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亲人捐肝多思量

时间:2022-09-01 10:33:17

患者故事:两对恩爱夫妻同时挑战“肝移植”

为了挽救患晚期肝硬化丈夫的生命,53岁的付女士和39岁的胡女士,毅然献出了自己的大部分肝脏。2007年6月12日,武警总医院成功完成我国首例同台两对夫妇间活体肝移植手术。

葛崇然夫妇:

付双存的丈夫葛崇然,今年54岁,结婚50多年了。葛先生在村里的小工厂上班,付女士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虽说生活不富裕,但是过得很幸福。可是葛先生的突然发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葛先生的病已经到了晚期肝硬化的程度,惟一挽救他生命的就是肝移植。这个消息对闭塞的小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了,而高额的费用和紧张的肝源让葛先生做出了放弃治疗的决定,可是相知相伴的付女士却不愿意让丈夫就这样等待死神的降临。没有多少文化的她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亲体间和夫妻间也可进行活体肝移植,考虑到两个儿子还年轻,又从事体力工作,于是想都没想就去进行了配型检查,结果她和丈夫都是B型血,而其他检查结果也符合条件,她高兴极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时,本来开朗的他好几天不说一句话,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伤害妻子健康的身体。在付女士的一再劝说下,他含泪答应了妻子的请求。夫妻俩于是来到了武警总医院移植科,并成功进行了移植手术。付女士60%的肝脏在丈夫体内正常运转。

赵文学夫妇:

赵文学,44岁,是一位采矿工程师,常年在井下工作。近几年,赵先生由于肝病困扰而无法正常工作,在家养病。39岁的妻子胡小风也因单位不景气而下岗在家,儿子还在上高中,而小女儿才5岁,全家人靠低保生活。今年,病重的赵先生被医院告之只能做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否则时日不多了。妻子听说后,说什么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她到处为丈夫筹钱,又经过多方打听,知道可以进行亲体间或活体肝移植,于是告诉丈夫:我们全家不能没有你,我一定要救你。胡女士的父母听说了此事,也全力支持女儿救女婿。在妻子不离不弃的真情和全家亲戚朋友们的支持下,赵先生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并同意接受妻子的捐肝要求。两人来到了武誓总医院,经过配型,胡女士的血型是O型的,配型成功,她高兴地告诉丈夫:你一定要努力,我们一起渡过难关,等你好了,共同培养两个孩子。赵先生说:我特别感动,患难见真情,我妻子太伟大了。术后,妻子55%的肝脏在丈夫的体内工作得非常好,两个人也更加恩爱。

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一般重约1200~1600克,占体重的2%~3%,正常的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营养物质代谢(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合成功能(如人体生长需要的蛋白质及大部分凝血因子)、合成分泌胆汁、生物转化功能、解毒、防御及免疫功能。

肝脏移植――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

因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时,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已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后将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脏植入人体内,挽救患者垂危的生命,这个过程就是肝脏移植。肝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治疗晚期肝病的一种常规手段,目前全世界已有10万余名终末期肝病患者通过肝脏移植重获新生。

活体肝移植大大缓解了供肝短缺的现状

活体肝移植是在劈离式肝移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从健康人体上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患者的手术方式,如果捐献肝脏的人和接受肝脏的人之间有血缘关系,则称之为亲体肝移植。

由于活体肝移植是切取健康人的肝脏作为供肝,让供者“无辜”地接受一次大手术,这一代价是巨大的,因此,从这种方法产生的第一天起,伴随而来的伦理学争论就从未停止过。然而,活体肝移植存在的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

从医学角度看,活体肝移植是肝移植技术的高峰,对肝移植和肝脏外科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对于肝脏内部解剖的深入研究,促进了手术技术的进步,并使得其他肝脏外科手术也受益良多。在活体肝移植中显微外科技术的全面引进,促进了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从患者角度看,活体肝移植为缓解供肝短缺的现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结束患者漫长痛苦等待肝源的过程和死亡的威胁,使他们在亲人的帮助下,很快接受肝移植手术,重获新生。遗憾的是,即使亲人支持和有志愿者愿意捐献,最终能够有幸接受活体肝移植的也只是1/3左右的病人。大部分因为血型不匹配、身体条件不合格等种种原因,最终无法进行手术。

捐出一部分肝脏,剩下的肝脏还能再长出来吗?

