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01 04:05:28

扶贫办工作总结

2014年是扶贫开发工作迈向精准扶贫的第一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扶贫攻坚做出全面安排部署的一年,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坚持把扶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这个大局,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增加扶贫投入,狠抓考核督办,扶贫开发工作及机关自身建设均取得新的成效,我市“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和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2014年工作成效与做法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集中力量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政策、项目争取成效突出。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抢抓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机遇,把争取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作为首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月27日,科技部在我市召开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28个国家部委参加会议,确定支持事项44项;新梳理片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十项重点工作”项目782个,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并审核通过;10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出台相关会议纪要,明确支持事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南漳等六县区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政策的意见》,我市张湾区、茅箭区纳入《意见》范围,两区每年可新增资金约3亿元;省委2013年秦巴山片区推进会纪要确定的17项支持事项全部落实,到位资金55.4亿元;积极争取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集中力量解决片区突出困难问题”试点项目获得支持,到位试点资金4000万元;争取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县试点项目2个,到位资金2000万元;争取省重点老区乡镇连片开发试点项目1个,到位资金250万元;市州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全省A级,获得奖励资金500万元;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两A三B一C,全省市州排名第一,获得奖励资金1833万元;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予以支持。

(二)大力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精准扶贫工作品牌初步确立。

我市农民贫困,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突出,全市82.98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山远山、深山石山区和边远库区,基础差、致富难、易返贫,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目标,关键在于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找准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就是今年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探索,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以国务院扶贫办《情况交流》在全国转发。

1、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即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到人,致力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瞄准的是扶贫对象、锁定的是干部责任;开展“双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让群众有了“主心骨”,让农村联结了“大市场”;开展“双带”,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舞活了产业“龙头”,培育了致富“领头雁”;开展“双促”,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让干部转变了作风,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开展“四双”驻村帮扶以来,市、县、乡三级联动,政府、企业、科技特派员三位一体,举全市之力,打响消除贫困的攻坚战。目前,全市组成1236支工作队进驻到1232个村开展工作,34名市级领导、1397名副县级以上干部、3.5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4.2万户贫困户、15万人,1154家企业,1003名科技特派员已进驻入村,共规划到村、到户项目55349个,已启动项目895个,到位资金1821万。

2、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实行“两免一补”,每年补助3000元,确保每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生1万人次、转移就业5000人。今年以来,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在全市开展了“雨露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性举措来抓,按照“市州指导、资金到县、培训到户、直补到人”的要求,严格落实政策,加强监督指导,建立完善扶贫培训信息网络和基础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确保雨露计划工作有效开展,全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7000人。

3、实施生态扶贫搬迁,计划6年时间搬迁6万户,我市还有近24万户农户居住在土坯房和危房中,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开发总目标最大的障碍。今年以来,我们在学习陕西商洛市“陕南大搬迁”、四川巴中市“巴山新居”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市实施生态扶贫搬迁的构想,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予以支持,编制了《全市生态扶贫搬迁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科学安置、资金到户的要求,结合整村推进、避险搬迁等项目建设,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3900户,涌现出了竹山县上庸镇吉鱼村等一批好的典型和做法。

4、实施金融支持扶贫行动,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小额贴息贷款、企业贴息贷款和互助金,每年撬动银行贷款15亿元以上。竹溪县出台了《关于实施金融扶贫的意见》,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担保资金和800万元贴息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担保和贴息支持。

(三)全面推进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关键是政策和项目。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片区政策、项目争取和落实两大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以“两会两纪要”为抓手,积极做好政策、项目争取工作。11月27日,科技部在我市召开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28个国家部委参加会议,会前我们广泛征集了市直各相关部门拟请求国家部委支持解决的61项具体事项,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直各相关部门积极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开展对接,推进会共确定支持事项44项;10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出台相关会议纪要,明确支持事项;以市委督办室名义下发关于推进省委2013年秦巴山片区推进会纪要的通知,督促市直各部门做好与省直部门的汇报沟通争取工作,纪要确定的17项支持事项全部落实,到位资金55.4亿元;经过一年多的争取和努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南漳等六县区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政策的意见》,我市张湾区、茅箭区纳入《意见》范围,两区每年可新增资金约3亿元。二是积极捕捉信息,做好项目争取工作。今年,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要求,新梳理片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十项重点工作”项目782个,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并审核通过。三是狠抓项目落地。截止到12月底,片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900亿元,83个重点项目已启动实施57个。四是推动信息交流与共享,全年共编发各类简报信息11期47条。

