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更强 农村更美 农民更富

时间:2022-09-01 02:26:34

让农业更强 农村更美 农民更富

编者按:

1月9~10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河南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3年河南“三农”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重点研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本刊编辑部摘编2014年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重点,以飨读者。

粮食生产:“中国碗”要盛“河南粮”

中国人吃饭要靠自己,河南人吃饭更要靠自己。

河南的粮食生产基础还不稳固,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保粮田,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住,把粮田控制住;保产量,通过运用科技成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建设更多旱涝保收高标准粮田,增加单产,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效益,通过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现农民增收与粮食增产同步,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要持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市场化、企业化经营

推动农业市场化、企业化经营,首要的是适度规模经营。

要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若干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业配置。

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鼓励、吸引、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发展。要以劳动手段的现代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公益与经营相协调、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统一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管制、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引导支持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

农民增收: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富裕农民

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既是实现农民增收最快的途径,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要把最大限度地鼓励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历史进程中的头等大事,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全省生产力布局,依托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牵动和教育牵动”,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住”“转得出”。

留守农民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当地支柱产业;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要加强职业教育,全面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从农业发展中得到更多收益。

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突出“转”,引导贫困地区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向市民转变;突出“特”,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牧则牧,在本地脱贫;突出“迁”,对难以就近转移就业、又没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的,进行整体搬迁。当前,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和黄河滩区“三山一滩”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要坚持城乡统筹、相互促进,着力推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力市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地优化村庄布局,原则上以县为单元,根据地方资源禀赋特点,依次制定产业规划、村庄规划、土地规划、环境规划、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做到“五规合一”。

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注意从当前劳动力转移程度、产业规模及特色、经济实力、土地利用、道路建设等实际情况出发,哪里够条件就解决哪里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讲究分步实施,做到低成本、高效益,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要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织好网、保基本、兜住底”,推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改革坚持“三个不变”

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三个不变”这个最大前提。

要明确改什么,围绕完善土地制度推进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推进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围绕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种养业、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围绕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推进改革,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围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改革,培育中介组织,支持发展公益性和经营组织。

要把握好如何改,审慎稳妥推进,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双基双治”建设:夯实农村和谐根基

要抓好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打好基础,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和矛盾调解化解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损害群众合法权益事情的发生。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促进农村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上一篇:在卧室里忘记时间 下一篇:绝望的留守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