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光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08-31 07:46:29

互联网+在光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应用提出全方位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各项措施效果良好,并对后续可能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类应用;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应用早已普及,互联网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它们聚焦学习者本身,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学习者的业余时间。国务院于2015年7月1日发出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1]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如何将“互联网+”战略和相关技术及产品融入到大学本科的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光电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归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一些典型困难,以此作为出发点,基于“互联网+”尤其是云计算的各类应用和社交类应用提出全方位解决方案,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最后对下一步工作作探讨和展望。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困难

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等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早已深入社会各个行业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自媒体广泛普及,阻碍信息流通的藩篱被冲破,学生的个人想法愈加丰富,灌输式教学的效果不断减弱。

(一)课程设计、实验、实践类课程电子形式作业管理不便。在本专业的教学方案中,课程设计、实验、实践类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类课程作业(包括各类论文、报告等形式)的主要作用是既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又能训练学生规范记录数据、过程和撰写格式文档的能力。但是,管理电子形式的作业非常不便。一是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都需不断整理并归档接收到的所有文件,极其繁琐;二是学生后续还可能提交更新若干次后的文件;三是这种方式难以有效记录学生对作业的更改过程。

(二)课后答疑、讨论效果受到限制,无法积累成知识库。课后答疑通常是非公开情景,发生于教师与一个或若干个学生之间,学生数量受到较大限制,答疑的效果也有限。一是教师可能要反复解释来自不同学生的同样或相近的问题;二是答疑的形式为对话,在记录和传播过程中易出现偏差,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三是部分学生对答疑并不积极。而课后讨论亦无过程记录,教师难以依据课后讨论单独评价某位学生的表现。答疑、讨论的成果也难以积累而成知识库,更无法用于后续教学。

(三)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例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公开发言较为紧张,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不再积极参与发言、讨论等环节;有些学生平时过于依赖互联网查找资料,在讨论中一旦离开网络则难以参与等等。总结以上现象,当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工具,提出解决方案,试图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以期给课堂教学以有益补充。

二、基于“互联网+”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全球及我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从2010年的约4.57亿人增长到2014年的约6.5亿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2010年的每百人64.36部增长到2014年的每百人94.03部。[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5月的云计算白皮书中提到,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平台,其中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仍占有最大比例。[3]王竹立等人则认为,“互联网+”将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4]因此,如何充分顺应时代潮流,重视学生中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业已普及的事实并加以引导和利用,就成为高等学校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以“互联网+”战略为指导,利用互联网特别是云计算的创新成果,例如云计算产品中的云存储、云主机等资源出租型应用,围绕教学活动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云存储的私有教学资源管理、基于云主机的公开教学资源管理、基于社交类应用的教学管理等三大模块。它们均支持横跨桌面、手机、平板等各种平台的在线使用,具备良好可靠性,功能各有侧重而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基于云存储的私有教学资源管理。云存储在具体实现上有一种重要形式是私有资源管理,而团队协作工具是一种包含云存储功能的解决方案,它通常整合了邮箱、日历、存储、文档、幻灯片等功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团队协作工具中云存储功能的优势进行私有教学资源管理,实现以下功能。1.文件管理。云存储有极为强大的文件管理功能,例如标签管理、文件查找、内容检索、权限控制等等。标签管理可对各类文件有效分类,例如教学大纲、教案、练习题、作业等等;教师和学生查找和检索内容不再依赖于桌面操作系统甚至人的记忆;教师作为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每位学生作为用户拥有一般权限,通过权限可控制文件的使用范围;跨平台特性大大简化了通过云存储上传和备份文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通过各类终端设备上的客户端或者网页浏览器进行操作,文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有效保障。2.过程记录和知识库建设。云存储还有强大的文档编辑和过程记录功能,不仅可以在线浏览文档,还能记录每次修改后的版本。教师和学生可随时回溯查看历史版本,时间脉络清晰。同时,每次答疑和小组讨论参与者的记录一目了然,这不仅是教师评价其表现的可靠依据,也是给所有同学以有益参考的课程知识库,学生能在提问前检索历史记录,减少重复提问的频率,教师可随时更新,从而避免了错误记录的影响。基于团队协作工具的云存储功能,能有效解决课程设计、实验、实践类课程电子形式作业管理不便的问题和课后答疑、讨论的过程记录问题,权限控制则最大限度保障了每位学生的个人权益,有利于其发挥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二)基于云主机的公开教学资源管理。云主机提供了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云主机上部署各类服务,并提供给公众随时访问。笔者建设了只允许教师操作的内容管理系统,用于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开的教学资源,例如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部署于云主机,主要功能有内容、更新订阅、注册和发表评论、内容检索等,其优势有:建设简便,页面模板丰富,功能模块可自行配置;云主机服务稳定,无需自行架设专用服务器;将其他网站的文档、视频播放器直接嵌入页面,可方便实现相关内容的在线播放;适配智能手机,支持多平台浏览;页面仅限于教师即管理员,保证内容权威性;内容和评论为所有人可见,促进性格外向的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非本班学生亦可参与学习讨论;后台管理功能强大,支持发表页面的标签分类、版本管理和回溯。总之,笔者充分利用了云主机服务商稳定性极高的特点,基于开源平台部署也极大丰富了定制性和扩展性,与基于云存储的私有教学资源管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内容完全由教师对外,任何人都可参与公开的互动讨论,两种方式互为有益补充。

(三)基于社交类应用的教学管理。社交类应用泛指具有社交功能的互联网应用,CNNIC的数据显示,10~19岁、20~29岁用户各占社交类应用用户的1/3左右,90%以上用户会使用手机访问社交类应用。[5]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是社交类应用的主要用户,智能手机则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为此,笔者积极将社交类应用融入到教学管理中,有效解决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线上发言与课堂发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可以进行足够的准备,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因此而减轻了心理压力变得更加积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依赖互联网的学生也能进行充分准备;充分利用自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师也能尽可能及时地响应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能及时重要通知,缓解传统的电话、短信、邮件等效率较低的问题。当然,社交类应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隐私问题。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他人隐私,在未取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可随意截取公布与他人对话的记录,这里需要教师作为管理员严加控制,保证社交类应用的合理使用。以上三大功能模块中,教学资源管理提供物质基础,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加以适当引导,解决方案的落脚点是学生本身,故而该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应用具有跨平台、全天候、高可靠性的特点,极大方便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权限控制、定制和个性化服务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互为补充。实践证明,教师合理利用上述解决方案可解决或缓解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下一步工作主要是采取各种措施深化教学平台建设,结合专业方向和课程特点,可行的方向有:引入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扩展私有云应用;部署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移植百科全书平台等。“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在生产领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还对教育界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高等学校教师可以此为基础不断实践创新,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董谦

上一篇: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LED电子显示屏设计现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