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稳属于自己的“舞台”

时间:2022-09-01 01:33:46

站稳属于自己的“舞台”

“小富豪”慷慨借钱

九年级学生崔晓光是个“小富豪”――每到过生日或是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会送上“红包”,一年下来崔晓光靠红包就能“收入”近万元。

爸爸、妈妈为了锻炼崔晓光的“理财能力”,并没有把他的各种红包收入收归“家有”,而是给他建立了一个“账户”,让他“自由支配”。几年下来,崔晓光已经手握数万元的“个人资金”,在班里是个典型的“小富豪”。

去年,崔晓光的同桌李伟说自己特别喜欢一款高档智能手机。

崔晓光说:“喜欢就买嘛。”

可是李伟面露难色地说:“我哪像你这么有钱。我的压岁钱全都拿出来也不足两千元,哪买得起我想要的手机!要不,你借我点钱吧,反正你是‘富豪’,再说我攒够了钱会立即还给你的,实在不行,我给你利息。”

听到李伟要借钱,并且还抬举自己是“富豪”,尤其是李伟还同意给利息,这让一心想“理财生利”的崔晓光大为受用,他立即就答应借给李伟五千元。

李伟得了钱,先是“千恩万谢”,然后说要给崔晓光打张借条。崔晓光说“免了”,都是哥们,用不着打借条。

半年的时光过去了,可是李伟不但没按时还钱,而且也不提借钱的事。崔晓光开始催要,李伟只是口头承诺还钱,却一直没还钱的实际行动!

眼看着就要“毕业分手”了,如果这钱再要不回来,到毕业后李伟不见了“人影”,这五千元可真得要打水漂了――怀有“理财梦想”的崔晓光此时心里有点儿着急了……

五千元有去无回

眼见要不回自己借出去的五千元,崔晓光就只好找李伟的父母去要钱。

李伟的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跟同学借钱了,很意外――这事他们压根儿就不知情。崔晓光就让李伟的父母找李伟“对质”。在“对质”时,李伟一口咬定根本没有借过钱!

李伟的父母又问崔晓光:“你借给李伟钱时,有没有证据――比如借条之类的东西,就算是有证明人也行呀。”

崔晓光说自己和李伟是好朋友,借钱时没有让他写借条,而且当时借钱时只有他俩人在场,没有什么证明人。

李伟的父母最后告知崔晓光:李伟不承认自己借过钱,崔晓光又没有证据证明李伟借过钱,所以这笔“糊涂账”不好归还。

出于朋友义气,自己借给李伟五千元,利息的事没有影儿,就算本钱也不见得能讨回来,真可谓是“血本无归”呀。崔晓光为当初轻信别人,借钱不留“借条”的事后悔不已。

退一步讲,就算是当初崔晓光让李伟写下了借条,这五千元他能“连本带息”地要回来吗?

一直关注中学生“借贷行为”的李律师给出这样的结论:就算是当初崔晓光和李伟写下了“借条”,也很难把五千元要回来。

原因是这样的:发生“借贷关系”的时候,崔晓光和李伟都是15岁,属于未成年人。我国法律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崔晓光和李伟之间的“借贷行为”已经超出了法律所限定的活动行为,所以即使他们之间签有“借贷协定”,也是无效约定,不受法律保护。

当然,如果未成年人之间签订的“借贷协定”能得到其家长(监护人)的追认,则是有效的,借款方可持通过成年人追认的“借条”要回自己的钱。问题是当初崔晓光和李伟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借条”,家长压根不知道有这样的事,得到家长的“追认”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崔晓光想要回自己的钱,相当困难。

满意的结局“小富豪”慷慨借钱

九年级学生崔晓光是个“小富豪”――每到过生日或是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会送上“红包”,一年下来崔晓光靠红包就能“收入”近万元。

爸爸、妈妈为了锻炼崔晓光的“理财能力”,并没有把他的各种红包收入收归“家有”,而是给他建立了一个“账户”,让他“自由支配”。几年下来,崔晓光已经手握数万元的“个人资金”,在班里是个典型的“小富豪”。

去年,崔晓光的同桌李伟说自己特别喜欢一款高档智能手机。

崔晓光说:“喜欢就买嘛。”

可是李伟面露难色地说:“我哪像你这么有钱。我的压岁钱全都拿出来也不足两千元,哪买得起我想要的手机!要不,你借我点钱吧,反正你是‘富豪’,再说我攒够了钱会立即还给你的,实在不行,我给你利息。”

听到李伟要借钱,并且还抬举自己是“富豪”,尤其是李伟还同意给利息,这让一心想“理财生利”的崔晓光大为受用,他立即就答应借给李伟五千元。

李伟得了钱,先是“千恩万谢”,然后说要给崔晓光打张借条。崔晓光说“免了”,都是哥们,用不着打借条。

半年的时光过去了,可是李伟不但没按时还钱,而且也不提借钱的事。崔晓光开始催要,李伟只是口头承诺还钱,却一直没还钱的实际行动!

眼看着就要“毕业分手”了,如果这钱再要不回来,到毕业后李伟不见了“人影”,这五千元可真得要打水漂了――怀有“理财梦想”的崔晓光此时心里有点儿着急了……

五千元有去无回

眼见要不回自己借出去的五千元,崔晓光就只好找李伟的父母去要钱。

李伟的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跟同学借钱了,很意外――这事他们压根儿就不知情。崔晓光就让李伟的父母找李伟“对质”。在“对质”时,李伟一口咬定根本没有借过钱!

李伟的父母又问崔晓光:“你借给李伟钱时,有没有证据――比如借条之类的东西,就算是有证明人也行呀。”

崔晓光说自己和李伟是好朋友,借钱时没有让他写借条,而且当时借钱时只有他俩人在场,没有什么证明人。

李伟的父母最后告知崔晓光:李伟不承认自己借过钱,崔晓光又没有证据证明李伟借过钱,所以这笔“糊涂账”不好归还。

出于朋友义气,自己借给李伟五千元,利息的事没有影儿,就算本钱也不见得能讨回来,真可谓是“血本无归”呀。崔晓光为当初轻信别人,借钱不留“借条”的事后悔不已。

上一篇:社区赋权:当代社区的传播和文化实践 下一篇:唐长沙窑:陶瓷婴戏题材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