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倾听孩子的心声

时间:2022-08-31 09:37:52

一、倾听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慢的艺术,倾听是静的艺术,倾听教育能真正触动教育的脉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倡“精神助产术”,强调教师和学生是世界知识和真理的探索者,在人格上互相平等;教师相信学生能创造和发现真理;教师通过提问,倾听学生发言,研究和理解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孩子有着独特的观察、思维与情感的方法,教师应通过倾听参与孩子生命发展的过程。

就倾听教育的内涵,学者们各有见解。学者袁菊总结:“倾听就是教师耐心专注地听学生表达表现并积极予以回馈的过程,它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和师生平等,也折射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学者冯卫东阐明:“倾听是以积极的情感态度认真细心地听取,即借助多种感官接受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和领悟等过程。”

综上所述,倾听,意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主动积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言说,并借助多种感官接受语言信息进行观察、辨别、理解、反馈和引导。教师和学生彼此平等尊重,互相倾听理解,共同发展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倾听教育的误区

教育家杜威说:“耳朵与生动的、开拓进取的思想和情感的联系比眼睛紧密得多,也丰富得多。视察是个旁观者,听觉则是个参与者。”在教育教学中,倘若教师忽视倾听教育,只能是一个视察的旁观者,而非学生生命成长的参与者。学者李政涛把这种教育现象称作“教育失聪”。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下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失聪现象。

(一)教师对自我威严的维护导致失聪

我们首先以一项课外活动为例。在我校举行撕纸大赛之前,我示范失败,表示研究后再指导,但是学生凭借自身的智慧获奖而归。这一教育行为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剥夺了学生发言并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如果教师只能接受维护自身威严和形象的声音,排斥那些可能挑战自身权威的声音,那么他们是狭隘的,忽视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无限的创造潜能。

(二)教师的倾听智慧不足导致失聪

倾听教育不仅仅是用耳朵耐心专注地听,同时还需要借助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理解、反馈和引导。以我的一堂英语课为例。课上,学生发表了独特别样的观点,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凑,我只是摆出倾听的姿势,并没有进行思考并且给予及时或是课后的反馈。这无疑是虚假的倾听。教师忽视倾听或是倾听无能,都是源于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与教育智慧的欠缺。

三、教师倾听智慧的养成

(一)细细思考倾听什么

海德格尔写道:“我们在目前可做的或可以学习的,就是去切近地听。学会倾听也是师生应当共同关注的事。”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需要专注地倾听,及时了解孩子们的身心状况。同时,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便是不成熟的。孩子们会萌发很多奇思妙想,如果教师不愿倾听,予以否定,许多伟大思想的幼苗可能还未绽放就已经萎谢。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特长爱好,不同的性格情感。因此,教师需要仔细地倾听他们不同的心声,并且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创设倾听情境,积极反馈反思

若要收到良好的倾听效果,教师需创造不同的倾听情境。部分学生比较内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教师从文字中倾听孩子的心声。在班会课上,我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心事。部分孩子有所保留,但还是能听到许多天真略带畏惧的声音。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深入反思,及时地给予孩子适当的反馈和正确的引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除了书写,另一方法则是引导学生言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专注与耐心,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散发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倾听意识的产生源于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和知识面前是平等的,教师应视学生为富有独特的个性、发展的潜能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们应当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孩子们内心最真实、最自然的声音,无论成熟与否、正确与否。在倾听的过程中,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在我们班的文学著作交流会上,我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在倾听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教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以孩子为师。如此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倾听到他们真实的心声。

四、倾听教育的价值

(一)倾听是一种修养

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说:“最完美的说话艺术不是一味地说,而要倾听他人内在的声音。”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

(二)倾听是一种道德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倾听是关爱的最佳表现。遗忘学生的生命本色,忽视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必然导致紧张的师生关系,师生彼此心灵疏远。倾听是教师的一种职业道德,是对生命的关注,是对心灵的关爱。

静静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教育者应有的一种修养,应必备的一份职业道德。心灵的交融是相互的,倾听也是相互的。这是真正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探究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构建“五学”课堂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