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视角下的幼儿园社会教育

时间:2022-08-31 07:17:21

PCK视角下的幼儿园社会教育

摘 要:PCK即领域教学知识,用其方法解读幼儿园社会教育,分析其核心经验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以盥洗活动为例,分析生活活动中的社会教育核心经验。

关键词:PCK;幼儿园;社会教育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领域教学知识,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教学知识”的概念。舒尔曼认为专业领域教学知识是教师教学知识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即教师与其他学科专家得以区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舒尔曼PCK结构模型包含了了解儿童、领域知识和教学方法,其中领域知识是核心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位教师把关于儿童的知识以及关于方法的知识怎样在教学和学习当中建立起联系,通俗地说,就是核心经验。

一、用PCK的方法分析社会教育的两要素

用PCK的视角看幼儿园的社会教育,首先,学前儿童社会领域中的PCK具有领域特殊性。社会领域与健康、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PCK的三个要素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

第一,了解儿童,即关于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知识。基于幼儿园社性教育的特殊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识可以说是目前幼儿园教师知识结构中比较弱的一个环节。回避社会性教育、整合社会性教育内容是幼儿园开展社会性活动的普遍现状,因此对幼儿的了解和分析,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了解和分析是社会教育的核心要素。

第二,学科领域知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下,社会性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少像科学和语言领域那样有一些专门设计的、独立的教学活动,即使有,也没有自成体系。然而社会性教育的地位却不容动摇,是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幼儿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内容,例如,人际交往、社会认知、社会归属感等等,都是其他领域不能替代的。

二、用PCK的视角看幼儿园活动的社会教育核心经验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梳理了幼儿社会教育的两个核心经验: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然而社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其领域特点,很难独立成为集体教学活动或者游戏活动,但领域价值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游戏、集体教学,特别是生活活动,蕴藏丰富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以幼儿园某个盥洗活动为例,试用PCK的方法,分析盥洗环节中幼儿社会教育的核心经验。

(一)人际交往

1.具有自信、自主、自尊的表现

(1)知道按需喝水、如厕,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老师在讲解示范时幼儿能专注地倾听,表现出愿意学习,有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2)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幼儿能自主地边念儿歌边洗手,能细致地按照洗手流程步骤完成。

2.关心尊重他人

能主动关心同伴或者老师,排队等待洗手,不争抢物品,主动给同伴让位子。

3.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愿意与同伴共用盥洗物品,人多时会轮流和谦让。

(二)社会适应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在盥洗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快乐,如,开心地念儿歌洗手、主动与老师互动等。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洗手、喝水、如厕过程中能有序地排队、耐心地等待。

(2)知道保持和维护洗手间的环境,如,能够轻声念儿歌,没有在盥洗室大声喧哗,洗完手后在水池内甩手,能够排队等待共用肥皂,并在使用完后物归原处。

(3)洗手时会根据需要调节水的大小,并在擦肥皂时及时关闭水龙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幼儿在洗手过程中与老师、同伴自由交流,过程中与同伴老师开心聊天,充分感受到班级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同时幼儿也非常喜欢自己所在的集体。

(三)组织与实践盥洗活动的核心经验

对盥洗环节中关于社会教育的核心经验进行分析后,需要组织与实施,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能帮助幼儿有效地将核心经验转变为社会行为。

1.讨论法

盥洗活动前,师幼共同讨论洗手、喝水、如厕时的要求,幼儿对自己提出的规则能更好地遵守,且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讨论法符合幼儿生活学习的特点,满足重复练习的需求。

2.图示法

班级的厕所蹲位旁有女孩便后使用手纸的图示,喝水的茶桶前有饮水量的图示,地上也贴有排队和饮水位置的地标线,幼儿能根据这一系列图示有序地进行盥洗。图示法不仅直观、生动,而且直接将生活规则和方法融入环境,孩子能自主阅读理解图示并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3.流程指引法

将流程管理的方法引用到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管理中,幼儿根据流程图中的提示主动执行生活环节的内容,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减少生活环节中的高控现象。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承担着幼儿社会化启蒙教育的责任,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用PCK的方法分析其核心

经验、教学方法,能促进幼儿教师重视幼儿教育、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

上一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学习策略教学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