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原唱伊莲·佩姬:我也曾流落在放弃音乐剧的边缘

时间:2022-08-31 11:00:16

《回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原唱伊莲·佩姬:我也曾流落在放弃音乐剧的边缘

即便不熟悉百老汇歌剧的人,也听过音乐剧《猫》里的《回忆》(Memory)、《艾薇塔》里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传世的动人歌声背后,是被称为“当代最伟大音乐剧天后”的伊莲·佩姬(Elaine Paige)。伊莲·佩姬从小学习音乐,19岁即踏入音乐剧界,直到30岁才因为贝隆夫人一角一举成名。

今年11月,伊莲·佩姬即将再度来华演出,与费翔携手在北京举办演唱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时,这位64岁的音乐剧天后回望自己40年的舞台生涯,虽然一度怀才不遇几乎放弃音乐剧,但是最终她说:“我没有遗憾。”

大器晚成首演贝隆夫人

伊莲·佩姬1948年出生在伦敦北部的Barnet区。她的父亲是一个鼓手,喜欢爵士乐;母亲是音乐爱好者,喜欢歌手Ella Fitzgerald和Perry Como。父母总是在放各种音乐听,这是她受到的最早的音乐熏陶:“童年时我的屋子里总是有很多音乐。”上学之后,伊莲·佩姬偶然参与表演了一个滑稽歌剧《男孩莫扎特》(The Boy Mozart),扮演其中的一个女中音角色Bastienne ,需要演唱的作品则来自莫扎特12岁时作的歌剧《Bastien and Bastienne》。她的音乐老师立刻注意到了她的歌声,父母也因此契机鼓励她在这方面进一步发展,送她去英国著名的舞台表演学校Aida Foster学习唱歌和表演。

真正让她决定从事音乐剧事业的,是1961年的经典歌舞电影《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14岁时我看到了那部电影,爱上它的那一刻我产生了想做音乐剧的念头,我明白,那就是我想要的。”

决定从事音乐剧,但是之后的道路却并不好走。伊莲·佩姬19岁就开始踏入舞台剧事业,一直在演小角色,30岁那年甚至还经历了数月的失业。那时的她想过放弃:“我曾经处在想放弃音乐剧的边缘。我考虑过要不要转型做演出经纪人—因为我对这个行业很了解。但是之后我的经纪人就打了电话给我。当时我在北英格兰工作,她劝我去买《艾薇塔》(Evita)那张专辑回来听,因为她认为我非常适合去演那个女主角。”

知名音乐剧作曲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和作词蒂姆·赖斯(Tim Rice)从1974年就开始着手编写《艾薇塔》,讲述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贝隆(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的故事。作品完成之后在1974年先出了唱片版,后来妇孺皆知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已经收录其中,当时演唱贝隆夫人部分的是女歌手Julie Covington。唱片大受欢迎,当伊莲·佩姬听经纪人的话之后,接触到这张唱片时,它已经是白金专辑了。

“我买了那张专辑,刚听到第一个旋律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必须扮演这个角色。我对伊娃·贝隆简直着迷了,那个故事、那些歌词,还有迷人的音乐、那位传奇的女性。我查找了我能找到的一切关于她的资料,一遍一遍地听那张唱片。”伊莲·佩姬这样回忆。

就在那之后,《艾薇塔》准备排正式的音乐剧版,失业了数月的伊莲·佩姬一举从500多个候选人里脱颖而出,赢得了贝隆夫人的角色。

伊莲·佩姬至今对面试的过程记忆犹新:“第一次面试的时候,我唱的是披头士乐队的《昨天》,但不是流行歌曲的版本,而是用歌剧的方式演绎。第二天,他们就打电话给我,接下来有一系列的6个面试,一次比一次密集。直到有一天晚上,经纪人到我的公寓通知我,我得到了贝隆夫人的角色!这个消息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因此得到了青睐,可以出演韦伯的作品!多么不可思议!”

一举成名天下知。一夜之间,伊莲·佩姬就从一个几乎放弃音乐剧的失业演员变成了大明星:“一开始我觉得非常难受:摄影师、记者都扎堆在我家门外,我到哪儿他们到哪儿,报道我做的每件事。这会把你压垮,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接受我出名了这件事。”

一只带来好运的“猫”

《艾薇塔》带给伊莲·佩姬事业上的第一个辉煌,也让作曲者韦伯获得了严肃戏剧专家的认可,《艾薇塔》被认为是韦伯最有可能传世的作品。《艾薇塔》的导演哈尔·普林斯(Harold Prince)对伊莲·佩姬说:“如果你能再次赢得贝隆夫人这样的角色就更加幸运,如果演艺生涯中有三次这样的机会,那就非常幸运。”他的预言言犹在耳,伊莲·佩姬的确又获得了两次这样的机会,而每次都和韦伯有关。

1981年,韦伯音乐剧作品《猫》原本已经敲定了女主角。伊莲·佩姬意外在广播上听到了《回忆》这首曲子,立刻就喜欢上了。在她准备告诉韦伯自己想出演《猫》之前,她意外遇见了一只大黑猫。在英国的演艺界,遇见猫是一个好征兆,伊莲·佩姬收养了那只猫。第二天,她还没联系韦伯,韦伯就打电话邀请她出演《猫》。伊莲·佩姬始终相信是那只猫给自己带来了好运,给它取名格里兹贝拉(Grizabella,《猫》主角名),她不认为是自己收养了那只猫:“感谢它收养了我。”《猫》后来被认为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

1993年,韦伯根据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电影《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改编了同名音乐剧,此前他的上一部作品《爱的观点》(Aspects of Love)票房成绩平平,这部作品能否成功也引起人们的好奇。原本韦伯敲定了另外的女主角,伊莲·佩姬只是受邀在韦伯的第三次婚礼上演唱这部剧中的一首歌《只要一个眼神》(With One Look)。结果原定的女主角因病无法演出,韦伯又一次给伊莲·佩姬打来了电话,于是伊莲·佩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舞台上的女明星诺玛。至此,伊莲·佩姬真的获得了三个绝好的机会,同时也帮助韦伯成就了自己在音乐剧界无可争议的地位。

把西方音乐剧带到中国

伊莲·佩姬有很多惊人的头衔:音乐剧第一夫人、当代最伟大的音乐剧天后、身价最高的音乐剧演员……她还因为在音乐剧领域的成绩被英皇室授予四等爵士勋章(OBE)。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还是第一个把西方音乐剧带到中国的人。

上一篇:读《你有权保持沉默》 下一篇:教师·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