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逆转”病在何处?

时间:2022-08-31 09:39:28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到球场上去踢球,但全国又有多少块足球场能提供给孩子们踢球呢?中国足球现在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打基础。谁都想摘果实,但现状是树都秃了。

实力说

技不如人是最普遍的说法。

国青助教黎兵说,中国足球各级球队,包括国家队和广州恒大等俱乐部队,在奥运会、世界杯、亚冠联赛等各级国际大赛中,屡屡出现被逆转的场面。从竞技体育角度来看,主要还是我们不具备和人家对抗的整体实力,你没有能力,如何能跟对手对抗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汕认为:比赛中你没有能力把优势延续下去的原因很多,心理、体能、技术、战术、后防集体防守的能力不足、前锋给对手造成的压力不够……不是一个因素就能造成的,而是一个整体实力的反映。

再换个角度看:如果足球场上“技不如人”的球队永远没有机会,足球比赛永远是按技战术水平排名先后的,那世界杯赛上韩国队的第四名难道就真是他们达到了世界第四的水平才取得的吗?德国队的世界亚军难道就意味着他们当时的实力水平比法国阿根廷西班牙意大利高吗?论2002年时的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德国绝对排不到世界第二。一国之足球实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承认差距,承认落后,虚心学习,是中国足球界应该具有的态度,但是最近有一种倾向,似乎中国足球在亚洲简直不经一打,这不符合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也不利于拿出真正有效的总结。

根基说

黎兵说,现阶段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此,更主要的是中国几乎没多少人踢球了,足球人口相比日本少得可怜。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们到球场上去踢球,但全国又有多少块足球场能提供给孩子们踢球呢?中国足球现在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打基础。谁都想摘果实,但现状是树都秃了。让更多的孩子到球场上踢球,光靠十几个俱乐部或体育部门根本做不到。教育部门不参与、体教结合的路子不解决,全都是空话。即便是现在有一些学校在抓足球普及,但又有多少高水平的教练在抓青少年足球呢?基础不发展,教育不拉动,中国足球没戏。

金汕说:“现在的一些措施,如全运会为足球这样的项目多设几块金牌,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设了几块金牌,想靠这些措施来提高水平,我看会有一点用,但用处有限。因为,这种弄一批年轻球员在一块集训,然后集中打个十几场比赛的做法完全不符合足球培养的规律。”

他表示,最基础的还是足球人口问题,如果有几千万人踢足球,好苗子肯定就出来了,否则谈其他也是枉然。

折戟伦敦奥运会的这届中国国奥队被称为“最差国奥”,这批球员都出生于1989年之后,当时全国可供选择的注册球员只有700多人,而到目前为止,这批球员中能继续留在中超联赛中征战的人数不足百人,能在中超球队踢上主力的球员更是屈指可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前人才济济的“85国奥”已经逐渐进入职业生涯末期,他们在转会市场上对俱乐部的吸引力正逐渐下降,而“89国奥”理所当然地成为“抢手货”。

然而“抢手货”当中,值得各中超俱乐部争夺的对象实在过于稀少,直接导致了未来转会市场中内援身价的暴涨在即。目前在上海特莱仕效力的武磊无疑是“89国奥”当中的—个典型例证,徐根宝对他的标价已经超过3000万,甚至还在不断看涨当中,其中缘由就是在这支“史上最差国奥”当中,具备同等水平的球员实在太少了。

体能说

中国足协国管部主任曹景伟表示,体能不足是屡遭逆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女足国少与德国队的比赛为例,前70分钟对手形成的有效进攻机会不多,但为什么70分钟以后就能够围着我们打?第二,我们往往最后几分钟丢球,教练员的分析往往是运动员精力不集中,但为什么到这个阶段就不能集中?我觉得最核心的是由于体能的下降造成不能坚持前面的正常比赛节奏了。你的比赛节奏下降,而对手维持,这样对手就能形成速度上的优势,令我们非常被动,造成运动员看起来精力不集中,实际上是没有足够的体能使其身体和判断协调一致。我们在平时训练中拿了大把时间磨合技战术,但在这一过程中又没有足够的强度能使体能储备和你想提高的技战术相匹配。第三,正因为国内普遍对体能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国内比赛节奏很慢,但国际比赛的立争越来越激烈、节奏越来越快,显然我们不能满足国际比赛的需要。

国足主帅卡马乔曾说,为什么中国国字号水平提高慢?很大原因是中超比赛节奏太慢。曹景伟表示:“中超俱乐部打亚冠打不好,就是攻防转换节奏跟不上对手,这也是卡马乔让国家队多打比赛的原因,就是要适应快节奏。所以说提高中国足球,首先要把联赛水平提上去,而水平提高的核心就是比赛节奏加快、对抗更加激烈、训练更加实战化。”

他同时认为,目前改变的难度很大,因为很多俱乐部教练认为比赛赢球就行,但仅仅赢球并不完全符合先进的足球理念,最后导致国字号水平很难提高。

中国足协副主席韦迪认为,体能是一个方面,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理念。

上一篇:从校园里寻找希望国际足联女足发展项目负责人... 下一篇:变革之源:企业大学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