回答是肯定的。肝脏是人体惟一能够再生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强大的再生潜能。正常的肝脏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但切除一部分肝脏后,剩余肝细胞立即就表现出惊人的增生能力,迅速地代偿性增生,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有人观察,被切除70%肝脏的老鼠,10~14天后,它的肝脏就能长回原来大小。人的肝脏生长要相对慢一些,一般在切除后3个月就可以长回接近原来大小,而且一旦达到原来的大小,就会停止继续生长。而捐献的部分肝脏在受者体内也同样会生长至全肝的重量。

有人想捐献肝脏,又怕对自己的健康有影响……

这是很多想捐肝者普遍存在的疑问:一个健康的人将肝切取一部分之后,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了吧?或者认为一个家庭要有两个人同时面对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代价太大了……实际上,任何一种手术包括看似简单的阑尾切除术,都有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活体肝移植也不例外。全世界范围已完成的上万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中,有19名捐肝者死亡,其中一些死亡与移植手术无关,而是死于意外伤害及其他疾病,并且这些人只占到活体肝移植总数的0.2%,也远远低于普通的肝叶切除术(如肝癌)死亡率的1%左右。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病例多数发生在开展活体肝移植的早期,在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没有再出现捐肝者与手术有关的死亡报道。但一般并发症仍然存在,最为常见的有胆瘘、感染、出血等,这些并发症可通过相应的治疗而痊愈。

捐献肝脏后,供者一般10天可以出院,术后1个月可以恢复简单的工作,3个月后可以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

医生如何决定肝脏切取的大小?

切取多少肝脏,要根据供者和受者双方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统一的原则,没有统一的量。正常成年(18~60岁之间)男性的肝脏平均为1500克左右,女性的肝脏为1300克左右。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肝稍小一些,占全部肝脏重量的45%左右,右肝偏大,约占整个肝脏的55%,而左肝又分为左内叶和左外叶,右肝可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

在进行活体肝移植术之前,医生首先根据受体的体重估算出所需肝脏的最小重量,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三维成像,精确

计算供者肝脏的体积、重量以及血管分布和肝实质有无异常情况,并在电脑上模拟肝脏切取范围,精确计算出供肝和剩余肝脏的重量。切得多了,供者本身不够用,会出现肝衰竭危及供者的生命安全;切得少了,不能满足受体的肝功能正常运转。

根据反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医学专家们为捐献肝脏的供者划定了十分严格的安全范围:保留35%以上的肝脏,也就是说,供肝者自己至少要保留1/3。实际切除的范围,要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可以简单计算为病人体重的1%,如一位70公斤重的病人,一般需要700克的肝脏。

切取供肝的手术方式有七种之多,每种方式切取不同的肝叶,究竟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供者和受者的需要量及供肝的血管情况确定。成人供给儿童,仅需要一小部分即可,一般多选用左外叶;成人间的移植,如果供者体重大于受者体重很多,可以选择左半肝作为供肝;如果两者相似或供者体重小于受者,就要捐献右半肝,约50%以上的肝脏;如果供者事先确定捐肝量达到自身肝脏的70%,而对于受者仍不够用,则不适合作为供者,应另觅他人。

供体和受体之间技术难度的关键在哪?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肝脏移植手术的难度和工程量是最大的,被称为当代科学的尖端技术,而活体肝移植技术比异体原位肝移植技术从技术、难度系数上要求更高更精细,居各种肝移植术之冠。

活体肝移植手术技术难度的关键有两个:

1、肝脏断面处理。虽然肝脏被分成几个叶,但其实是一个整体,其内布满树枝状的血管和胆管,交错纵横。将其剖为两半,断面存在无数的大小不一的管道。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切取过程中出血过多,手术后供者和受者(双方肝脏都存在断面)可能出现出血、胆瘘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再次手术,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常用的断面处理技术为使用CUSA超声刀或者水刀等先进手术器械切开肝实质,辅以氩气刀、双极电凝等,甚至可以做到在切肝不阻断肝门的情况下,不用输血。

2、各种脉管的吻合。由于肝脏只有一半,切取下来的肝脏携带的血管、胆管很短很细;再加上各种变异,需要吻合的管道可能很多。需要吻合的管道多、口径细、长度短、位置深且重叠等,使得脉管吻合的难度较常规肝移植高很多!操作过程中,某些步骤均需要戴望远镜式手术放大镜,甚至台式手术显微镜,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才能高质量完成。

