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复合乳酸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

时间:2022-08-31 10:23:16

探讨复合乳酸菌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复合乳酸菌(聚克)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6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复合乳酸菌(聚克)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单纯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 聚克;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安全性

doi:10.14033/ki.cfmr.2017.14.0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52-02

黄疸乃是新生儿常见病,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胆道闭锁等并发症,给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传统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复合乳酸菌是其常用药物之一。后来,随着医学科技及光疗技术的发展,利用蓝光照射的方式来治疗新生儿黄疸逐渐得到普及[2]。为了解复合乳酸菌(聚克)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6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观察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6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将65例患儿分成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各占总数的57.1%、42.9%;体重1.8~4.1 kg,平均(2.9±0.4)kg;其中足月儿29例、早a儿6例,各占总数的82.9%、17.1%。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各占总数的56.7%、43.3%;体重2.0~3.9 kg,平均(2.8±0.3)kg;其中足月儿26例、早产儿4例,各占总数的86.7%、13.3%。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补液、保暖、牛乳喂养及抗感染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复合乳酸菌(聚克)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每天应用蓝光对患儿光照1次,持续时间约10~12 h,期间维持患儿水分充足、体温正常、呼吸畅通、无呕吐及抽搐等现象;同时给予患儿服用复合乳酸菌(通用名聚克,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184),0.33 g/d,分两次服用。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周身皮肤黄染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周身皮肤黄染部分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无效:周身皮肤黄染未见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临床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一般是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是其主要特征。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非常多见,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病和多发病[3]。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前者主要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黄疸,这种黄疸一般是暂时性的,通常可在婴儿出生后的2~3 d出现,7~10 d后可自行消退,若为早产儿,则黄疸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但不会对患儿造成过大的不良影响,仅会引起轻微的食欲不振[4];而后者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出现的黄疸,这种黄疸的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一般会持续两周以上,早产儿甚至可超过一个月不退,并且消退后还可能会重复出现[5]。

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一般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发生黄疸后,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往往会直接侵入其大脑,从而引起核黄疸,极大地损伤到患儿的大脑,不但会影响到患儿的正常发育,甚至还可能导致患儿死亡[6]。再者由于新生儿的肠道内菌群建立速度较成人慢,所以其肠蠕动能力也较弱,一旦出现了血清胆红素上升的情况,则不容易以粪便形式排出,极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从而更加提高了黄疸的危险性[7]。由此可见,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不但要有效平衡其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还要促进患儿肠道菌群的建立,从而促进血清胆红素排出,减少其在消化系统内的循环。

复合乳酸菌是由乳酸杆菌、嗜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等活性乳酸菌所制成的一种制剂,其可在肠内繁殖,抑制肠道内腐败细菌活性,从而起到调整肠道菌群的作用[8]。其次复合乳酸菌还具有促营养吸收和抑制肠源性毒素的功能,可有效优化肠道内部环境,促进胆红素排出[9]。因此,该药一直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药物。而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新方法,其利用了胆红素能吸收光的原理,通过光氧作用将胆红素氧化成为水溶性产物,以促进其排除[10]。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复合乳酸菌(聚克)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见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安玉.G6PD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5):153-156.

[2]于晶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26-28.

[3]盛晓燕.复合乳酸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0):4414.

[4]姜玉玲,王玉山,祁凤茹,等.基于三联法联合蓝光治疗小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7):154-155.

[5]刘国文.间断、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5):36-37.

[6]黄.对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0-12.

[7]高中秋,黄静,黄琼,等.中t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与经济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23-26.

[8]李丽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蛇志,2013,25(2):207-210.

[9]丁媛媛,杨可达,杨金慧.新生儿黄疸诊疗的若干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9):132-134.

[10]卞晓琴,朱元卫,黄玲.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142-144.

(收稿日期:2017-01-20)

上一篇: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没想到,小草亲自搬来了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