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巩固

时间:2022-09-01 10:01:15

高校创业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巩固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鼓励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学生认识不到位、参与不积极等诸多问题。高校可以从课程定位、教学设计、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丰富和完善创业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以激发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创业教育 激发兴趣 策略

过去十余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扩招――扩容――扩建”的发展快速通道,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已经转变成为了大众教育。近年来,昔日的“天之骄子”们却不得不面对“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为了拓展就业思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高校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了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却出现了“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学校期望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突破就业瓶颈,而学生却觉得创业离自己很遥远,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何有效的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成为了创业教育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面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心态

1.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较长时间内对学生更多的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过于缺乏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教育。直至1997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才拉开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序幕。1999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的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才逐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到了全局性的高度,我国的高等教育才逐步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在国内高校推广普及。

2. 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据笔者的随机调研访问表明,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很多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大家如何当老板、做生意。然而,受到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目的就是想要在毕业以后考公务员、进大企业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自己创办企业却未曾想过。尽管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对待创业这一问题,他们还是缺乏自信心。人民网“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显示:在为何不想创业的调查问题中,46.7%的网友表示“创业风险太大”。有一小部分想要尝试创业的学生,却对创业的理解很模糊,简单的认为就是自己当老板。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清,直接导致了对创业教育的偏差,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也一直较低。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于2013年6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0%,比2011届(1.6%)高0.4个百分点,比2010届(1.5%)高0.5个百分点。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9%)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1.2%)。”从这一报告中不难看出,尽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略有上升,但是创业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认可度还不高。

3.大学生对待创业教育及课程的心态

现在不少高校都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方式开设了诸如《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指导与实践》等课程。但是,不少高校仅仅只是停留在开设课程这一层面,并未真正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到一定的认识高度。不少高校将创业课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而这一类型的课程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只属于“边缘学科”,只停留知识的介绍或者就业思路的拓展等表层,未能很好的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身成长、价值实现等相结合。在学生的观念中,一方面本来就不太重视专业课之外的大多数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受到就业择业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认为自己将来是要找工作、考公务员的,不会去做生意、当老板,去开展风险较大的创业活动。所以,创业课在绝大多数学生眼中只是不受重视的“豆芽课”,不少学生要么就不会选修创业课,即使选了课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只是当成了完成学业要求、应付了事。

二、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思想上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尽管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已经有十余个年头了,但是不少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创业教育仍存在误区和不足,这些认识与不足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对创业教育的淡漠和忽视。不少学生认为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学不到东西,到教室去不过是走过场、摆花样,老师讲的东西也不过是一些过时的理论或者别人成功的故事,这些东西在网上也能查到,不需要专门到教室听课。二是忽略创业需要知识储备的重要性。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下海敢于成为第一批“吃螃蟹”人的利用体制、机制以及时代造就的机遇快速的富了起来,这就让当代不少大学生出现了认识的误区,他们认为创业只需要充满热情、敢创敢拼肯努力就行,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学习。三是过于偏重创业实践活动。创业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理论阶段,需要实践环节的参与和配合,但是不少大学生却错误的认为创业唯一重要的就是实践,哪怕去摆两天地摊也比在教室里听两节课强,于是就出现了盲目动手、不求甚解的现象。

2.方法上对创业教育的参与不多

创业教育和不少学科的理论教育各有不同,它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和方式。目前我的创业教育中主要设置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创业课程。一是培养创业意识和兴趣的课程。这一类的课程主要是介绍创业的基础知识、讲述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热情。二是介绍创业专业知识类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课或者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公共课中,主要内容诸如 “市场销售学”、“企业发展与金融规划”、“知识产权与法律保护”等专业性的课程。三是创业实践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集中于介绍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理论实践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创业能力的实践和实训,不过大多数高校对这方面的能力锻炼没能单列出更多的校内外实践项目,更多的是停留在相关专业课程在实验室动手做实验的层面。目前我国高校中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类型和课程也不算少,但最为遗憾的是没能把不同类型、专业的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让这些课程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学知识相互支撑的体系。

3.实践上对创业教育的运用较少

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更不是一味的说教。在创业教育中,应当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及灵活互动。然而,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我国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脱离,甚至各自为政、“两张皮”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开展《创业基础》等理论课程的是一个部门或者学院,而专业实习与实训则有各个学院自行组织。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是进行知识传授,在未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环境与空间进行现实模拟训练。而能够组织开展动手实践的实验或社会实践环节,却缺乏相应的创业教育理论的支撑,主要表现形式是实验课程的开设、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等形式,而这些实践、实训中,要么是侧重专业课程的动手实验与运用,要么是侧重于课外创业各环节(如项目选择、论证、发展)等思考,却与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系统知识的密切程度不大,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持。学生在创业教育参与过程中缺乏课堂内外的衔接与过渡,不能很好的让学生系统化的体验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并进一步指导深化实践的过程,进而无法很好的指导学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

三、激发并巩固大学生参与创业学习的思路和建议

1.课程定位上,搭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开展创业教育规划与设计时,应当将其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学规划、课程定位等多个方面进行宏观规划,搭建多方协调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平台。在课程定位上,应当把创业教育类的课程从传统的选修课、通识课中剥离出来,根据本校设置专业的总体情况,建立与专业课程相呼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要有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创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以及相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环节;另一方面还应当将创业课程的设计与现有的专业课程相呼应,有针对性的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培养方向,让创业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可行性。此外,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还应考虑教育培养的阶段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与展开。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开设1-2门全校通选的创业基础课、通识课,着重培养创业精神、激发创业兴趣和热情。在中高年级则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创业技能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则可以通过组建创业团队、选派创业导师等方式,将真正有创业热情的学生选拔组织起来,在校园内外搭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尝试性的开展创业实战,将创业教学真正推上实战平台。

2.教学设计上,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交互融合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中,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育,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多教师擅长满堂灌,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高校要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就应该从教学设计上实行变革,应当重构在不同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不同关系与定位。在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资助探索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一是变革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丰富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索、深入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课程讲授的同时可以组织开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不同类型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果。二是丰富创业课程的培养环节。在搭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不同阶段的课程衔接。一方面,同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设计理论教学、参观实习、课外实践等多个环节;另一方面,在不同学期开设的同类型或递进式的不同课程中,也要注重前后呼应,在内容上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而得到完善和提高。

3. 考核机制上,激励学习与检验效果的方式灵活多样

传统教育中,用一张试卷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为常见的方式,这也不失为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在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果也只是单纯的采用期末一纸试卷的考试方式的话,难免会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注重所谓的知识点、重难点的学习,甚至是死记硬背,从而忽略了这些知识点在实践中的运用与掌握。因此,在创业课程的考核机制上,应当灵活多样,特别是要注重平时的考核。不同类型的创业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方式反过来激励、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从而转变“学以应考”的学习动机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树立“以考促学”的意识。部分创业课程的考核,可以摒弃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将考核融入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例如:上课分组讨论的情况、参加课外实践的效果等,以评估、评价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考试分数衡量法,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G1218

参考文献:

[1]张文强.大学生创业障碍及对策探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260

[2]新浪网.新浪教育.报告:全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3048元[EB/OL].2013.6.9.http://.cn/l/2013-06-09/1051229190.shtml

[3]谷献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12,(4):119

作者简介:

彭语良(1980-),男,汉族,四川普格人,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法律逻辑和高等教育研究,职称:讲师。

上一篇:铁路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归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