“食”,卫气免疫系统对其之消食(受纳腐熟,识别记忆)活动也是其主在心,其位在胃,乃心胃之热(相火)。

张景岳说:“胃中阳气,其热如釜”,张聿青说:“胃为阳土,水谷至此,顷刻即消,吾身之一丹灶也”。这里的“胃热”也是宏观涵盖微观的巨系统。笔者在《论中西医结合》一文中,讨论了线粒体属于“阳明胃热”问题。在此,笔者提出,细胞之溶酶体与补体反应都属于“阳明胃热”。几乎所有细胞内都有溶酶体。它是细胞器之一,是一个包含了多种水解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小囊。溶酶体酶是多种消化酶的复合体。有蛋白酶、酯酶、核酸酶、溶菌酶、胶原蛋白酶、弹力蛋白酶和纤维蛋白溶酶等等。这些酶活性就是细胞的“消谷之热”,即胃热,溶酶体就是“丹灶”。这些酶必须在膜包裹的限定的范围内“消谷”,不能溢出,否则这个细胞就被“腐熟杀灭”了,即相火在位,“其用在实”。

所谓炎症之红肿热痛,其本质是肺胃卫气将病邪局限固定在卫分之局部,使之不能长驱直入而侵入营分。在炎症的发生中,溶酶体酶的释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溶酶体酶的“胃热”能腐熟烧灼组织造成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从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及血小板释放的溶酶体酶,裂解C3、C5,产生C3a、C3b、C5a等碎片,反过来促进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加深炎症的红肿热痛。

以细菌感染肺脏之炎症为例,病菌入侵,首犯皮膜,肺胃应之。激活了T淋巴细胞,使之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如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巨噬细胞武装因子、移动抑制因子等(卫气之胃热),召唤巨噬细胞到感染部位,并抑制其移动。它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哪里获得了对抗原记忆的信息,能够识别抗原而有的放矢。巨噬细胞渐聚渐多,形成了对病菌的包围圈。此时,它的溶酶体酶释放,形成了由一层质膜包裹的吞噬小体,与已经被吞噬的病菌靠拢,二者融合一体,成为一个“胃府”,溶酶体酶随之激活而大发消化威力,将病菌消化于无形。如酯酶水解细菌外壳的脂质成分,使内层暴露出来,便于蛋白酶水解;核糖核酸酶水解细菌的核糖核酸,使其失去繁殖能力。同时,巨噬细胞之氧化物阴离子、羟基、氧和过氧化物等有强力氧化作用,对细菌的脂膜通过氧化进行破坏。体外实验证明,巨噬细胞含有过氧化酶杀菌系统。这些杀菌及氧化之力,属于阳明胃热。在腐熟杀伤病菌的同时,氧化腐熟之热对吞噬细胞自身和周围组织也有烧灼腐蚀危害,也就是它能杀伤自身皮膜。因此,还有一个依赖谷胱甘肽分解H2O2等氧化物的酶系统,谷胱甘肽是抗氧化剂,对稳定溶酶体膜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α1—抗胰蛋白酶,能抑制弹力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起着保护皮膜的作用。上述保护性物质及功能属于肺胃之阴。

张景岳说:“天地之道,惟此阴阳,阴阳之变,惟此消长,故一来则一往,一升则一降,而造化之机正互藏为用也”。中医学的阴阳理论,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有阳就有阴,有升就有降。上文主要讨论了补体、溶酶体酶、巨噬细胞、氧化作用、淋巴因子等与中医学之阳明胃热、卫分、胃府的沟通问题。关于其对立面也就是肺胃之阴,因为手头资料缺乏,有待以后讨论。

黄帝们用肉眼看人体,写下了《黄帝内经》,开创了“肉眼中医时代”。今天我们用显微镜看人体,要把黄帝们讲得不透彻的不完善的还有他们根本就没想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都讲明白讲清楚,笔者称这是书写《现代版的黄帝内经》。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在21世纪的神圣使命是把黄帝医学进行到底,实现“显微中医时代”,开创人类医学创新发展的新纪元!万事开头难,理论是先导,《现代版的黄帝内经》就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理论基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297,124,321.

[2] 范维乾.中医现代化的障碍来自中医学.中国医药学报,1997,增刊:192.

[3] 范维乾.论人体社会科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下):153-155.

[4] 范维乾.中医说动脉粥样硬化[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77-78.

[5] 范维乾.中医说钠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上)∶134-135.

[6] 范维乾.中医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下)∶125-126.

上一篇: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