活体肝移植的优势和劣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活体肝移植的不断开展,人们发现该技术比传统的尸体肝移植有很多的优势:

一是缺血时间短。大大减少了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胆道并发症。

二是组织相容性好。因为活体肝移植主要是在亲属之间进行,供受体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几率减少,有些病人甚至产生了免疫耐受,也就是说不用再吃抗排斥的药物,受体已经把移植过来的肝脏当成 “自家人”了。对于非血缘关系的亲属,比如夫妻之间,则排斥的风险与非亲属之间的常规肝移植一样。

三是准备充足。由于手术属于择期手术,因此术前能充分了解供体、受体肝内外血管、胆道影像,调整受体营养状态,改善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并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制订周密的治疗方案。

当然,活体肝移植也有缺点,首先是捐肝者的安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9位捐肝者死亡。其次是由于吻合的血管和胆道要比全肝移植的细,因此手术后容易发生血管或胆道并发症,另外,供受体肝脏存在断面,可能发生出血、胆瘘等。但随着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上述的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已经明显降低。

是否选择活体肝移植,还要从家庭经济状况、病情缓急及器官是否匹配、紧缺与否来综合评定。

活体肝移植对捐献者有什么要求?

首先捐肝者必须充分了解活体肝移植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并充分自愿无偿捐献部分肝脏。为此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反复向其说明下列情况:首先是活体肝移植的现状,其次是病人目前的病情以及接受活体肝移植的意义及风险,最后是捐肝者在捐肝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对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其次供体必须是健康成年人(18~60岁),并达到下列要求:第一全身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和传染病。第二全身主要脏器功能良好,肝脏及其主要血管、胆管形态结构正常。第三肝脏储备功能良好,以前没有得过肝病,也没有长期酗酒。第四血型要一致,或者符合输血原则,如O型肝可以捐给其他任何一种血型的病人。第五没有精神障碍,具有完全自主的行为能力。

哪些肝病患者适合做活体肝移植?

一般来说,凡是可以做传统肝移植的疾病都可以做活体肝移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非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肝实质性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药物及化学毒物等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先天性肝纤维化、囊性纤维性肝病、巨大肝囊肿、布一加综合征、严重难复性外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2、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各类肝炎及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包括: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所致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其中与HBV感染相关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是目前我国最多见的肝移植适应证,几乎占到所有病例的80%~90%。

3、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糖原累积症、高氨血症、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酪氨酸血症等。此类疾病,由于患者某种物质代谢异常,可导致患儿早年夭折或发育异常。是小儿肝移植中较多见的适应证。

4、胆汁淤积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硬化性胆管炎(PSC)、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卡洛里氏病、肝内胆管闭锁(Byler氏病)等,这类疾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类患者黄疸指标可能很高,但肝脏合成功能可长时间保持正常,其中PBC、PSC移植后有复发的风险。

5、肝肿瘤:肝脏恶性肿瘤无肝外转移及大血管侵犯时也可做为肝脏移植适应证。2000年世界移植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时,大会建议肝癌肝移植应按米兰标准执行,即单发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cm,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最大不超过3cm,无主要血管侵犯。按此标准肝癌肝移植5年无瘤生存率可达80%,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尤其在我国,绝大多数肝癌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有HBV或HCV感染背景,肝脏移植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举多得的治疗效果。

肝病到了哪个阶段才需要肝移植?

我国是个肝病大国,每年新患肝病的人数超过100万,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肝病患者都需要做肝移植呢?当然不是,一般认为,只有肝病发展到晚期,通过严格的内科治疗估计病人的存活时间不到1年,就可以考虑做肝移植。

哪些乙肝患者需要做肝移植?

在我国,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尤其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导致的相关肝病。对于这一大类疾病何时需要行肝移植手术,是广大医生、患者更为关心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指标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出现了下述并发症或化验异常时可考虑行肝移植术:

1、一次以上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2、难治性腹水;

3、肝性脑病反复发作;

4、肝肾综合征;

5、自发性腹膜炎;

6、白蛋白低于28g/L;

7、总胆红素大干50mmol/L

8、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对照5s以上。

另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指标,如严重的乏力及瘙痒亦是肝移植指征之一。

上一篇:大一学生铊中毒,急! 下一篇:打孔取石损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