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春季饲养管理要点

时间:2022-08-31 09:34:17

雏鸭春季饲养管理要点

雏鸭一般是指四周龄内的小鸭子。养育雏鸭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是决定养鸭成败的关键。春季养育雏鸭,易饲养,生长快,患病少,成活率高。

一、饲喂

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要喂给容易消化的全价饲料。一周龄内雏鸭可以自由采食,少给勤添。二周龄内雏鸭日喂饲料量占雏鸭体重的18%左右,每天喂4~6次。二周龄后雏鸭日喂饲料量占雏鸭体重的14%左右,每天喂3~4次。雏鸭三周龄后,要加喂鲜嫩青饲料,喂量随雏鸭日龄增长而增加,做到每日不断青饲料,让雏鸭自由采食。

二、饮水

饮水应当清洁、新鲜,不间断。一周龄前要饮温开水。

三、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1. 适宜的温度 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适宜温度:1~3日龄32℃左右;4~6日龄30℃左右;7~10日龄27℃左右;11~13日龄23℃左右。室内温度要逐渐降低,切忌温度忽高忽低。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为好。三周龄后可以常温饲养。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最佳温度的要求。温度适宜时,雏鸭饮水、采食活动正常,不打堆,行动灵活,反应敏捷,休息时分布均匀,生长快。温度过低,雏鸭聚集打堆,趋向热源,不断鸣叫;温度过高,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

2. 适宜的湿度 育雏初期育雏舍内需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育雏后期育雏舍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

3. 保证通风换气 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通风换气时要防止贼风侵袭。

四、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要随雏鸭的生长而调整,肉雏鸭的密度要低一些,蛋雏鸭的密度可适当高一些。一般地面育雏较合理的密度是:一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二至三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四周龄每平方米12只左右。网上育雏密度和立体笼育雏密度比地面育雏密度可以提高0.5倍。

五、分群饲养

对于饲养量大的养殖户,可按雏鸭的大小和强弱分群饲养,每群以300只左右为宜。病弱雏鸭要单独饲养。

六、垫料

地面育雏垫料厚度3厘米左右。垫料要勤晒勤换,保持干燥清洁,并定期消毒。

七、调教下水放牧

雏鸭一周龄后就要调教下水,以促进雏鸭消化和新陈代谢,保持身体清洁。雏鸭尾脂腺尚不发达,羽毛的防湿性较差,一般开始下水放牧的时间不宜过长,必须根据当时气候情况灵活掌握。可以在室外铺一张塑料薄膜,四周垫高,中间倒上清洁温水,水深2厘米左右,把雏鸭放进去任其嬉水。每天1~2次,每次5分钟左右,一周以后增加到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四周龄后就可以利用附近河滩、池塘、沟渠等清洁的水面,让雏鸭自由下水,开始20~30分钟,以后慢慢延长,但不要超过2小时。每次下水上来后,都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梳理羽毛,待羽毛干后再赶回舍内。放牧次数以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为宜。下水放牧的同时可以训练雏鸭对声响的条件反射,便于今后雏鸭放牧的管理。

八、光照

刚出壳的雏鸭宜采用连续光照,以便使雏鸭尽快熟悉环境,迅速学会饮水和采食。一般3日龄前要全天光照,以后每周逐渐减少光照3小时左右,四周龄后用自然光照即可。光照强度一周龄时,每平方米3~5瓦,一周龄后可降至每平方米2瓦左右。

吉林省集安市畜牧兽医站

陈加富 王 娜 程树林 郝连生

上一篇:黄淮区冬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下一篇:寒区农田抗旱保墒播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