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阿的启示

时间:2022-09-01 01:42:57

晏子治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虽然已过去了2000多年,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目前依然存在,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并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晏子治阿的遭遇

齐景公刚即位时,派晏子去治理一个叫东阿的地方。自从晏子到了那里,齐景公就不断地听到人们对晏子的怨言。刚开始,齐景公还不以为然,但时间长了,便有些按捺不住了。果然,到了第三年,齐景公就把晏子召来痛斥了一番,认为他治阿不力,甚至是越治越乱,以至于很多人都对他产生了不满。齐景公要晏子反省,等着受严罚。晏子感到很是委屈,但又不能自辩,只能请求再给一次机会,并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年内再治不好,他宁愿自请死罪。齐景公见他态度如此坚决,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晏子回到东阿,不久齐景公果然听到了许多人在说晏子的好话。齐景公很是高兴,心想这回晏子终于干出成绩来了,找个机会应该好好奖励奖励他。过了一年,齐景公召见了晏子,对他大加褒奖,并要在物质上重奖他。谁知晏子却说这次是来领罪的,岂敢领赏呢。齐景公很奇怪,就问他原因。晏子直言相告,说,前三年别人走后门托他办事,他都拒绝了;上级等着他去送礼,他也没去;相反,他还想方设法去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把仓库的收入全拿去周济穷人,没有送给那些想占公家便宜的人,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是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没有温饱之困。可齐景公非但不表彰,反而要治他的大罪。后来他获准再去东阿的时候,就改变了策略,一切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做。无论谁托他办事,该不该办的事情他都办,逢年过节一有机会就赶紧给上级官员送礼。另外,他还增加老百姓的赋税,仓库里的东西也不再拿去周济百姓了,而是随手就送给了身边的人。这样一来,老百姓一半以上都在挨饿,可很多人都说他好,齐景公也要奖励他,他觉得受之有愧,宁愿回家养老。至此,齐景公如梦方醒,深感晏子是个贤才,后悔自己以前道听途说,以至于错怪了晏子。于是,齐景公对晏子委以重任,让他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权利博弈与绩效观的变异

这则故事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官场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上级领导如何才能真实地了解下属的政绩。由于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始终处在以上级领导为主导的常态下,因此,进一步延伸的话题就是如何准确地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晏子前后两次遭遇的不同的评价方式和结果,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生态环境。

晏子前后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而角色转换的根源则是齐景公错误的评价以及提供的与之不相称的奖惩。尽管就晏子个人而言,其内心深处并不是诚心要如此作为,只不过是想让齐景公明白一个道理而已。当然,齐景公也算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上级,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及时改正错误。倘若上级固执己见,知错而将错就错,甚至一错再错,以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体面和尊严,必然会引发上下级之间的权利博弈,下属将会及时调整为官策略,竭力避免前一种结局,而追求后一种结局。结果是,下属的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原本正直的人也学会了“精明”,变得“会来事”了,而原本就“会来事”的下属则力图通过不断创新后“更会来事”。久而久之,官场上潜规则大行其道,不按规矩出牌的任性官员则会越来越多,并占据主流,而忠诚老实、懂规矩、想干实事的官员会越来越少。

那么,上级领导或者是组织如何才能避免对下属政绩评价的失当或者失实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上级领导对下属的政绩评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级领导对下属的印象分,主要来自相互之间工作上接触产生的直接印象。这个印象分在有些时候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二是由于上下级工作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外部评价内部化。上级领导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可能完全了解,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信息不对称。这时候上级领导周围的人对下属的看法,就会对这位上级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他就有可能将这些评价内部化转为个人的评价。晏子和齐景公的关系开始时就处在这种情况下。晏子当时的级别并不是很高,而齐景公则是一国之君主,他们之间官职相差很大,中间有若干级别的官员。显然,齐景公很难真实了解到晏子的政绩。如此一来,这些大臣加上周围一些小人的有关言论,正好弥补了齐景公所掌握信息的不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齐景公对晏子原有的印象分,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判。这个时候,决定晏子政绩的实际上已经不再是齐景公的印象分了,而是周围这些大臣以及小人的言论了,他们成为了晏子政绩的裁判员。

对当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启示

以上分析的只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非对称关系。到了今天,官员的政绩评价体系越来越复杂。除了上述关系外,还包括了下属单位的群众评议。如果这位下属不是一把手,还包括一把手对他的评价,等等,但仍然没有脱离以上级领导为主导的常态,只不过是他的权重有所降低而已。笔者以为,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和评价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上级领导的印象分,尤其是可以排除领导周围人员的评价影响。这也是从制度上避免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如果建立了具体的考核指标,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价就会客观化、实效化和公开化,进而从根本上脱离外部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实现独立评价。

二是上级领导要主动与下属沟通。沟通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齐景公也是在与晏子的当面沟通中了解到他治阿实情的。从层级管理的要求来看,上级领导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管好所辖的下级领导,并通过他们对更下级的人员施加影响力。若要真实了解下属的政绩,必要的沟通必不可少。这样做便于上级领导对有关信息进行印证和筛选,从而进一步掌握接近事实真相的元素。

三是尊重群众的民主评议。可以说,本单位的群众对本单位领导的政绩最有发言权,因此,要想真实地了解领导干部到底作出了什么贡献,必须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真实意见。否则,很难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本文这则古代案例其实影射了这个问题,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根本无法传达到齐景公那里,而那些官员则具备接近他的优势,他们的议论很轻易就传达到齐景公耳朵里,不断地刺激他的神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左右着他的判断。目前,民主测评在有些地方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了,导致领导干部虚假政绩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正直而有作为的官员仍然在重复着晏子的遭遇。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是实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步骤。

四是建立纠错机制。当上级领导发现对下属政绩出现误判或对其处理不当时,明智的做法是及时予以纠正,并恢复下属原职。对于那些政绩突出的官员,发现错判后还应给予奖励提拔。这样做,不仅会重新赢回下属的尊敬,而且树立上级机构诚信的形象。上级领导在面对下级领导政绩考核失真和错判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虚怀若谷、实事求是予以及时纠正,也是考量其执政理念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责编/彭澜)

上一篇:国家管理要从严 下一篇:长城汽车百亿定增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