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杜口改革

时间:2022-08-31 09:17:49

我看杜口改革

[摘 要] 杜口改革是应试教育走入死胡同的产物。这一改革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教育推动者、新课程理念实践者的重要角色。这一改革虽然创造了“教育神话”,但仍然存在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改革学校的常规管理,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解决杜郎口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杜口改革;角色;新课程理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85-03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口中学原来是一所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在校长崔其升带领下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十年磨一剑,终于创造了教学的奇迹。“杜口中学是中国素质教育二十年结出的一枚巨大的硕果!”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杜口改革?

1 杜口中学教学改革充当的重要角色

1.1 杜口改革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 教育推动者的角色

1998年,杜口中学全校一年升入高中的不过10个人,而且还全是复读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纳入了撤并的行列。崔校长说:“表面上看那时杜口的课堂死气沉沉,貌似患的是轻微的‘皮肤病’,涂涂抹抹就行,可真从深层次上考究起来,那课堂病可是‘癌症晚期’!”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在该校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杜口改革就是在应试教育走入死胡同的情况下起步的,它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教育推动者的角色,具体表述如下。

1)杜口改革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杜口改革前,学生没有渴求知识的欲望,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浑浑噩噩,混天了日,厌学情况严重,上课铃一响就盼着下课,早晨没到校就盼着中午放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几乎每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辍学现象严重,1998年春,初三年级有个60人的班,中考前只剩下11人,辍学现象严重情况可见一斑。杜口改革一改过去的课堂以优生为标尺的传统做法,提出向“弱势群体”(学习困难的学生)倾斜,让那些在生活或学习中总容易被忽视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被关心的幸福,终于解决了“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较好地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2)杜口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杜口改革给了学生做人的尊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赋予了学生以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爱学乐学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可见,杜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杜口改革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杜口改革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他们运用诸如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杜口改革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重视学生的参与率,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成以“小主持人”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教师还设计了花样繁多的评选,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享受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杜口改革激活了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杜口改革充当了新课程理念实践者的角色

杜口改革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成了新课程理念成功的实践者,具体表现如下。

1)杜口改革实现了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新课改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杜口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他们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健康成材。杜口改革把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坚定不移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彻底消除了满堂灌现象,学生做到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学习中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这就实现了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

2)杜口改革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重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杜口改革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释放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杜口改革砸掉讲台,撤掉讲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使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使得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新鲜气息,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3)杜口改革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新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平等的对话关系。杜口中学的课堂轻松愉快,主要体现为学生可坐、可站,累了可以走动,看不见黑板可以站在凳子上,也可以爬到桌子上,允许到其他学习小组参与交流,甚至可以到室外走动,教师不制止,也不呵斥批评;杜口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学生是在一个完全主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思想上没有丝毫压力,教师不会去压制和干预;杜口中学的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索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这就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4)杜口改革贯彻了生命教育的理念。崔校长说:杜口的课堂,每一节课都要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要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体现出教育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人文关怀。杜口改革将“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到了实处,他们最初提出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标准“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就是关爱生命的体现。

5)杜口改革贯彻了主体性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杜口中学把“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表面上看不过是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但内涵却是围绕“解放孩子”,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杜口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 杜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

2.1 杜口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杜口改革虽然创造了“教育神话”,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是杜口中学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杜口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工作、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杜口中学师生的负担过重表现在“累”上。首先是校长累。请看崔校长某一天的工作日志:早晨5:15起床,然后去校园里转一圈;8:00准时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对头会”,反馈前一天下午教师课堂和晚上学生的休息情况;会后的一上午与参观团进行座谈、合影,接受记者采访;12:30就餐;下午1:50起床,又一次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对头会”,主要反馈汇集上午教师上课情况;会后与几个课堂有问题的老师逐一交流,接待来人,安排学校工作;晚6:30回家吃饭;晚6:55匆匆回到学校;晚7:00至9:00给外地老师做讲座;晚9:00至凌晨1:00接受采访,凌晨1:00回学校准备图书招标会的资料……虽然崔校长不至于天天那么忙,但其劳累程度可以想象!其次是教师累。杜口中学的教师除了备课、上课、班主任工作外,学校还要求教师每天写拓展笔记1则,记录教学得失,教学设想;每周要记业务理论学习笔记1则,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每周写育人笔记两则;每周听课3节并做听课记录。一些教师对记者说:“很累啊”!再次是学生累。一位前去参观者看到了一张杜口中学的秋季作息时间表:5:50起床,从6:20到7:10是早自习。上午有4节课,从8:00到11:45;下午1:40预备,接连5节正课,到6:05。晚上从6:50开始,3节晚自习,熄灯的时间是9:25分……也就是说,杜口中学的学生一天要上13节课。相当一部分学生课间也不休息,上一节课结束后,他们要匆匆忙忙地往黑板上抄题,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连厕所都来不及上,常常是题还没有抄完上课的铃声就响了。草草地吃完午饭,部分学生就到了教室,往黑板上抄下午第一节课要“展示”的内容。

2)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在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杜口改革难以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当记者问崔校长:“有一种看法,说杜口中学名气能这么大,无非是应试搞得好,比如学校各种考试很多,周考、月考、期中、期末,中间还穿插抽考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个评价?”答:“是,是这样,这是没办法,我们……绕不开升学率问题。”杜口中学的学生平时学习很紧,没有自习课,夜课也是正课,甚至连晨读也是上课,每周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回家休息,而且下午还需要从家里赶回来上夜课。可见,杜口改革也多少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

3)开足开全课程问题。参观者在杜口中学,很少看到学生上艺术和体育课,他们一打听,才知道该校有些课程是轮着来的,也就是说实际所上的课与课程表上的并不一样,这一周上音乐,下一周就上体育,再下一周上美术,艺体课是不在同一周出现的。由此可见,杜口中学并没有做到开足开齐课程,也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显然也是个问题。

4)欠缺实践活动问题。在杜口中学,下午最后一节,课程表上注明的是“课外活动”,但参观者没有看到有什么活动的迹象。参观者所见,没有什么实验,没有什么课外阅读,没有什么兴趣小组,没有什么科技活动。每天繁重的学习让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读课外书,除了课本,他们能接触的仅限于教辅材料,更谈不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

2.2 解决问题的对策

1)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杜口改革所存在的问题,不客气地说,都与办学行为不规范有关。办学行为不规范,就很难完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杜口改革所存在问题的根本对策。

2)改革学校的常规管理。从教师的工作内容看,除去正常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外,教师还要完成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如听评课、集体教研、政治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学反思、试卷分析、作业批改记录等……这样保守算来,包括教案在内教师每周手写内容近万字!可见,陈旧、落后、低效、无效的常规活动极大地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必须改革学校的常规管理,代之以人性化的、科学化的、高效化的、有实质意义的常规管理,这是解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问题的重要举措。

3)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欠缺是杜口改革的软肋,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可借鉴山东省泰山学院附中的做法:以“五大行为“为载体开发实践课程:(1)“读书成长”实践课程;(2)“感悟自然”实践课程;(3)“生活科技”实践课程;(4)“走向社会”实践课程;(5)“人生设计”实践课程;以“课外拓展”为平台张扬学生个性,成立学生社团,如:望岳文学社、爱心公益社、英语俱乐部、“松石文学”社团、“轻舞”艺术社团、“旋转”篮球社团等。通过开发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和成立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论述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