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门客运码头:航行在漫漫运河之上

时间:2022-09-01 09:05:29

武林门客运码头:航行在漫漫运河之上

运河转弯,码头立起

大运河从塘栖入杭州城,一路南下,穿越十里银湖墅,抵达市中心的武林门一带,在西湖文化广场高大巍峨的环球中心大厦脚下悠然转弯,向东奔往三堡船闸外的钱塘江。

河流的转弯处,水面变得开阔、平静,武林门客运码头就建在这个地方。运河上码头众多,但多为货运服务,客运码头原先设在拱宸桥一带,后迁往卖鱼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武林门落定,延续至今;刚落成的武林门客运码头,方形的候船大厅被大面积闪闪发光的玻璃外墙包围着,在当时算得上十分气派。停靠在这个码头的,有苏州、杭州两地轮船公司的客轮,对开有序。在那个时候,江浙一带的民众,经常乘坐轮船,沿着运河来往于杭州和苏州、无锡等地,1986年的鼎盛时期,武林门码头船客的吞吐量高达385万人次。

不过现在的武林门码头不是这个模样了。前往苏州的夜航船在2005年停驶了,运河夜游的漕舫和水上公交巴士渐渐繁忙起来。坤和中心大厦在码头的西侧拔地而起,码头的位置也稍微挪了挪。候船大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地、小广场和大厦底层的超市、餐厅、廊道。码头也相对简化了,有一艘趸船停靠在码头上,白色的遮阳棚,设有座位。在趸船上候船的时候,抬头便可看到河对岸的环球中心大厦,这座八芒星外形的摩天大楼,宛如运河上一座极其高大的灯塔,举目凝视,白天的时候它直指蓝天,气势雄伟,入夜以后灯火通明,令人神往。

夕阳下,长桥边,望码头光影

在趸船的东侧是一座跨越南北的西湖文化广场桥,连接了西湖文化广场和武林门客运码头。这座桥的别致之处在于桥身的中轴线上有一组紧贴桥面的浮雕,展现了大运河跨越六个省市、沟通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雄伟、历史和沧桑。天色渐晚的时候,附近的居民聚集在西湖文化广场散步、锻炼,也会有许多人来到桥上。他们或者凭栏眺望运河,或者步履悠悠,来往于码头和广场之间。两侧白色的桥灯亮起,照在桥身的运河浮雕上,“河”上的“桥梁”、“航船”投下影子,立体感跃然而生。“河上有桥,桥上有河,河上河,桥上桥”,说的便是这样的奇妙场景。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从这桥上走过,偶尔也会在华灯初上的时候,和旁人一样,倚靠在西侧栏杆上,看坤和中心彩色的霓虹灯将水面染成五光十色。

桥下码头前是趸船,对岸停泊着水上巴士或“龙井号”船舫餐厅,还有慢吞吞路过的运沙船……时有风自北来,在水面上堆起一层波澜,趸船平稳,航船起伏,运沙船吐出黑烟,“突突突”的声响渐渐远去。

码头和大厦,运河和轮船,长桥和过客,在夕阳下光影变化,如一部总也演不完的电影。

码头往事:“夜航船”的苦与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林广场这里有长途汽车客运中心,而运河客运码头也是江浙两省长途客运的主要枢纽。老底子杭州人去苏州,就在这里登上运河的夜航船,睡一觉,隔日就可抵达。杭州话把“去睡觉”趣味化成“去苏州”,起源就是这一趟趟夜航船。

最早的夜航船价格低廉,所以设施相对简陋。机器轰鸣声和水浪拍击声,卷着满满一船人发出的杭州话、宁波话、舟山话、温州话、吴江话、苏州话、无锡话、南京话……加上夏季闷热,冬季风寒,几乎没人能睡得好觉。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夜航船的状况就大为改观。比如“天堂号”游轮,它的动力来自前方的拖轮,所以乘客不会受机器轰鸣和震动所扰。船厅里铺着紫罗兰色的地毯,天花板挂着欧洲进口水晶灯,两侧挂着落地的丝绸窗帘,独立的高级船舱里安装了18英寸的彩电,还可以洗热水澡。

那时候,从武林门客运码头乘船北上成为一种时髦的体验,有许多新婚夫妇喜欢这段浪漫的航船之旅,一些商业招待的客人和旅游团队,也喜欢乘船出行。

我立足于码头上,脑海里就浮现了这样的场景:20年前夏日的一天,“天堂号”在傍晚时分缓缓驶离武林门客运码头,行至拱宸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乘客们三三两两走上船头甲板,沉醉在两岸万家灯火中。从桥西人家飘来的阵阵饭香,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夜更深,繁华的杭州城在身后渐渐远去,对运河的向往和依恋,便在“天堂号”轻缓的晃动中,渐渐进入了每位乘客睡梦中。

这趟始于武林门客运码头的“去苏州”之旅,至今仍被许多杭州人惦记着。只是时过境迁,如今的武林门客运码头,已经没有了长途夜航船的影踪。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杭州人,从武林门客运码头开始了一段安逸、缓慢、悠哉的运河观光之旅。

从这里出发,驶向繁华湖墅

古香古色的漕舫拉响了汽笛,缓缓开离趸船。船头在宽阔的河面上逆时针划了个圈,向北驶去。

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数着沿途路过的运河诸桥,青园桥、文晖桥……过了胜利河口的富义仓,便看到张灯结彩的乾隆舫和舫上觥筹交错的人影。

再北行抵达卖鱼桥,老的客运码头在这里也曾风光过。我似乎可以望见,昔日这里厚实的雨篷,六百多平方米的候船室,熙熙攘攘的船客,在售票处排起蛇形长队,以及轮船尾巴上又搭上的一艘拖轮。

这段运河沿线,尽是繁华昌盛之地。运河水滋养了富庶的湖墅地区,车水马龙的湖墅南路,灯红酒绿的信义坊、大兜路、霞湾巷和小河直街,金碧辉煌、如梦似幻的香积寺,一直到了拱宸桥。而远在后方的武林门客运码头,一班又一班的漕舫,正接连不断地朝北驶来。

运河千百年来兴衰起落,但不曾断绝。运河的古老和沧桑,朝气和生机,杂糅交错,穿越了悠悠岁月后,又有了新时期的风韵。

武林门客运码头,作为如今运河杭州段上最重要的客运码头,见证了运河的流水,湖墅的繁华,见证了武林广场的面貌更替,杭州城的往来今昔。客运码头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从这里出发,我们既航行在漫漫运河之上,也穿行于运河的过去和现在。

上一篇:塘栖时间:历史与未来共生 下一篇:香积寺:一缕香火,一抹尘世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