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百江 第1期

时间:2022-09-01 01:28:20

虽然燃气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但百江燃气(8132.HK)高速增长的势头没有稍减,最近公布的200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相比去年同期,公司净利润增长70%。

但这家公司在业内可称“另类”:在百江1.3亿港元的收入中,来自液化石油气的收入超出80%,而管道天然气的收入只有15%。与大部分燃气公司均以燃气接驳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相比,百江收入结构凸显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显得格格不入。

管网还是瓶装?

百江燃气于2001年4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主营业务为经营内地的城市燃气,掌门人为百富榜(胡润版)上排名54位的欧亚平。除了百江燃气,欧亚平旗下还有百仕达(1168.HK)和威华达(0622.HK)两家上市公司。

城市燃气,是指作为能源供应城镇生活、生产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人工煤气。中国的城市燃气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以前主要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使用的煤气;由于煤气污染严重,80年代以后开始普遍用液化石油气,其中以瓶装为主,也有一些管道;9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开始重视天然气,天然气在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对于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市场的普遍看法是“管道天然气代表未来中国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原因之一在于由于天然气具有清洁、经济、环保、高效能等优点。其二在于管道天然气的自然垄断性。因为在同一个城市,瓶装液化气可以多家公司经营,而管道天然气则只能由一家公司独家经营,经营权一般是30~50年――这是因为管道要占用城市的有限的路由资源,并且燃气管道有一定的危险性,铺设中不能交叉,一个城市不可能有几家燃气公司修几条管道。基于以上的认识,国内的燃气公司都在为争夺城市的管网独家经营权“跑马圈地”。由于燃气管网的前期投入巨大,因此,燃气公司如果仅靠燃气销售收入将会巨额亏损,接驳费成了燃气公司的主要来源,新奥和华桑去年的接驳费收入所占营业额的比率均在60%以上。(有关中国燃气市场情况,详见本刊2003年第六期《“燃”情岁月》)

百江是否会逐渐收缩在瓶装液化气的战线,转而大力发展管道天然气?

百江燃气总裁陈巍的回答令人意外,他和市场的看法有较大不同。他告坼《新财经》记者,百江不会放弃管道天然气市场,但是也绝对不会缩减瓶装液化气市场,相反,百江还将加大在瓶装市场的力度。陈巍的理由很简单,他并不认为管道天然气会在未来的城市燃气市场一统天下。

陈巍指出,百江自始自终看好瓶装市场,他曾派专门的研究小组研究过海外各国的燃气市场,比如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国不管燃气市场多么发达,瓶装市场始终维持一个固定份额。比如在美国,市中心全都是管道燃气,但是很多美国人喜欢住在郊外,所以,城郊地区的瓶装市场就比管道市场大。美国有一家业绩很好的上市公司Amerigas,就是专门做瓶装液化气的。而在中国,因为大量的城郊的存在以及一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瓶装市场绝对比美国大。管网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瓶装市场,尽管很多做燃气的人不承认这个说法。

借机收购

尽管百江依据瓶装市场不可替代的特性坚守“战场”,但其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随着燃气管网的普及,瓶装市场的份额肯定会下降。

对此,陈巍承认这的确是燃气发展的一个趋势,以南京百江为例,管网逐渐普及之后,南京百江的瓶装市场这两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但陈强调,在瓶装市场份额下降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京百江的盈利反而出现上升态势。

为何会出现这种背离现象?其中奥秘在于,在管网普及到一定程度后一些经营瓶装市场的小的燃气公司会被挤垮,只剩下一两家比较有实力的,而像百江这样的大公司会在瓶装市场获得一个相对垄断的地位,能够左右南京瓶装气的市场价格,在市场上获得利润的主动权就很大了。也就是数量虽然下降,但是价格却提高了,由于价格的增长幅度大于数量下降的影响,所以,盈利反而增长。

对于现在管网对瓶装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陈巍认为对于百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可以乘机收购一些公司”。“去年10月,百江拿下了济南市整个瓶装液化气市场,一共有40万用户,而且还在盈利。百江还会寻找更好更大的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百江的模式是瓶装液化气和城市管网同步发展,在公司内部也有两个部门,一个专门做管道天然气,一个专门做瓶装液化气。”陈巍告诉《新财经》记者。

对于其他燃气公司以收取接驳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做法,陈巍不想多作评价,只是表示百江不想把收取开户费作为百江未来发展的基础,因为开户费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取消的。所以,百江更看重的是手中有多少用户,能向用户提供多少服务,从服务中能够获得多少利润。陈巍坦言,在燃气公司的圈地运动中百江没有别人快,但这种暂时的快速增长并不是百江需要的,百江更希望自己是一家真正经营燃气的专业公司。

股东李嘉诚

或许是为百江的另类气质所吸引,李嘉诚也以和记黄埔有限公司(0013.HK)之名入股百江。

2002年5月,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记企业有限公司,出资1.25亿港元向百江燃气(8132.HK)的大股东百仕达(1168.HK)购入百江燃气6.4%的股份,成为百江第二大股东。2002年10月,和黄旗下全资附属公司OptionPerfect购入总值1.25亿港元的百江燃气两年期可换股债券,可兑换百江燃气6.4%股权。若和黄到时全数行使,将持有百江燃气12.8%股权。

和黄虽然财大气粗,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李嘉诚也决不会随便将2亿多港元扔进百江。百江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李嘉诚的目光?陈巍告诉记者,李嘉诚一是看好燃气这个市场,二是看好百江的管理团队,第三他们希望能够从百江身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

和黄自2002年入股百江,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和黄给百江究竟带来了什么?

据悉,和黄派出了二号人物,李嘉诚的左膀右臂霍建宁任百江非执行董事,参加百江重要的董事会,霍还专门委派了和黄中国区总裁杜志强任其替代董事,参与百江的日常董事会工作。严格来说,和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策略投资者,因为他们并没有涉足过燃气这个行业,所以,没有直接参与百江的日常经营管理。但和黄给百江带来的间接影响很大,比如李嘉诚的形象和名声对百江在中国发展市场得益匪浅。四川省去年11月去香港招商,省委书记、省长等人在五天的时间内会见了香港的知名人士,他们在香港第一天便与欧亚平先生共进早餐。在拜见李嘉诚时,李嘉诚也专门提到了百江在四川的发展、和黄对百江的希望和支持等等,无疑百江还是得益于这种强大的股东背景的。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特立独行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时间会对百江的勇气作出判断。

上一篇:陕解放参股银行意在何方 下一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迎来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