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病的防治

时间:2022-09-01 10:59:32

摘要:大多数情况下,牙髓的病变是在牙釉质、牙骨质和牙本质被破坏后产生的。只要牙本质一经暴露在外,外界刺激就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牙髓腔,使牙髓产生各种反应和病变。探讨牙髓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有针对性的提出技术手段治疗,对于牙髓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牙髓病;病变;根管治疗术

引言

牙髓位于牙齿内部,周围是钙化程度较高的牙本质,在冠部,最外层还有牙釉质覆盖,在牙根,还有牙骨质被覆。因此,外界刺激一般不易进入牙髓腔引起牙髓病变。牙髓炎多由感染引起,感染主要来自深龋。我国对于牙髓病的治疗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待提高。 牙髓病的病因 感染

深龋,这是牙髓感染最常见的途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直接进入牙髓。外伤牙折后露髓或接近牙髓,感染可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直接进髓。备洞时意外穿髓,使牙髓感染。近髓或穿髓的楔状缺损、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窝,都可能造成牙髓感染。

(二)化学刺激

在治疗深龋时,选用的消毒药物刺激性过大,如酚、硝酸银等,都可能刺激牙髓引起牙髓病变。某些修复材料中,含有酸或毒性物质,如使用不当,也会刺激牙髓产生病变,如磷酸性黏固粉、硅酸盐黏固粉、自凝塑料、复合树脂等。

(三)物理刺激

超过牙髓耐受限度的温度刺激,如制洞时高速切割牙体组织产生大量的热;深龋治疗时金属修复体下未垫隔温材料、修复体将温度刺激传至牙髓、口腔内不同种金属体产生的流电反应、气压的急剧变化等,均可刺激牙髓,发生牙痛。 牙髓病的临床表现

牙髓炎的症状主要是疼痛,而且是特征性疼痛,病因也比较明确(大多是感染途径),牙髓炎发生时牙髓敏感度增高,因此诊断牙髓炎并不困难。但是牙髓炎的疼痛是不定位的,因而确定患牙是诊断牙髓炎的重要问题。临床医生常有这样的感觉:诊断牙髓炎一般并不困难,可是一旦困难起来,常常使医生难于准确判断。

诊断牙髓炎首先是问诊,如果病人反映的牙疼特点符合牙髓炎,便可得出初步印象,然后再进行检查,如查到有可能引起牙髓炎的病因存在时,即可认为患牙髓炎的可能性很大。这时还应进一步对可疑为牙髓炎的患牙进行牙髓活力检测,以验证是否患牙髓炎,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地证实判断的可靠性,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确定牙髓状态的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一种方法对有的病例是有效的,对有的病例则是无效的,有的引出的只是损伤牙髓组织中正常部分的反应。因此,在所有检测后,医生必须根据临床表现来确定牙髓状态。 牙髓病治疗的原则

牙髓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和程序非常细致,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设备和精细的器械,才能实现保存牙齿和牙髓、恢复其生理功能的预期目的。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原则是保存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牙髓或保存患牙。

在进行牙髓治疗时,首先应确定牙髓的生活状态,是死髓还是活髓。生活牙髓具有防御、修复、营养牙齿、保持牙齿活力的功能。保存活髓是最理想的治疗,凡能保存活髓的应尽量保存,不能保存全部活髓的,也应尽力保存生活的根髓。但由于牙髓组织所在的环境,不利于牙髓的修复,又限于目前的口腔医疗水平,只能保存非感染的牙髓。

当患有牙髓病而不能保存活髓时,应当去除病变牙髓,尽量保存患牙,以维持牙列的完整,维持牙的咀嚼功能。采取去除牙髓的治疗方法,尚可保存患牙,行使功能。然而,一旦失去牙髓,牙硬组织变脆并容易折裂。 根管治疗术对牙髓病的治疗

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是用机械和化学处理的方法,清除髓腔内(特别是根管内)的感染源,经过根管冲洗、消毒和充填,从而防止再感染,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变愈合。而牙髓摘除则是清除感染的牙髓,保护根尖周组织,预防其发生病变。根管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感染的牙髓以及感染的牙本质壁和毒性分解产物,同时进行根管扩大、清理、冲洗和消毒,以容纳充填材料。充填材料将封闭整个根管系统,隔绝与牙周膜以及与口腔的交通。

根管治疗就是要清除根管内的感染源,将根管内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去除牙冠部的龋坏组织以及隔离和消毒后,即可开始去除根管内的牙髓组织。这一过程分为开髓、根管口扩大和拔髓三步。

1.开髓

根管治疗前,必须设计和制备好窝洞人口,其设计要求是:完全揭去髓顶,防止髓角和髓室内残留坏死组织和碎屑,以免牙冠变色。入口能和根管连成近直线的通路,以保证器械无障碍地进出根管,便于去除根管内容物,最后充填根管。尽量少切削牙体组织,防止形成薄壁。对于多根牙,要保证开髓后,根管正好位于窝洞边缘,使根管器械沿洞壁直接滑入根

管内。

2.根管口扩大

根管口由于钙化而狭窄、变异或出现弯曲的情况,应该给予纠正,将其扩大成较粗大的较圆滑的漏斗状形态,以利于频繁的根管器械进出,以及其后的根管充填。

3.拔髓

活髓牙对于单根管牙,用拔髓针就可以取出髓室内的牙髓和根管内的根髓。 对于多根牙,应先用锐利挖匙去除髓室内牙髓组织,然后再用拔髓针摘除各个根髓。但对细小的或弯曲的根管,也只能用H型锉或K型锉来去除根髓组织。

拔髓以后,不管是活髓,还是死髓,都必须用次氯酸钠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根管内的反复冲洗。这不仅使潮湿的根管有助于锉的运动,而且还冲洗掉了残留的血液和牙髓残屑,可防止不必要的牙冠变色。

结束语

牙髓病,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根尖周病变,特别是炎症,都是继发于牙髓病,牙髓中的病变产物和细菌很容易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在治疗上,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一致性也很大,消除并治愈牙髓病即可使根尖周病痊愈。在欧美国家,大多数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都采用根管治疗术。而根管技术的发展对于口腔学研究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苹. 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02)

[2] 林菲. 奥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08)

[3] 张海燕. 根管治疗术之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24)

上一篇:探讨中药处方点评的重要性 下一篇: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肠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