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8-31 05:12:02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专业化水平、继续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力图为地方师范院校培养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人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为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师资培训设计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村 小学英语 师资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11-02

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的文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决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信息闭塞,教育资源短缺,再加上复杂的语言文化环境,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贵州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是从2005年真正得以逐渐开展的。在这近十年的师资建设后,民族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本调查报告通过问卷和访谈,以贵州黔东南地区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师资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现状如何?现有师资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如何?

(二)调查方式

本研究主要采取以问卷形式为主的实证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封闭式题目。为了进一步了解问卷答案背后的内在原因与相关因素,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访谈。

(三)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回收有效率为96%。其中在以说汉语为主的区域从教的教师为28人,以苗族和侗族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区域从教的教师为68人,有一名教师的区域语言一栏数值缺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结构分析

1.男女比例失调,学历中等偏低。根据调查显示,在小学英语教师结构中,女教师占大部分比例(77.9%),男教师仅占22.1%,男女教师比例失调。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教师居多,占总数的72.9%,31―40岁的教师占23%,40岁以上的教师仅占3.1%,其中从事英语教育5年以下的教师占85.6%,英语教龄超过6年的占14.4%。这些数据说明了青年女教师居多,她们朝气蓬勃,但教学经验不足,年轻女教师正处于家庭、工作任务最繁重的阶段,她们通常忙于应付,力不从心。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年轻的队伍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敢于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践和研究。他们中汉族教师占15.5%,苗族教师占44.3%,侗族教师占35.1%,其中有49.5%的教师会说一门以上本地区少数民族语言。

教师队伍中,第一学历为专科的教师为主,占总数的77.3%,目前,绝大多数第一学历为中师中专、专科教师正通过函授等继续教育的方式获取最高学历。在样本教师中,英语专业教师占85.6%,但缺乏正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仍然不小。从中可看出,大部分教师接受过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正规训练,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懂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逐步走向了专业化道路。调查教师中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仅4名,占总人数的4.1%,这说明了民族地区高学历、高层次英语人才欠缺。

2.教师数量欠缺,工作繁杂。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和输送,但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教学点多,学生分散,小学英语教师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紧缺。根据本次调查,除了城镇小学配有3―5名英语教师,其余大部分农村小学每校仅有1―2名教师。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数量较少,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比较繁重。调查显示,46.8%的教师每周授课在16课时以上,89.2%的教师承担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70.1%的英语教师还兼上小学其他课程,大部分村小教师甚至包班。此外,67%的教师兼有学校行政、管理等其他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3.专业化水平偏低,缺乏三语教学理论基础。调查显示,14.4%的英语教师缺乏正规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17.5%的英语教师第一学历是中师中专,他们之前没有学过英语,大部分教师都是由于英语教师比较紧缺,被强行安排上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自己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的不足。59.3%的教师认为自己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一般,有25.7%的教师认为自己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差。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教师都是“现学现卖”,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师资的严格要求。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很少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当中。

很多苗族的教师被分配到说侗语地区教学,而侗族教师分到说苗语地区教学,教师分配不合理导致了三语教学基础相当薄弱。同时大部分教师不懂得二语习得理论,也缺乏三语协调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语码转换。在访谈中,有教师反映,在课堂中有时会用到民族语言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英语,但效果不佳,有时为了避免学生混淆,尽量不用民族语言,这也是没有掌握有效的三语教学方法的结果。

(二)继续教育现状与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也意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36.2%的样本教师认为进修非常必要,55.2%的教师认为进修有必要。但由于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及教师工作繁重等原因,教师培训机会较少,44.3%的教师近五年来参加进修时间加起来不到半年。此外,培训形式也比较单一,66.7%的教师主要参加的进修形式就是提高学历的自学、函授等教育,素质提升的培训有新教师岗前培训,新课程培训、英语教材教法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主要针对教学实践与研究,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培训目标定位于“能够完成课本教学”,忽视学科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加强。并且大部分培训流于形式,35.8%的教师反映,进修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主要原因是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枯燥,考核制度不完善,学员思想意识不强。很多教师反映短期培训学不到什么东西,46.4%的教师认为最适合的进修形式是脱产,教师们意识到自身专业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渴求有充实的时间拓宽和加深专业和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对策分析

(一)多渠道提高师资数量与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多渠道解决教师数量欠缺的问题。教育部门仍需加大对农村小学英语特岗教师的分配,使村小至少配有一名以上专职英语教师,乡镇两名以上,县城至少三名以上专职教师。对于分布散乱、班级人数较少的村小,应该进一步通过调整布局、拆点并校来增加人数以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此外,通过政策激励英语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鼓励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下乡支教。组织农村小学到市、县里的先进优秀学校交流学习,也可以派遣市县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总之,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充实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提高师资质量。

(二)加强师资培训

教育部门加大培训力度,应该根据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专科毕业生,大家学历提高的方式主要是函授,但根据调查,由于函授时间短,很多教学流于形式,考核制度不严,学员普遍认为通过函授不能够系统地学到专业知识。对于这类教师,应该分批次分名额让部分教师脱产进修,而不应该过早取消成人脱产教育。此外,可以通过校本研究、寒暑假集中培训、远程师资培训等形式开展培训,满足教师们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秋霞,刘全国.西北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129-135.

[2]梁进.桂东地区小学英语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2(4):81-83.

[3]罗震山,莫颖.广西农村小学英语师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1):79-80.

上一篇:大学生“爱心超市” 下一篇:浅析当下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化服务