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31 11:28:17

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行PICC置管的操作及护理体会。结果 65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4.7%,均顺利完成化疗方案。结论 PICC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导管可长时间保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发生,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PICC;肿瘤化疗;护理体会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若操作处理不当则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危险,情况危急时则有可能引起死亡。为了摆脱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临床对患者提供诸多可行性的处理方式,同时配备了专业的护理服务系统,全面提升了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从临床应用情况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其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结合我院收录的76例病况,对肿瘤化疗护理提出相关建议,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2岁。其中肺癌34例,乳腺癌14例,卵巢癌8例,结肠癌20例。所用化疗药物:5-Fu、替加氟、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吡柔比星、顺铂、卡铂、环磷酰胺等,每次2~4种药物联合化疗。

1.2操作方法 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的PICC单腔导管一条,同时准备操作中所用的其它器材,为患者提供可行的护理方案。详细操作流程:准确地判断患者静脉位置,对其插管穿刺等位置进行选择,确保操作后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严格避免插管失误等问题,同时对插管位置提供有效的消毒处理,避免发生感染问题。打开PICC导管包装,使用专业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预冲处理,当对静脉进行穿刺后注意回血情况,稳定穿刺针的位置,不易随意拨动,将插管鞘向前推进进到血管,同时让插管鞘进行稳固,将穿刺位置上方轻压住以便止血,而后将穿刺针抽出插管鞘。将导管向插管鞘进行前推,慢慢的推进到所测量的长度,而后将插管鞘退出静脉,接着将支出的导丝撤出。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点1cm处,无菌纱布块放置穿刺点处,用IV3000敷贴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2护理

2.1置管前的护理 置管前一般需要由主管护士将置管相关说明进行告知,包括该设置的作用,步骤,日常注意事项等,从而可以让家属对工作进行有效的配合和认同,以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是展示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让家属了解该设置的优势、安全与便利,有效的避免化疗等药物注射对血管的损伤。

2.2置管后的护理

2.2.1近年来肿瘤化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其可以在特定时间内一直病况的恶化,同时起到了促进治疗的作用。随着肿瘤恶化病况的发展,患者承受的治疗量越来越大,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本次选用PICC是护理工作创新的有效方式,其改变了传统护理操作的不足,提高了患者临床病况恢复的有效性。对于操作过程来说,应当严格控制感染问题的发生,对易感染位置进行清洁处理,置管消毒之后要做好皮肤的局部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方式。例如,异常皮肤常伴有红肿热痛、渗液渗血等问题,尽早采取措施解决是很有必要的。从本次治疗情况分析,1例于置管发生了红肿、疼痛等问题,持续时间2d,使用局部热敷和百多邦软膏外敷等病况得到控制。正常情况下,导管必须要持续使用到治疗结束,定期对导管清洗以保持清洁,这是防范感染发生的有效方式。对于治疗中发生的炎症,可选用百多邦软膏外涂及时处理。

2.2.2预防导管阻塞 输液是肿瘤化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输液过程要注意临床病况的综合护理,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抑制。根据临床护理情况,本次输液是发现了点滴不畅等问题,并且置管出有轻微肿胀现象,护理人员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后恢复正常。因此,临床输液要注意控制患者的皮肤组织状态,并且时刻观察输液管是否存在折叠等问题,必要时对管口进行消毒处理,或换用新的输液管持续输液。同时,对输液点滴速度合理地掌控,防止输液过快造成的不适感。

2.2.3预防导管脱落 平时如果完好的进行导管的固定和敷贴,患者进行规范的使用一般不会出现导管脱落,但是在更换敷贴时需要注意揭起的方向,顺着导管方向向上可以有效避免导管外脱。本组1例导管脱出是患者因烦躁自行拉出。因此,对于较为躁动的患者,需要对其四肢上约束带,并且告知家属在其更衣、大小便等需要松懈约束带时进行注意,防止导管被自主强行拉出。

2.3拔管的护理 去除敷料,将导管从固定胶贴上取下,沿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导管,观察导管的长度,以确定导管全部拔出,拔管后立即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记录拔管的日期和时间、拔管原因、穿刺点情况。

2.4带管宣教 向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患者详细宣教:①PICC导管可留置1年,以及保护导管对于完成化疗的重要性;②避免穿刺侧手臂负重、穿脱衣服时拉出;③可以淋浴,不可以盆浴、泡浴,浴前用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w,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透明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入及时来院或到就近医院处理;④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穿刺针眼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液,敷料松脱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处理;⑤坚持每5d来院或到就近医院用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更换可来孚接头1次;⑥导管可进行常规加压输液,严禁用高压注射给药、推注造影剂、我科已将上述详细内容做成卡片让患者随身携带,以便于提醒患者及其他医护人员;⑦禁止剧烈运动,以防运动带来的置管脱落或移位等问题。

3结果

76例患者,65例1次穿刺成功,4例失败是因选择血管不当,所选血管以往化疗后已变硬,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4.7%,拔管1例,是由于出院后护理不当拔管。其余均导管通畅。置管时间7~103d。留置成功的53例患者,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2例出现静脉炎,5例出现局部红肿,1例导管阻塞。结果治疗后拔出的导管均完整。

4讨论

保护血管是肿瘤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临床出现血管损伤及疼痛也较常见,锁骨下静脉穿刺易误穿锁骨下动脉、气胸及血气胸、锁骨下动静脉瘘、空气栓塞等并发症,而PICC置管为化疗患者解决了这一难题。因PICC置管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浅静脉及渗漏性损伤,PICC置管后的护理也相当重要,避免发生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让患者可在减少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极为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

与浅静脉和外周静脉切开留管相比较而言,PICC是具有明显优势的。通常所用的浅静脉留置针因为受到患者的变换特别容易发生针管的错位,从而产生渗漏的问题,而外周静脉切开的创伤性又是最大的,并且切开的静脉只能使用一次。而现在广泛使用的PICC则是有着较高穿刺成功率,对静脉的选择范围又更大,止血更易操作,感染的几率降低,对减少静脉炎等问题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目前大多都用于药物输液、术中监护、血流动情况的监测、肠外营养、血液净化等方面。而肿瘤患者使用PICC则可以很好的减少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身体刺激,以及因为局部药物溶度过高所出现的静脉和附近组织坏死的问题。

如果患者具有好动、疼痛忍受力低,血管壁薄,血管细小等问题,那么普通的静脉穿刺则极易导致多次穿刺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给穿刺的护士带来精神上的压力。而要使PICC穿刺成功率高,首要建立技术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让护理人员掌握过硬的基本技术,

在PICC的穿刺过程中应该坚持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对穿刺技巧应熟练掌握。如果导管插入较深,较容易引起神经刺激和心律失常的问题,如果定位不准则容易导致导管插入颈外静脉,而为了操作规范,在插入前需要准确定位,可使用有效的测量办法。在临床使用中,应该时刻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有助于及时处理,预防问题的恶化,减少对患者的身心伤害。

参考资料:

[1]许水莲.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43-44.

[2]赵卫红.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33-34.

[3]万红艳.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86-87.

上一篇:优质护理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 下一篇:血站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