(四)圆满完成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建档立卡是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我们对此高度重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专班。市、县、乡均成立了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安排专门工作经费,集中力量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二是科学分解控制指标。通过周密研究考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规模分解到县、乡、村。我市贫困户建档立卡的识别标准以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作为贫困对象的识别标准,贫困村建档立卡识别标准严格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并要求各地不得将“三边村”(国省道沿线村、集镇周边村、景区周边村)及群众公认的富裕村作为贫困村。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将贫困人口指标科学分解。竹溪县按照好、中、差三类村标准,条件较好的村适当降低贫困发生率,条件较差的村适当提高贫困发生率,不搞平均分配,将贫困人口指标科学分配到行政村。房县通过收入测算法、评估法(“八进九不进”)、民主评议法、基数增减法、工作需求法科学分解贫困人口。三是强化政策宣传。4月22日,全市召开建档立卡工作动员会,学习传达国办、省办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建档立卡工作,并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市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十扶组发〔2014〕1号)。各县市区也迅速召开建档立卡工作动员会和培训会,印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郧县扶贫办与县监察局联合印发了《郧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工作推进不力、宣传不到位、引发社会矛盾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相关责任。四是规范了操作程序。对贫困户、贫困村认定严把“两公示一公告”的工作环节,不走捷径,不走过场,确保工作过程完整有效。在乡镇政府及驻村工作队指导下,成立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由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其中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评议小组人员要达到10-15人;人口在1000人以上村,评议小组人员要达到15-25人。评议小组在原有贫困户存量基础上,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和认定标准,进一步缩小规模,确定贫困户初选名单。对初步选定的贫困户及认定理由,由村委会和驻村干部核实后,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对有疑义的初选对象,由村委会和驻村干部进行核实,并将核实情况予以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农户,由村委会组织农户填写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初选名单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并在各乡镇政府网站进行公示,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县扶贫办对各乡镇上报的档案数据进行复审,复审结束后通过相关新闻网站等渠道进行公告,并逐级报省扶贫办备案。五是加强督办指导。为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进度,市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建档立卡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十政扶电〔2014〕15号),组建四个督导组,赴各县市区开展建档立卡督导活动。各县市区也分别成立督导组,赴相关乡镇和村开展督导活动,指导建档立卡工作的开展。截止12月底,全市已完成录入贫困村456个,贫困户25.6万户、80.1万人。

(五)大力实施整村推进。

市政府将65个重点贫困村建设纳入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内容,今年以来,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02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3480万元,村平投入达到315万元,实施项目355个。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解决贫困村群众出行困难、饮水困难验题,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住房条件、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产业发展明显提升。

(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把产业扶贫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农业发展壮大、农村富裕小康建设的根本举措,围绕全市“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发挥扶贫政策“四两拨千金”的功能,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植中介组织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34万元,投放扶贫贷款和贫困户小额贷款8468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119个,农户4880户。

(七)扎实推进老区和城区农村扶贫开发。

着力抓好竹溪县、郧西县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县试点项目,郧西县口乡老区重点乡镇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25个老区重点村建设。继续按照“兴致富产业、促转移就业、建安全住房”的要求,投入本级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实施城区农村扶贫项目43个,以张湾区柏林片区、茅箭区大川片区为代表的城区农村贫困面貌得到有效缓解。

在完成好上述各项任务的同时,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重视力度空前。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多次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市四大家34名市级领导带头联系贫困户。二是扶贫开发投入大幅增加。2014年,我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达到32471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30471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市级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为完成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三是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得到创新。建立完善了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帮扶机制、资金管理等七大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县市区综合目标考核办法(试行)》和《市直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重大调整,扶贫开发首次纳入上述两个考核范围。在县市区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扶贫开发作为一类指标共设11个子项,合计21分。《市直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共设置职能工作目标、共性工作目标、第三方评估测评、争先创优目标四大类指标,其中扶贫开发作为共性工作目标由市扶贫办负责对全市125个单位实施考核。四是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得到完善。全市开展了扶贫项目资金专项审计,针对审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开展整改,纪律处分18人,修订完善了《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市村级扶贫项目资金报帐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认真落实项目公示、资金报账、工程验收和绩效保证金制度,定期检查监督、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项目发挥效益。在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我市六个县市获得2个A,3个B,1个C的好成绩,全省市州排名第一,获得1833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奖励。五是扶贫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我们坚持把扶贫宣传作为扩大扶贫开发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开辟专门栏目、举办专题活动,特别是先后在《农民日报》、《中国扶贫》、《日报》等刊发一系列报道,进一步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六是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市扶贫办机关计划生育、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被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先进单位”、“合格单位”称号,在市直机关综合目标考核中得分99.8分,名列第18名。

上一篇:安监局安全生产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扶贫办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